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Dyson吸塵器發明人:嘗試錯誤超過5000次,卻為我帶來超過50億美元的財富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Dyson吸塵器發明人:嘗試錯誤超過5000次,卻為我帶來超過50億美元的財富

Dyson吸塵器發明人:嘗試錯誤超過5000次,卻為我帶來超過50億美元的財富
圖片來源:Kazuhiro Keino@CC BY 2.0
撰文者:凱文.艾希頓(Kevin Ashton)
暖心讀冊 2016.04.25

創造沒有捷徑。通往終點的路,既不是康莊大道,也不是曲折小徑,而是一座迷宮。

創造不是片刻的靈感,而是一輩子的耐力戰。這世界充斥著各種半途而廢的事物:沒畫完的草圖、零碎的發明、不完整的產品、筆記只寫了一半的假說、放棄的專利、片段的手稿。創造裡,單調乏味的成分,遠大過刺激的冒險─一趟老是轉錯彎、碰到死巷子的旅程。從清晨到深夜,日復一日埋頭苦幹的事,不但進度緩慢,還有很大機率以失敗、被刪除或被拒絕收場。創造者一定要做的事,是工作;而一定不會做的事,是放棄。

信念讓我們可以面對失敗。信念不等於信仰,我們也可能選擇信仰宗教,但信念,是相信前方必有出路。創造者對於失敗有著不同的定義,失敗不代表結束,失敗(failure)這個字本身無涉價值判斷, 也不作結論, 源自拉丁文的fallere,原意為詭計。失敗是一個詭計,意在擊敗我們,我們不能上當。失敗是教訓,不是損失;是獲得,不是羞恥。如果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難道最後一步前所跨出的步伐都算失敗?

廣告

沃凡姆(Stephen Wolfram) 是一位科學家、作家和企業家,因為寫了一個古怪的軟體程式Mathematica 而聞名。除了寫書及寫程式以外,他瘋狂蒐集關於自己人生的所有資訊,累積建立了一個自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個人資料庫」,包括知道自己從1989 年以來一共發出多少封e-mail,2000年以來參加過幾場會議,2003年以來打過幾通電話, 還有2010年以來一共走了幾步路。他對這些事一清二楚。自2002年開始,他記錄自己在電腦鍵盤上按下的每一個按鍵,從2002到2012這十年期間,他按了超過一億個按鍵,然後驚訝地發現最常按的是Delete(刪除),多達700萬次以上:意思是,每打100個字就會刪掉7個,相當於刪除寫了一年半的作品。

沃凡姆也統計了他寫的20萬封e-mail,發現他最常刪除關於發表或出版的郵件,對於專業作家來說這很正常。例如,作家史蒂芬.金已經出版八十多本作品,大部分是小說。他說自己每天寫兩千多個字,在1980年代初期到1999 年,他一共出39本新書,總計超過500萬字。如果一天寫2000字,持續20年,可以產出1400萬字,想必史蒂芬.金保留一個字的同時,幾乎刪掉了兩個字。他說:「電腦上有刪除鍵是有道理的。」

這些被史蒂芬.金刪掉的字去了哪裡呢?可不是改寫一下就好。他最暢銷的小說之一《末日逼近》(The Stand)在1978 年出版。他刪減後交出去的完稿,據他的說法,「長達1200頁,重12英磅,跟我喜歡打的保齡球一樣重。」

出版社擔心這麼長的小說不好賣, 史蒂芬. 金只好再刪,整整刪了300頁。而最驚人的是,史蒂芬.金透露他差點寫不下去的經過,這本書寫到一半,寫了500多頁的時候,他碰到了瓶頸,「如果我只寫了200、甚至300頁,我大概已經放棄《末日逼近》,改寫別的─只有天知道我曾經寫下這些東西。但500頁實在是太大的投資,在時間和創作精力上都是。」

廣告

史蒂芬.金會丟掉300頁沒有空行的打字稿件,大約6萬字,大概要花上一個多月伏案寫作的成果,如果他覺得不夠好的話。

成功是許多失敗的累積。發明家戴森(James Dyson)每當發現問題,他會立刻找方法解決,即使不奏效。他把這個做法叫做「做完丟掉, 丟掉再做」(make, break, make, break)。一般人認為失敗的東西,在工程師看來都是試驗的原型。戴森公司的網站上這麼說:

有個關於發明的錯誤觀念,就是有了一個好創意後,只要拿出工具箱胡亂瞎搞幾天, 就可以做出成品。事實上,這個迭代過程漫長而枯燥得多─ 每次改一個小變數,一遍又一遍地反覆嘗試。

戴森描述自己「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東西不能用,就會生氣。」讓他生氣到改變一生的東西是,吸塵器只要吸塵袋滿了就失去吸力,他開車時一邊想這個問題,剛好經過一家工廠,使用一套「氣旋分離」原理的吸塵系統。所謂的氣旋分離,是以高速旋轉空氣,將空氣和灰塵分離開來,類似桃樂絲走到奧茲王國的情景:

南方與北方吹來的風在房屋所在地交會,房子被氣旋包圍。氣旋中心的空氣通常是靜止的,但房子四面環繞的風將它越吹越高,一直吹到旋風的最高點。小女孩發出一聲驚叫,四下張望。隨後房子在旋風中輕輕降下─落在一片壯闊美麗的原野之間。

氣旋分離的吸塵原理很簡單,沒有會造成堵塞的濾網,就不會有吸力降低的問題。濾網是大部分吸塵器會或不會堵塞的原因,戴森的想法很單純:用氣旋取代濾網來吸取灰塵和空氣。

然而,氣旋涉及的算數並不單純,必須運用流體力學算出攜帶微粒的空氣的傳送公式,以預測灰塵的路徑。戴森沒有浪費太多時間在算數上,他就像萊特兄弟一樣,觀察後直接行動。他做的第一樣東西─一部拆卸過的吸塵器─當然沒成功。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也沒有。

戴森遇到的問題不少。他必須製造出世界最小的氣旋機,可以吸起直徑一微米的灰塵,還要適合家庭使用,以及大量製造。

戴森在五年間製造並測試了超過5000個原型,設計出一部氣旋分離式吸塵器。他說:「我是個超級失敗的傢伙,因為我犯過5126個錯誤。」他也在某個場合中說:

我幾乎每一天都想放棄,很多人會在整個世界跟他唱反調時放棄,但就是這個時候,應該再努力撐一下。我借用跑步的說法,有時候感覺好像跑不動了,但只要跨過這個障礙,終點就在眼前,一切痛苦都成過眼雲煙。往往只要轉個彎,答案就在那裡。

戴森的答案,得出一部氣旋分離式吸塵器,為他帶來數萬億美元的生意與超過5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

書籍簡介_如何讓馬飛起來:物聯網之父創新與思考的9種態度

如何讓馬飛起來:物聯網之父創新與思考的9種態度
作者: 凱文.艾希頓 Kevin Ashton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6年3月29日

為什麼「物聯網」這個偉大的創新,竟是來自非科技背景,大學專攻北歐文化研究、還立志成為記者的人?

「創新」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物聯網之父凱文.艾希頓的創新之路並非一路順遂。 
他曾經屢戰屢敗,總是處於被開除的危險,
更無從體會眾多有關創造力的文獻中,那些靈光乍現的魔幻時刻從何而來。
在他的創造過程中,從沒有那麼回事。

直到艾希頓體悟了奇蹟並不存在,體悟了天才與創新無關之後,才有了今天的「物聯網」。
艾希頓要告訴所有人:「創新」,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創新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才能,每個人都能擁有。
創新沒有捷徑,沒有突如而來的神奇時刻。
創新絕非來自天才的靈光乍現,只來自平凡人如你我的實作與積累。

【商業周刊圖書】官方粉絲頁

名人書單、商管心法、高效成長、趨勢新知、精選書摘,所有商業周刊新書資訊、限時優惠都在這!閱讀,讓你看見台灣,掌握世界大未來。

立即加入官方粉絲頁:商周讀書會
看更多書摘:商周讀書會專欄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嘗試錯誤 Dyson 吸塵器 發明
暖心讀冊
暖心讀冊
出版社
展開箭頭

愛書人來讀冊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