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社交化,傳統媒體的惡夢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社交化,傳統媒體的惡夢

社交化,傳統媒體的惡夢
Google Plus
撰文者:徐子涵 (Schee)
栩栩而行 2011.07.06

本週網路上最令人興奮和懷疑的服務,莫過於日前剛推出的 Google+。這是 Google 繼七年前的 Gmail 之後,最能引起使用者瘋狂詢問邀請函的關鍵服務之一。

這服務不只是另外一個網路服務而已,而是 Google 為了因應當家的 PageRank 演算法(編按:用來計算網頁搜尋排序的演算法)慢慢失去戰場而全面反擊的第一步,也是 Google 在戰略上完整社交化的第一步。這代表的意義是,各種形態內容供應商的夢靨即將到來。在此有幾個頭痛的關鍵字要注意,「即時(real time)」、「社交(social)」以及「內容(content)」。

Blog 和 YouTube 的興起,對內容提供商是第一波的無名衝擊,Twitter 型態的「微網誌」,又大幅暴露了紙本媒體的疲弱和無力。Facebook 超過七億名使用者的社群,將內容供應商和超級個人完全打平,傳統的內容出版商只能運用官方帳號,在網路的競技場裡爭食稀缺的注意力資源。

廣告

雖然廣告資源的分配尚無法完整反應媒體版塊的推移,但大多數的網路使用者,一定能感受到速度的鴻溝將網路和傳統內容兩邊切的越來越開。即便是內容出版商偶有零星舉措,可以順利透過網路活動的操作,接取到龐大的消費流量,但最後仍不免要真實面對棘手的核心問題,那就是內容出版商為了因應明天的世界,需要的會是什麼?

對內容供應商而言,「即時」是完全不同的遊戲場,甚至是一個不敢觸碰的領域。

網路平台隨手可得,讓製造各種形態內容的成本幾乎是可以完全忽略。透過搜尋引擎和社交網絡服務的強大集客效應,搶走了生活型態越來越往網路趨近的年輕消費族群。如果讀者您已經開通 Google+ 帳號,那麼請試著加入超過一千人的朋友。只要一開啟網站,你會看到對話的洪流在螢幕上近乎即時的刷新。

那是一種無法焦慮的恐懼,也是無法掌控的恐懼。

廣告

Google+給內容出版商再出了一次重擊。把出版商和消費者的界線打的更散,或更精確的說,允許更多「光譜」存在於內容出版商和消費者之間。這包含供應鏈的隨時變化、內容網絡允許無限的有機成長、讀者訂閱機制的自選,以及每一個瑣碎細小原子一般(atomized)訊息內容的社交化。

 

 

這一切都是傳統內容出版商相當陌生的概念。但只要試想,如果台灣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約兩百三十萬)是 Google+的內容提供者,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是消費者(約四百六十萬),這些使用者只要開著瀏覽器,並且保持登入 Google 的狀態,那麼他/她的介面右上角會隨時被提醒有新的內容進入 Google+ 的服務(類似 Facebook 的訊息通知)。那麼出版業者、電子媒體,以及數不清的作者們,要如何在這巨大的注意力黑洞旁自處?

那方興未艾的行動載具,更是一個吞食使用者剩餘注意力的唯一裝置。

Google+ 特別針對 Android 系統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也設計了相對應的 app 和服務。那是完全不同於網路的使用經驗。服務的設計不是單純把網路內容塞到小螢幕罷了,而是從即時、社交和內容三個構面,讓行動載具成為雲端服務的聰明節點(smart node)。

這數以億計的節點可以聰明的蒐集內容、也是內容的聰明載體。這內容還不限於人類所產生的內容,甚至透過感應元件如GPS、陀螺儀和光源感應器等所取得的環境資料,都是 Google+ 內容生態圈的一部分。

那麼出版業者們,要如何在即時、社交和內容的巨大黑洞前因應呢?Google 神祕演算法 TrustRank 裡的「信任」兩字,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方向。

內容供應者要能得到足夠的消費來繼續存活,需要有來自消費者(讀者)的信任。信任可以衍生出經濟行為,而 Google 達成此經濟行為的手法是AdSense、AdWord、Google Checkout,或是未來的行動付款機制。

內容供應者要取得消費者信任的手法有很多種,在內容社交化的年代,信任來自於消費者個人和內容來源因為信任所主動建立的關係。

比如說,美國紐約時報在新媒體與數位領域長期投資已久,而報紙本身也依然保有長久以來所建立的信任。紐約時報又透過不少信任它的個體(individual)的分享、推薦或傳播,而在社交網路(例如 Facebook 或是 Google+)建立了灘頭堡,因此隨著 Google+ 的成長,紐約時報也至少可以確保在新的內容社交化戰場,不致於被打成無關緊要的角色。

這或許是內容供應商要進入 Google+ 前需要知道的。

作者簡介_Schee

徐子涵,高中畢業,15歲時單人摩托車橫越澳洲,網路上以 Schee 著稱。近十年曾在尖端網際網路、中央學研單位、跨國品牌製造業、主流電子媒體、非營利機構以及本地建設集團等產業擔任產品開發和行銷要職。對兒少數位教育議題特有興趣。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傳統媒體 Google 社交化 惡夢
栩栩而行
栩栩而行
徐子涵
展開箭頭

徐子涵,高中畢業,15歲時單人摩托車橫越澳洲,網路上以 Schee 著稱。近十年曾在尖端網際網路、中央學研單位、跨國品牌製造業、主流電子媒體、非營利機構以及本地建設集團等產業擔任產品開發和行銷要職。對兒少數位教育議題特有興趣。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