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一樣是老公亂丟襪子,生了孩子後太太突然不能容忍的原因是...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一樣是老公亂丟襪子,生了孩子後太太突然不能容忍的原因是...

一樣是老公亂丟襪子,生了孩子後太太突然不能容忍的原因是...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23646364
撰文者:許皓宜
心理學會客室 2016.03.11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說得好:一個健康長大的成人,心裡需要存在著一幅充滿愛意的父母形象,包括有愛的父親、有愛的母親、以及相愛的父母。

聽到這句,我們心裡難免滑過一陣嘆息:唉!這樣美好形象談何容易,豈是每個人都能擁有?

正因為這幅圖象得來不易,當我們成為父母後,這圖象中缺角之處也會隨著孩子的誕生而浮現出來。於是,原來在結婚之初還能忍受的小事,在孩子出生後變得難以忍耐;例如:先生亂丟襪子這件事,在生小孩前還能唸一唸就算了,但倘若有孩子後,亂丟的臭襪子被孩子撿起來放進嘴巴,這夫妻的樑子可就結大了!

廣告

孩子來了,幸福是跟著來了?還是走了?

台灣的雜誌做過一項調查,詢問有小孩的夫妻,在小孩出生後,夫妻相處的狀況,結果發現下列幾個有趣的現象:

第一,小孩6~11歲時是婚姻的危險期。在小孩處於這個年齡的夫妻中,有76%的夫妻會因為小孩的問題而發生衝突(超越整體夫妻的平均值55%);超過65%的夫妻仍然和孩子同睡(超越整體夫妻的平均值28%)。
第二,僅大約30%左右的夫妻認為「有小孩比沒小孩快樂」、僅大約一到兩成的夫妻同意「結婚後比較快樂」。
第三,教養是夫妻衝突的主因,原因包括夫妻對教養的理念不同、有小孩後會減少夫妻約會和談心時間。
第四,媽媽對自己身為母親的評分,比爸爸對太太身為母親的評分整整低了將近十分;也就是說,即使丈夫覺得太太當媽已經當得不錯了,太太對自己還是不甚滿意。

這樣的結果,難道就代表:「孩子來了,幸福就跟著走了」嗎?

廣告

站在心理學的立場,我雖然認同有小孩的夫妻之間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並我認為這並不代表「結婚後、生小孩後,幸福走了」,我更喜歡的說法是:「孩子出生後,我們才真正長大了」。

「不滿」非危機,是自我認識的轉機

在心理學中,我們認為幼兒邁向成長的開始,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發現:「我的父母並非萬能」。

一個玩具熊突然沒電了,孩子哭著把玩具熊拿給媽媽,沒想到,媽媽只用手摸一摸熊(換電池),這個玩具熊又重新唱出美妙的歌聲…多神奇啊!在這種階段,父母在孩子心裡是擁有魔法的。直到有一天,他們開始體會到,父母總有修不好的東西、總有變不出的魔法,孩子才從這種「父母非萬能」的「創傷失落」中(通常孩子是用哭鬧不休來反應),學習到這就是真正的人生—這種能力便是我們時常聽到的「挫折容忍力」。

身為父母,我們都懂這種心理歷程,因為我們都曾經走過這種童年的失落。但跨越那個童年的失落階段後,我們也許很自然地忽略一件事:在婚姻中,我們也是從一個「婚姻幼兒」重新開始,重新面臨被愛、被呵護、被關愛的期待,尤其在我們從「夫妻」晉升為「父母」後,體驗「我們的另一半並非萬能」的失落,學習婚姻中的「關係容忍力」。

只是,我們已經長大了,這種失落也許不再用哭鬧、哭泣來反應,但會用「不滿」來表現、用「爭吵」來抒發…我們可能要花很久的時間才會發現,這種不滿與爭吵,其實夾雜著童年的失落,也夾雜著真正的「我」和「你」在婚姻中的碰撞。

這種「我和你」所產生的火花與碰撞,才真正讓夫妻更認識彼此、靠近彼此,建立「我們」共同的家庭,而不再是「我」和「你」的家庭。

孩子的問題反映心裡的缺口,我們看到沒有?

幼兒成長的過程是痛苦的,帶著幼兒在婚姻中成長更不好受。因為不管父母對我們再怎麼好,在我們18歲以前的人生,總能找得到一些缺口和遺憾:也許是發生在成長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也許只是與父母性格特質差異的衝突…但依照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特別重視這些發生在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經驗,以及因此被塑造、定格下來行為模式,並認為這會留存在心中成為一種心理形象上的「人我關係」,操縱未來我與社會上其他人的相遇,以及與其他重要他人間的互動。

因此,當孩子出生,我們卻覺得夫妻衝突變多時,也許可以注意下列的心理現象:

其一,有研究顯示,身為媽媽的女性(尤其是新手媽媽),特別容易將「孩子帶得好不好」等同於「我好不好」,甚至與「另一半對我好不好」扣在一起。也就是說,如果我是個常常讓孩子哭鬧、卻沒辦法拿出解決辦法的媽媽,我會生自己的氣,接著開始氣另一半幫不了我的忙,覺得我嫁錯了人、婚姻很糟—這種狀況特別容易發生在結婚的前五年。但其實這種對婚姻、對另一半的生氣,源頭是我對自己的生氣。

其二,有了孩子後,夫妻之間的衝突常來自於彼此的某些堅持。例如,去公園玩,媽媽覺得應該要牽著孩子的手,不要讓他亂跑、以免跌倒,爸爸卻覺得媽媽小題大作,公園那麼空曠、你管那麼多做什麼?…別小看這種無聊的小事,它常常會逐步累積存在夫妻心中的「不滿」。

但當我們願意從自己、從另一半對待孩子的差異上去思考背後的原因,就有機會發現自己心裡的缺口、以及另一半對婚姻的需要。

身為伴侶,我們在學習做點和原生家庭不同的事

我們在童年時期,為了生存而在與父母關係中所壓抑下的某些性格,在踏入婚姻後將重新開啟;因此,孩子出生後,伴侶對彼此的理解與包容對我們的童年經驗具有相當程度的修復作用,也將幫助我們的孩子擁有一個更健康的成長環境。

舉例來說,一個剛從醫院生產回到家的媽媽,她自己的母親剛打了通電話來,聽到孩子的哭聲,忍不住數落了這位新手媽媽:「怎麼讓孩子哭成這樣?」於是這位新手媽媽為孩子的啼哭感到焦慮不已—她匆忙地幫孩子換了乾的尿布、給孩子重新餵了奶,並且抱著孩子搖來晃去,但孩子仍然哭鬧不休…她為此感到挫折不已,想要衝回醫院去給醫生檢查孩子是不是病了?

就在這個時候,她的先生走進房間,握著她的手,很溫柔地將這位新手媽媽抱在自己懷裡,跟她說:「孩子可能是剛回到家,還沒適應家裡的環境,我們要不要再觀察看看?」

於是這位新手媽媽在先生的安撫下逐漸放鬆了下來。她先是在先生懷裡小聲哭泣,接著因為疲累與放鬆而逐漸睡著了。等到她醒過來,她的孩子也已經安穩睡去。

看到這裡,也許我們會羨慕這位新手媽媽的運氣真好,嫁了如此好老公。但我們在臨床上常常發現的是:大部分的時候,因為身為母親的焦慮,讓我們很難和顏悅色地告訴另一半「我們的需要」,或者擔心他看輕我身為母親的能力。

然而,焦慮的感覺其實來自童年時那個容易焦慮的心理形象,對另一半可能看輕自己的生氣其實來自對自己不滿的感受。

專欄簡介_心理學會客室

許皓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知名諮商心理師。長期研究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

曾出版《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如果,愛能不寂寞》等書籍。

主持環宇廣播電台「從心聊聊天」節目。許皓宜Fb心理學與生活:https://www.facebook.com/Dr.Hsu1231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生了孩子 太太 老公 襪子
心理學會客室
心理學會客室
許皓宜
展開箭頭

許皓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知名諮商心理師。長期研究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

曾出版《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如果,愛能不寂寞》等書籍。主持環宇廣播電台「從心聊聊天」節目。許皓宜Fb心理學與生活:https://www.facebook.com/Dr.Hsu1231

作者:許皓宜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8年9月27日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