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考95分200塊...考試也有「薪資表」》台灣教育怪象:沒給錢,孩子還會用功嗎?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考95分200塊...考試也有「薪資表」》台灣教育怪象:沒給錢,孩子還會用功嗎?

考95分200塊...考試也有「薪資表」》台灣教育怪象:沒給錢,孩子還會用功嗎?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林晉如
暖心讀冊 2016.06.30

考80分竟然也有「獎金」?如果沒有錢的鼓勵,你還會認真念書嗎?

新接下這一班,開學時,辦公桌總是圍著一群孩子,在嘰嘰呱呱的閒聊中就有孩子說:「老師,我只要考試考到95分,就可以得到200元。」

什麼!我嚇了一跳!只要考到「95分」就有200元?我納悶的是竟然不是考100分!接著,另一個孩子聽聞也來報告他的「薪資表」。

廣告

他說:「考95-100分可以得到200元,考90-95分得到150元,考85-90得到100元,考80-85 分可以得到50元。」

聞畢,我驚得下巴掉下來,考80分竟然也有「獎金」?

就國小階段而言,考80分怎麼算是難事呢?我依稀記得小時候,同學間的行情都是「100 分」才有得賞,怎麼現在的標準下降得這麼快?是父母錢都賺得比較多?還是,想用「更高的金錢」引誘他們在學習上多加著力?

因為好奇,所以來做個班級民調,我發現85%以上的家庭,的確會用「金錢」或其他「高物質」(如吃大餐、買玩具、手機、平板、去遊樂園等)來鼓勵孩子的學業表現,而且他們的「獎金」有些還高得嚇人,我聽過獎賞是以「千元」起跳的,而且還不用考到100分就有賞。而且,領完父母的獎賞,祖父母接著繼續賞。

廣告

更令我驚訝的是,孩子們幾乎都是與父母談好條件後,才決定努力的深度。這和我過去印象中先取得好成績,接下來由父母自主決定如何賞賜的想法大相逕庭啊!

我試著問他們,如果有一天爸媽將你考好的獎金或禮物全部降為零,讀書本來就是你自己的事,他們也沒必要給你錢,如果沒有錢的鼓勵,你還會認真念書嗎?

「沒錢,那幹嘛那麼辛苦,我才不念⋯」我話還沒說完,馬上有人大聲回答,而且一臉不屑。 「我也不念⋯」好幾位馬上大聲附議。

「我又不是笨蛋!」還有人補了一句。

「沒錢,免談!」哇塞!嚇死我了,每一位都講得振振有辭,如此阿莎力。

這下子我明白了,原來這「金錢及高物質的獎賞」是驅使大部分的人努力學習的標準,不少人是看在「錢」或「獎賞」的份上才願意讀書。這下子,我更確定這群孩子不知道求學的真正意義何在了。

難怪,之前我發現的課堂「怪現象」,原來是這種心態作祟下的結果。

什麼課堂怪現象?就是孩子們對我說話的語句,幾乎都是「條件句」。

只要我要求孩子完成份內工作或作業,孩子如同被上好發條,如同被施咒般固定吐出這種句型:「老師,如果我們做完了,下節課讓我們去打球。」竟然要求老師將正規課用來打球?有沒有搞錯?

「老師,如果我幫妳的忙,老師要幫我加分。」課堂上幫忙發作業、發用品,竟然被孩子們歸類成是在幫「老師」的忙。而且竟然命令老師,堂而皇之要加起分來了!拜託,那是服務同學,又不是幫忙老師,況且同學間本來就應該要互相合作,什麼大事小事到孩子手裡全變成「協商說」。

「老師,要送文件去北棟喔!那麼遙遠,我要加分,沒有好處,我才不去。」還搖搖頭兼翻白眼。回想自己求學時,老師對我們學生所提出的各項要求,簡直如同「聖旨」,當學生的向來只有「接旨」的份,誰敢「抗旨」啊!

「老師,如果我們平常考考好,你就帶我們去戶外教學。」滿腦子都是玩!從開學以來,心思都沒在書上,是怎樣能考好啊?神蹟降臨嗎?

「老師,如果我們認真閱讀,我們全班要吃麥當當。」孩子們從我的臉書上發現,因為學長姐閱讀成績勇奪全校之冠,為了嘉獎他們的努力,犒賞全班吃麥當當。但是,我親愛的五四孩子,老師不免也要發一下牢騷,你們才閱讀兩本、三書,就要求吃麥當當,未免也太敢言了吧! 「老師,如果我們月考考好,獎金要再多一點。」有廠商贊助全校成績優異者,每人「20 元」的圖書禮券。每次發這「感恩獎學金」,好像都沒人感恩,甚至感覺坐在底下觀禮的孩子還會偷偷竊笑。

「老師,如果我們功課寫完了,妳寒暑假帶我們出去玩,我們也要和學長姐他們一樣。」當孩子們一知道編班完後我是他們的導師,就在我的臉書上認真做功課。他們從我的臉書上看到,學長姐畢業後,我利用國中暑期輔導前,還沒正式接觸國中水深火熱生活前的那段空檔,設計「跟著課本去旅行」的活動,帶著他們玩遍國語課本內出現的各地名勝,上山又下海,橫行高雄。但是,我親愛的五年四班啊!老師不免又要發一下牢騷,你們才寫一項小小的作業,就邀這麼大的功喔?

每次聽到這種句型,心理就會OS:「大膽!對任何課業或工作都沒見到付出,就急著跟老師談條件?學校內的各項學習機會,是要磨練及增加你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學科知識、技能,沒想到處處反過來邀功,好像老師在『拜託』你們似的,而且竟然要求得那麼理所當然、理直氣壯!」說真的,前兩屆的學長姐們,好像還真的沒這樣囂張,籤王班的口氣,果然不一樣。

但是,從另一方面想,孩子們可能覺得我有話好商量,就算在我面前說話不得體,也知道我不會用力批判他們(用力責罵他們實在太傷喉嚨了,不智之舉,我已經從良了),所以他們什麼話都敢在我面前提。身為老師,誰不希望孩子能說出心裡話,至少老師比較知道這些快進入青春期風暴的孩子們在想些什麼,若有什麼偏差,老師也能及時提醒及糾正。

不過,話說回來,正因為這些才10歲出頭的孩子們還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所以他們的直言,有時又會覺得可愛又好笑,這的確就是小孩子簡單的思維,所以,想到這裡,老師還有什麼氣要生?就是因為還沒完全進化為「社會人」,如果他們都這麼成熟穩重、辦事老練,那就不需要老師的諄諄教誨了啊!

通常,聽到這種條件句,我也會既優雅又慢條斯理地報以「條件句」回應他們:「如果你們份內工作沒做完,那以後體育課就別打球了哦!」孩子發現賭大了,因為都還不確定自己份內工作是否做得完?

「如果以後老師幫忙你,你要給我什麼獎勵呢?」沒想到老師也來邀功,孩子們嚇一跳。在求學的這條路上,他們絕對知道,老師要幫他們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因為「無以回報」,所以嚇得全部語塞。

「如果嫌加1分太少,那就加5分,但是要加5分,我就要用『高標準』來檢視你有沒有達成任務,要是使命未達,直接扣分。」他們都知道「高標準」的難度頗高,因為老師還有「超能力」可以「雞蛋裡挑骨頭」,被扣分的風險較高,想一想,退而求其次,加到分就好,先安全上壘比較重要。

「如果你們平常考考不好,那你們要帶我去哪裡玩呢?」他們聽完我的話就更加惶恐了,因為考不好的機會絕對比考好的機會要高很多,老師只要故意把考題難度提高,全班馬上就考差了嘛!

「如果你們沒有認真閱讀,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那就天天輪流請老師吃麥當當。」講到這裡,自己都忍不住偷笑,因為學校附近就有一家麥當當,想賴都賴不掉,哈!

「如果你們月考考差了,麻煩每個人做公德,捐20元給慈善團體,善有善報喔!才20元就可以做善事,爸媽會以你為榮喔!」要別人拿錢出來講得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等到要自掏腰包時,豈止是面有難色而已。

幾次下來,他們就會發現「道高一尺,『師』高一丈。」這種得不到任何好處反倒理屈詞窮、自取其辱的把戲,就沒人敢玩了。一來想想自己好像都達不到要求,卻又只想著先談條件,未免好高騖遠。

對於求學的態度,從孩子們的這些「條件句」中也可以看出端倪。孩子搞不清楚為何要認真學習,學習好像只是為了得到好處、應付考試、給爸媽一個交代,孩子們不清楚求學的目的是什麼?

很多時候,孩子在得到第一次獎勵時會很高興,也會感恩,但是沒多久便會來打聽「下一次」的禮物是什麼?如果聽到的答案不如己意,就會當場抱怨起來,那種「好爛喔!」的鄙視眼神,彷彿訴說著「下次的獎勵不好,不用太認真努力了」。

孩子們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苦差事」,完成苦差事後,理應要得到相對的收穫。如果沒有,那又何必努力付出?

努力學習應該是為了成就更好、更理想的自己。原本獎賞的出發點是為了「肯定」及「鼓勵」,久了之後卻變成「理所當然」,甚至沒獎賞或少賞了孩子還會大發牢騷,完全本末倒置。

我告訴孩子,沒有人應該給你們任何獎賞,你們開口去要也是極不禮貌的行為,我希望孩子明白接受別人的美意並心存感激,但是不要期待或要求別人還沒給的懸賞。

金錢或高物質獎勵的後遺症

一般父母見到孩子的好表現或好成績,通常的反應是把錢拿出來犒賞孩子,一來是因為這「獎金」的效果最顯而易見,孩子馬上可以用錢去買自己期待已久的東西(但也有存起來,積少成多),父母可以立即看到孩子「欣喜若狂」的表情。

另一個就是,「金錢獎賞」是最不用父母花大腦去思考該如何獎勵的最快辦法。許多父母平常忙於工作,無暇陪伴孩子,給了錢,孩子開心,父母省事,立刻解決父母忙碌的問題,皆大歡喜。

這「獎金」制度其實很像大人們的工作獎金,金錢不論對大人或小孩而言,都是一種誘惑。

大人因為有生活的壓力,上有高堂下有孩兒,車貸房貸一堆貸,養家要花很多錢,金錢的獎勵的確是最有效、也最實質的鼓勵。但是,對孩子來說,孩子對金錢的觀念不像大人那麼成熟,以金錢或高物質條件來當成考高分或好表現的獎勵,雖然短期內可能會有立竿見影之效,但若拿捏不當,讓孩子誤以為這是「交換條件」,也容易造成孩子「有『錢』好辦事,沒『錢』免談!」或「『錢』不夠多,則考慮再三」的功利主義心態問題。

而且,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若過於重視「結果」,只以成敗論英雄,反而會忽略了孩子在面對問題時所展現出來的態度及誠意,忽略他們在這段奮鬥歷程中所學習到的寶貴經驗。

就學習的態度來說,「過程」遠比「結果」重要,就算結果無法盡如人意,只要孩子真的盡力了,就值得肯定。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積極、熱忱的求知態度及願意努力嘗試的誠意,這才是值得嘉獎鼓勵。此外,在經歷挫敗後孩子反省到什麼道理?激發了什麼樣的思維?擁有了什麼樣的氣度與精神?很多時候,這些體會及經歷反而是促使之後更成功的重要因素,都不應該忽視這些努力的過程。

物質的追求沒有盡頭,市場上永遠有更新、更好的物品可以吸引人們的眼光,這種短暫的滿足很快就會空虛消逝,比起金錢或高物質的獎賞,父母言語上的肯定及精神上的支持,甚至親密的擁抱等肢體動作,才是提高孩子自主學習的動機和堅持下去的毅力,只有飽滿充足的精神才會帶來持久的快樂。

現代的家庭教育有一個很詭異的現象,父母可以為孩子花費金錢買快樂,卻不願意多花時間、精力、心思陪伴孩子成長。父母在教養的過程中,更應該「用心不用錢」,全心支持及陪伴孩子,千萬不要過度依賴獎賞利誘,孩子的胃口才不會越撐越大,養成有所求、有所期待的不良心態。

書籍簡介_未來想過的生活



書名:未來想過的生活:從13個教育現場、6張學習單、1篇作文,翻轉孩子的未來
作者:林晉如
出版日期:2016年4月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

林晉如老師以不花錢的方式活絡學習、以生活性的教學指導學生思考生涯、以真實面對環境變遷的方式帶領孩子規劃方向,孩子必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未來,不要再亂飼養無菌的孩子了!

從抽到籤王班的那一刻起,便是晉如老師教師生涯重要轉折的開始,學生上課意興闌珊、學習必須「談條件」、脾氣火爆卻又帶著公主與王子的「特徵」,甚至一口說出:「我不想工作,反正以後找工作就好」。

為了讓這一群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生,能再次吸引他們專注的目光、重燃對於學習的熱忱,設計了一連串帶著孩子體驗閱報找工作、如何買房、買車與生養小孩的學習單。

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品質,讓孩子在愛的教育下開心成長,然而在溫室當中盛放的花朵,能抵擋現實環境的考驗嗎?和孩子一起思考未來想過的生活,漸漸看見孩子從價值觀、想法與行為上意想不到的改變。

【商業周刊圖書】官方粉絲頁

名人書單、商管心法、高效成長、趨勢新知、精選書摘,所有商業周刊新書資訊、限時優惠都在這!閱讀,讓你看見台灣,掌握世界大未來。

立即加入官方粉絲頁:商周讀書會
看更多書摘:商周讀書會專欄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薪資 孩子 考試 台灣教育
暖心讀冊
暖心讀冊
出版社
展開箭頭

愛書人來讀冊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