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他讀兩次大學都沒畢業!這位台灣人為什麼被富比世雜誌選為青年創業領袖?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他讀兩次大學都沒畢業!這位台灣人為什麼被富比世雜誌選為青年創業領袖?

他讀兩次大學都沒畢業!這位台灣人為什麼被富比世雜誌選為青年創業領袖?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17042227
撰文者:謝宇程
學與業壯遊 2016.03.01

2016年2月,知名財經雜誌《富比世》在全亞洲選出300位30歲以下的青年創業領袖。名單上有三位台灣人,其中一位是林大涵。

林大涵,他成立台灣第一個規模最大的眾籌顧問公司「貝殼放大(Backer-Founder)」擔任共同創辦人及執行長。營運的第一年,就協助超過50個專案,募集超過1000萬美金,佔台灣眾籌資金總額的6成。

許多創業團隊在貝殼放大的協助之下成功啟動起飛。但很少人知道,林大涵兩次讀大學都沒畢業,而他走到這一步,是因為學會了一件學校、老師都不會教的事。

廣告

「我曾經是又懶又爛的學生」

我問林大涵在工作前是個什麼樣的學生,他說:「懶且爛」。

大涵高中就讀師大附中,他沾醬油式地跑了很多社團,都沒深入參與,和朋友搭檔參選學生會,成為副會長。又與會長發生磨擦與爭執,又因為學生會的事務,和老師們的關係也搞壞了。整個高二到高三,林大涵都無心上課:「我一進校門,就立刻換便服到網咖打電動一直到放學。功課還過得去,大概排名在全班中間。」

後來,林大涵考上政大民族系,他一點也沒有認真上課,花了大把的時間打棒球,到了大二下,他被二一了。本來老師主動要再給他一次機會,但大涵對自己太失望,自願被退學。他進重考班,準備一年後,進入台大圖資系。

廣告

他再次讀大學,已經22歲了,同年的朋友幾乎是大四要畢業了,而他才大一。因為亟於找尋成就感和自我定位,他投入「台大藝術季」的籌備團隊,大二當上第17屆的總召。

在林大涵策畫下,第17屆台大藝術季和台北市自來水園區親水節的開幕活動一起辦理。依共同擬定的合約,台大藝術季將出一個200人的表演團隊,在親水節開幕中舉辦森巴遊行,最後將由親水園區委託的行銷公司出錢。

但活動結束後,行銷公司卻以「沒蓋老闆個人私章,合約程序沒走完」為由,拒絕付款。結果,林大涵以及整個籌備團隊墊付的錢全都無法支領核銷,學生團隊和行政人員,都被拖下水,多多少少都賠了錢。

遇到歹人又不夠小心,所以連累了身旁的人。林大涵在大學的最後一年,他差點選擇人間蒸發、消失。到底這位當年看起來相當失敗的學生,是怎麼成為今天的「富比士嚴選青年創業領袖」?

課外實戰經驗磨出來的專業

原來,林大涵從高中到大學,雖然對課業並不認真,但是把一件事做到幾乎專業的水準,這件事叫「籌錢」。

他在高中就接觸學生會,雖然跌跌撞撞,但他擔任過副會長;在多數高中生都自閉讀書補習的時候,他就在試著協調、溝通。

因為之前的經驗,林大涵進台大讀大一的時候,已經不是白紙一張了。他為第16屆台大藝術季寫贊助計畫書前,他把往年藝術季所有記錄全都翻出來:過去的贊助名單、書信往返內容、回饋贊助者方案、媒體曝光與報導、學長姊的經驗和檢討…全部都看過一次,他才開始寫計畫書。他強調:「我當時不是把之前的計畫改一改,而是全部重擬一分全新的計畫。」

以第17屆藝術季來說,當年預算230萬,學校給60萬,170萬要由這群學生團隊拉贊助。「當時學務處下的學生活動中心,主任、承辦員,都很積極幫忙我們,他們甚至超過一般商業界人士還積極。因為有這些幫助,我和策展團隊有機會和其他企業溝通及募款。加上有些周邊產品賣得還不錯,如果不是當初合約出了問題,其實整個活動本來應該有盈餘。」林大涵的語氣,一方面扼腕,一方面又為當時的成果感到驕傲。

為活動募款的經歷,無法化為分數、名次、GPA,有用嗎?「籌錢」這種不登大雅之堂的技能,能成什麼事?

利己又利人––雜學的大用

從2000年前後開始,因為網路的普及,有人開始把點子拿到網路上,和大量的網路使用者直接募款,讓好點子與好產品被更多人看見、支持,進一步成真––這就叫做「群眾募資」。在美國,IndieGoGo、Kickstarter 等平台先後設立,在台灣,最大的平台則是FlyingV。

林大涵在FlyingV工作將近四年,FlyingV的核心業務,也是林大涵的工作職責,都是:幫創業團隊募款!他前後參與大約 300 件專案在FlyingV上募資,其中超過7成能募資成功,將他們的想法,化為實際的商品、服務、活動;在這段工作歷程中,林大涵幫助創業團隊募資的勤奮、投入、能力,也得到肯定。

2014年,林大涵離開FlyingV,在年底時和數位舊同事、老戰友,成立了「貝殼放大」公司,利用他們的經驗和能力,為需要群眾募資的團隊進行諮詢輔導。

貝殼放大團隊在成立的前14個月,輔導了62件群募案件,其中有58件成功 (市場成功率大約 1/2 ),總額超過3億台幣。其中包括鮮乳坊、ARRC前瞻火箭、臺灣吧、金萱字型、月亮杯…等得到廣大迴響的案例。對林大涵而言,他現在的事業不僅是賺取一分收入,更讓他感到極為有趣、有意義,他認為這是「很夢幻的事業」。

直到今日,林大涵在學歷上只是個「高中畢業生」,但又如何?

作者簡介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最新著作《人才,自造者》。台灣年輕人,以及關切教育的讀者,可在本書中找到啟發與行動方案。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人才自造中!

「學與業壯遊」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大學沒畢業 研究所 沒讀大學的名人 青創富比士 大學沒畢業 考上研究所大學沒畢業 大學被退學找工作 讀兩次大學
學與業壯遊
學與業壯遊
謝宇程
展開箭頭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