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一趟動物園之旅,讓16個小孩重新思考「動物園的意義」》你贊成動物園嗎?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一趟動物園之旅,讓16個小孩重新思考「動物園的意義」》你贊成動物園嗎?

一趟動物園之旅,讓16個小孩重新思考「動物園的意義」》你贊成動物園嗎?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胡詠晴

某年,人本數學想想國的暑假安親課程當中,老師們利用每月一次的校外教學日,帶著國小的孩子去參觀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參與編寫及主持教案的以安老師說,想藉著這個機會,讓孩子重新思索動物園存在的意義。

教案的目的,除了讓孩子親身走訪動物園、實地觀察動物的真實處境,也希望協助孩子思考人類對待動物的方式有無不妥?野生動物被圈養後可能存在哪些問題?什麼是動物原本的樣子?讓孩子們進一步思索「動物園是否應存在」以及「如何為動物著想」等課題。

你贊成有動物園嗎?

廣告

第一堂課,數想國邀請到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的陳玉敏主任,來為孩子們提供「思考動物園議題」的入門階。一開始,陳玉敏問孩子們贊不贊成有動物園?有「贊成」、「反對」、「中立」3個選項,讓孩子選定自己的立場與位置,並告訴孩子們,這個位置是可以在討論中移動的。此時,16個孩子的贊成反對比例,大約是6:4,支持動物園存在的人數稍多。

接著,陳玉敏向孩子們介紹動物園的歷史沿革與目的,在歷史軌跡當中,動物園如何從權力的展示和財富的象徵,逐漸演變成由政府代為收集、展示、圈養動物,並轉化為休閒娛樂的功能。她也提到著名的英國愛丁堡動物園,那裡「養」了一隻石雕大象,在那兒,人們看不到真的大象,因為園方希望傳遞一個訊息:動物有權利不被圈養、觀看,而我們必須尊重這件事。這展現了另一種不同於傳統動物園的,人與動物間的關係。

經過行前課裡,對動物園議題的啟蒙與認識物種的知識裝備後,孩子們從有依據、結構的線索裡,多了點較深刻、不同於走馬看花的看待眼光。

最讓孩子們感到震撼的,莫過於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在台北市立動物園與壽山動物園所拍攝的動物影片,片中主角有台灣黑熊、棕熊、河馬等。剛開始,孩子們看到動物來回走動、搔抓都很興奮,有人說動物在散步、在抓癢,但是將影片快轉30分鐘後,孩子看見動物依然持續無神的來回走動,或是不斷磨擦牆壁,磨到皮開肉綻依然故我…

廣告

陳玉敏說,「這是一種刻板行為,動物們因為長期圈養、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沒有機會發展覓食追捕或躲避天敵的生物本能,導致「太無聊」與「空間太小」的問題,這會讓動物生病的。」

動物真正的樣子是什麼?

為了讓孩子們更瞭解動物原本的樣子,以及動物原本生長在什麼環境,老師們在第二堂課,以觀看動物照片與紀錄片的方式,帶孩子以探索10種動物—金剛猩猩、紅毛猩猩、台灣黑熊、貓熊、無尾熊、棕熊、象、花豹、老虎與藪貓。老師向孩子介紹這些動物的體型大小、平日的活動習性、棲息在什麼樣的氣候與環境、需要多少空間生活、棲地的現況等。

為了提供孩子們到動物園觀察動物處境的依據,老師們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製作的《動物園哺乳類動物福利評鑑手冊》改編成「國小版」,將評鑑指標簡化為:動物外觀、空間、動物行為及豐富化、地面環境、週遭環境等五項,讓孩子們觀察動物外觀是否健康?有過胖或過瘦嗎?展示空間是否足夠正常活動?有沒有提供動物可以遮蔽或躲藏的地方?台灣的環境與氣候適合飼養這種動物嗎?展示場的地面是哪些材質?環境配置可以讓動物表現自然行為嗎?(行為指標與訪問記錄

實地訪查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

孩子分組至各個展示區觀察動物的狀況,以國小版評鑑手冊作為觀察的指標,每組在負責觀察的園區至少要停留30分鐘,並且記錄動物的情況。

對動物的生長環境與活動習性有了概括認識之後,第三堂課,就是帶著孩子參訪台北市立動物園了。孩子們的觀察,雖然不比精通動物習性的專家,能將動物行為的意義作出準確的判斷;但經過行前課,對動物園議題的啟蒙與認識物種的知識裝備後,孩子們從有依據、有結構的線索裡,多了點較深刻、不同於走馬看花的看待眼光。

孩子的觀察記錄:

(一)動物園的花豹肚子渾圓,體型較臃腫,與影片中奔馳敏捷的形象非常不同,動物園的環境,沒有提供花豹天性上需要的奔跑空間。

(二)進到企鵝館,孩子發現展示區內的溫度計約莫零度左右,但告示牌上寫著企鵝適合的溫度是零下十至二十度,館內的環境怎麼會與告示牌說明不同呢?於是,孩子們看到企鵝的翅膀不斷來回擺動時,便產生疑惑:企鵝是不是在搧風?是裡面的溫度對企鵝來說太熱了嗎?另外,企鵝不是應該跳進水裡抓魚嗎?怎麼是飼育員直接餵養呢?

(三)當時動物園裡的棕熊只有一隻,區內雖然設有輪胎型的盪鞦韆,但棕熊很明顯在來回跺步,在行前教學看到的動物影像中,小孩知道棕熊的天性應該是抓魚來吃,但水池很髒,棕熊無法在水池裡捕食,池內也沒看到魚。

(四)觀察無尾熊的孩子說,動物園裡的無尾熊的毛掉一片、指甲脫落。旁邊置放著歷年來到木柵動物園的無尾熊照片和名字,有的被標註已死亡,有的還在園裡,小孩一一對照後,發現無尾熊來動物園前後的模樣差異很大,而且行前教學影片裡無尾熊吃的尤加利樹葉子肥厚,但園區裡的樹葉很稀少又單薄。

(五)有一組孩子們負責當時最熱門的貓熊,團團與圓圓,牠們住的地方有著「很像土的地板」,裡面掛著吊床,但只有一個,是兩隻貓熊輪流用嗎?裡面有小水池,水也很髒。

還有一個單元,是請孩子們對動物園的遊客進行訪問,收集問卷再帶回討論。問卷的問題是:「你覺得住在這裡的動物有什麼感覺?」、「你覺得動物園花最多錢在做什麼事?」、「你希望動物園還可以做哪些事?」。

孩子對動物園議題的討論與行動

談到動物們被對待的情形,孩子們發現—動物們並不快樂。當孩子們越理解動物的習性與生長的環境,就越明白在動物園裡看不到牠們原本的樣子。有一年級的小孩說,動物園裡的動物雖然過的不好,但至少有人餵東西給牠們吃,讓牠們不會餓死,如果動物園沒了,這些動物會更可憐。

孩子訪問遊客的問卷,則普遍呈現遊客覺得動物很可愛。有些遊客認為錢應該是花在「保育」與「環境清潔」上,但孩子們覺得動物園的水很髒,環境並不清潔。至於保育,孩子們說:「可是我們都沒看到成果啊!」

另外,對於「如果有一大筆錢給動物園,你希望動物園可以做哪些事?」的題目,有不少遊客的回答是「引進更稀有的動物」。有孩子認為,這些遊客並不了解動物園的真相,引進稀有動物,不是讓更多動物受苦嗎?

在孩子反覆討論後,再問孩子們贊成或反對有動物園?結果是:2個小孩贊成,14個小孩反對。贊成的理由是,這些動物如果離開動物園就活不下去了;反對的說法則是,這些動物根本不應該被圈養在動物園裡。

既然動物園現階段無法廢除,還是可以讓園方知道,有人在關心這些受苦的動物,因為這些動物沒被照顧好。老師鼓勵孩子們用寫信與畫畫的方式,寫下自己想對動物園園長說的話,然後幫孩子們寄給動物園。孩子們紛紛寫下:「請給動物們乾淨的水」、「不要水泥地,請給牠們可以磨爪子的環境」、「請給牠們足夠的活動空間」、「多種一些樹,而且是真正的樹」…

以安老師說,寫信的行動是希望這些孩子們,對於世界上有其他的生物正在受苦,不僅是知道,還能為動物發聲、為自己的信念發聲。出乎原先意料,孩子們不但認真寫信,還試著影響身邊其他的人,他們說,回去之後要告訴爸媽、同班同學:人不應該用自以為是的想法來對待動物,真正愛動物,應該盡力去愛牠們本來的樣子!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人本教育札記》試圖用一種較寬廣的視野和角度來解讀「教育」,在掌握台灣本土社會脈動與兼具國際視野下,將教育改革與家庭生活結合,並引導社會對人文生活環境及弱勢族群的關懷與尊重。

每期均含特別報導、教育線上的父母/教師與孩子、教育時事評析等與社會脈動、教育議題相關的討論。對校園現場的描繪、對師生授教與受教心聲的體會、對教學態度與理念的深刻反省、對「人」更真實的理解及對現存社會問題的探討。

《人本教育札記》不在尋求單一的共識、灌輸相同的教化規條,而是要透過辯證與自主思考,為台灣的教育開啟更多元的可能。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動物園存廢 動物園的存在 木柵動物園 藪貓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人本教育基金會
展開箭頭

《人本教育札記》試圖用一種較寬廣的視野和角度來解讀「教育」,在掌握台灣本土社會脈動與兼具國際視野下,將教育改革與家庭生活結合,並引導社會對人文生活環境及弱勢族群的關懷與尊重。

每期均含特別報導、教育線上的父母/教師與孩子、教育時事評析等與社會脈動、教育議題相關的討論。對校園現場的描繪、對師生授教與受教心聲的體會、對教學態度與理念的深刻反省、對人更真實的理解與整體的呈現、及對現存社會問題的探討。

《人本教育札記》不在尋求單一的共識、灌輸相同的教化規條,而是要透過辯證與自主思考,為台灣的教育開啟更多元的可能。

http://hef.yam.org.tw/product.html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