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別以為大家都知道該怎麼教孩子!美國教養博士:「不完美的父母」才稱職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別以為大家都知道該怎麼教孩子!美國教養博士:「不完美的父母」才稱職

別以為大家都知道該怎麼教孩子!美國教養博士:「不完美的父母」才稱職
撰文者:達琳史威勒、羅恩史托伯格
暖心讀冊 2016.07.28

從為人父母的那一刻起,壓力便轟然降臨。這可能是你這輩子第一次想把每件事都做好,害怕犯錯的恐懼感從沒那麼明顯過,家人、朋友,甚至雜貨店遇到的陌生人給你的育兒建議與意見,都讓你覺得有壓力。我們將此稱為壓力陷阱的開始。

你可能會想,他們知道的一定比你多,如果你沒好好利用每項建議,就不算為寶寶竭盡全力。於是,完美比賽就此展開──你開始用不同的角度來看所有事情。你不僅會開始注意餐館、商店、社交場合裡的父母,也會被針對新手父母所設計的廣告和媒體所吸引,你快被所有遇到的人提供你的建議和故事給淹沒。或者,你可能認為只是去參加朋友的生日會,可一旦大家聽說(或看到)你快要有孩子了,你就會聽到許多意見,也許從新生兒護理到青少年教養都有,例如,「你現在就應該幫寶寶註冊幼兒園了,不然所有教閱讀的幼兒園可能都要額滿了」。接下來,就是永無止境的建議。

從懷孕開始,成千上萬本書都告訴你要有完美的飲食習慣,也有專門念給胎兒聽的書,或是如何減輕壓力,讓發育中的胎兒有個平靜的體驗,甚至是如何培養胎兒喜愛音樂等等。但是,這又如何做得到?

廣告

許多新手父母會因此誤以為別人都知道該怎麼教養孩子,所以,當他們因為照顧孩子而睡不飽,或是感覺無助又挫折時,會不敢讓人知道自己的疑慮或錯誤。他們會擔心如果承認自己的錯誤,其他父母會認為他們不稱職。更糟的是,這樣好像就等於承認自己根本沒資格當父母!

於是,這些父母便盡力去找尋現有的文獻與媒體上的育兒資訊。可惜的是,雖然這些資源提供了許多有用的資訊,卻少了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告訴新手父母:「出錯了,不要緊。」或是「如果你今天因為太忙或太累,沒照著書上的建議做,不用擔心,第二天,你可以重新開始。」書上的理想世界與真實人生不同──人一定會犯錯,不過,這不要緊。

承認育兒是種挑戰,會讓父母在育兒時,以更加開放與誠實的態度來面對考驗和磨難。

此外,如果父母很幸運地有一群夥伴可以分享自己的不安全感,就不會一味地追求完美。例如,有天早上發生了一件事,讓我非常欣慰:

廣告

當我載兒子去幼兒園時,有位媽媽笑著跟我打招呼:「別靠得太近,因為早上太忙,我居然忘了刷牙。」

知道其他父母也到處奔波,忘了基本的事情,讓我鬆了一口氣。而這位媽媽現在成了我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達琳博士

提醒自己,所有父母都對自己的育兒方法有疑慮。找個你可以傾訴或交流的對象,就知道大多數父母都有同樣的感受。

不要隱藏你的擔憂,去傾聽別人的煩惱,這樣可以平常心去對待孩子,才不會心懷內疚。

就個人而言,我們認為,如果可以用幽默的方式來談論育兒時所犯的錯誤,效果會更好。

別讓孩子活在「追求完美」的陰影下

時時刻刻追求完美,不只會讓父母心生不安與內疚,也會影響孩子。

身為臨床心理學家,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觀察到父母追求完美,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首先,孩子會透過父母的言語,學習到犯錯時的焦慮感──這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側聽到父母的談話。例如,六歲的冠宇聽到媽媽談論他的足球成績;或是,八歲的雅惠聽到父母談論姊姊和老師所發生的問題。他們聽得出父母的擔憂,也聽得懂父母的抱怨。

例如,孩子可能會聽到父母在閒聊時,提起他們的選擇:「我應該讓宗翰四歲時就開始學棒球,現在他已經六歲,落後太多了。」或是「我要寫信確定宥翔二年級的導師是李老師,因為林老師真的沒辦法讓學生做好升上三年級的準備,我不想讓宥翔的成績因此落後。」

聽到這些事情後,孩子會將一切內化在心裡,但是,他們的身心發展其實還不足以應付他們所聽到的事情,他們只聽得出父母言語中對做了「錯誤」選擇所產生的焦慮感,並將其解讀為「一步錯,全盤皆輸」──宥翔的導師如果不是李老師的話,就沒有辦法做好升上三年級的準備;宗翰沒從四年級就開始學棒球,所以怎樣都成不了一個優秀的棒球員。這可能會導致兒童和青少年不願去承諾任何事,或是做決定。但是,萬一他們所做的選擇是錯的呢?萬一他們改變心意了呢?

你可以看到父母如何為孩子「做準備」,讓孩子以為犯錯一事是可以避免的,也難怪孩子不願意做決定。父母可能會以為孩子的不情願只是缺乏動力,但事實上卻可能是恐懼──對於後悔的恐懼。

一個八歲男孩的母親告訴我,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她兒子告訴她,他想打球,但是真的到了球隊要報名時,他卻改變了心意。然而,當賽季開始後,他又告訴母親,他真希望當時報名了。

還有一位母親說,她女兒對於課外活動經常改變心意。她想要參加學校的演出,但是報名的最後一天卻因為懷疑自己,而不去報名了。幾天後,她又對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她也想加入學校樂隊,卻因為所有學生要在特定的一天在老師面前演奏,讓她再次懷疑自己的能力,而不想加入,但事後又後悔了。她還說,如果沒辦法通過的話,會感覺很差。

這兩個學生都因為自己對活動所做的決定而感到擔心,他們都認為自己不知道怎樣做才「對」。這讓他們無法去嘗試新事物,而且都在事後後悔。在臨床上,我們也常常看到有家庭與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

                                                                                                        ──羅恩博士

在孩子聽出父母擔憂或是質疑自己的決定時,會將其內化,而這會影響孩子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商業周刊圖書】官方粉絲頁

名人書單、商管心法、高效成長、趨勢新知、精選書摘,所有商業周刊新書資訊、限時優惠都在這!閱讀,讓你看見台灣,掌握世界大未來。

立即加入官方粉絲頁:商周讀書會
看更多書摘:商周讀書會專欄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美國 教孩子 教養 國教
暖心讀冊
暖心讀冊
出版社
展開箭頭

愛書人來讀冊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