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我不用臉書幫女兒做成長記錄!荷蘭爸爸:比起回味影片,我更愛用眼睛記住每一刻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我不用臉書幫女兒做成長記錄!荷蘭爸爸:比起回味影片,我更愛用眼睛記住每一刻

我不用臉書幫女兒做成長記錄!荷蘭爸爸:比起回味影片,我更愛用眼睛記住每一刻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韋岱思

最近我們去親子餐廳時,那時我太太跟她的朋友帶了兩個小孩去球池裡面玩,我在桌旁顧包包,從我的角度正好可以看到親子餐廳的水池,水池的小朋友坐成一排玩水,另外一邊的父母們也排排站,全部拿著手機拍下心肝寶貝玩水的可愛模樣。

大概可以猜得到,這些父母們回家後應該立刻就會上傳照片到臉書、line等社群媒體,跟親朋好友分享每天愉快的「親子時光」。

這種電子媒介的「親情」,是怎麼樣影響我們與下一代的關係呢?

廣告

好像在臉書上放越多親子快樂照片,代表全家感情越好,永遠有相機或手機參與的親子互動,似乎把親職當做一種數位化的產出。

首先,我承認我很不喜歡透過手機或相機的螢幕去體驗生活,比方說帶女兒去公園溜滑梯,我喜歡親自用雙眼看她溜下來的樣子,真切地享受那個時刻,3C錄影雖然可以讓我重覆回味,但卻有種「只在意記錄、彷彿人不在現場」的空虛感,實在很沒fu。

這種感覺,大概跟上一代的父母用相機幫孩子拍照一樣,不同的是,我們成長相簿只有幾本,現代父母卻無時無刻都帶著手機拍孩子,可能一天出去玩就拍了一百多張,他們的童年是搭配著數位記憶的。

我小時候的相簿都是珍貴地保存在自己的書櫃中,只有親朋好友到我家時,才會拿出來分享;不過現在幾乎都是零時差地上傳社群媒體,照片、影片、直播...親朋好友隨時可以觀看。

廣告

我想關切的是,照片上傳之後,父母便失去了對影像控制權,以臉書來說,若是隱私設定沒有處理好,任何人都可以取得小孩的照片,甚至可以下載儲存在自己的電腦裡,更不用說對駭客來說,無論如何設定,總有方法可以竊取這些資料。換句話說,父母上傳照片時,得仔細思考這些照片未來可能會在什麼地方出現,畢竟照片一上傳網路上,就無法完全地從數位世界中刪除了,孩子的照片就永遠飄在雲端裡面。

也許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很可愛,上傳照片、分享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家庭生活的大小事都上傳臉書,好像在幫孩子製作他們未來婚禮中的「成長影片」一樣,不過這個成長故事跟婚禮影片有個最大的不同:不是「新人」自己編寫成長故事,而是父母幫小孩決定故事的內容。

父母可能覺得幫小孩編織的成長故事幸福美滿,但是小孩不一定認同父母編故事的方式,特別是小孩子長大一點,意識到自己的個性與認同,可能覺得父母記錄的故事跟自己的記憶理解有所落差,留下一張看起來親子同樂的照片時,到底是滿足大人的親子想像,還是小孩真正的快樂?不過,網路的照片不容易刪除,在未取得孩子同意之下,父母幫孩子建立網路上的認同形象,小孩就更不容易擺脫父母為他們創造的形象。比如,父母一直上傳小孩愛玩、扮鬼臉的照片,在親友之間建立「調皮」的形象,其實這可能是某個階段的狀態,卻讓小孩一直被貼上標籤。

我周遭的朋友大概有兩個做法,第一個方法是:父母幫小孩子成立自己的網路社群媒體的帳號,暫時幫小孩子管理,等到孩子大一點再把密碼告訴她,讓她子自己決定自己帳號的內容。另一個做法是:不讓小孩的照片出現在任何的社群媒體上,不小心被拍到,也用可愛的貼圖蓋起來,保護他完整的隱私。

什麼方式最好,我此時也沒有答案。我「偶爾」也會上傳女兒的照片,我覺得她好可愛,可是15年後,女兒成為青少年,她會感謝還是痛恨老爸透漏她小時候的樣子嗎?說不定她會抱怨「老爸,至少幫我修個圖吧?」,還是對他們來說,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是大人的內心戲太多?

作者簡介_韋岱思

韋岱思,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女兒長大的過程,把女兒的學習進度視為人生最大的成就。成為爸爸的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的育兒文化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開始思考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不用臉書 我不用臉書 我不用 成長記錄 成長紀錄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韋岱思
展開箭頭

韋岱思,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女兒長大的過程,把女兒的學習進度視為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就。不過,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育兒文化大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在思索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在2017年出版「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一書。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