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怎麼讓小孩從玩具店出來,不吵不鬧?掌握這2個原則,輕鬆教出乖小孩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怎麼讓小孩從玩具店出來,不吵不鬧?掌握這2個原則,輕鬆教出乖小孩

怎麼讓小孩從玩具店出來,不吵不鬧?掌握這2個原則,輕鬆教出乖小孩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39978517
撰文者:彭菊仙
暖心讀冊 2016.02.04

一言為定的「預想管教法」

與其事後責罵,不如事前規範;要避免事後生氣,一定要事前管教,做好預先設想的工作,不僅省事,更能讓孩子學習在每一種情境中做好自我管理。

在賣場或玩具店,我最常撞見一種畫面:有孩子呼天搶地、死纏爛打地吵著要買玩具,其父母鐵面無私、百口回絕,最後雙方僵持不下,當場失控互嗆,場面慘烈!

廣告

到朋友家親子聚餐必上演的熱門劇情一定會有孩子玩到忘我,在友人家爬上跳下、大吼大叫,玩具玩得一整地亂七八糟卻不知道要動手收拾,直到父母看不下去,終於顧不得孩子的面子而在眾人面前破口大罵。

總是有父母跟我訴苦,說他只要晚回家,或是有事外出,小孩便無所適從,既不知道要自己寫功課,更是把家裡搞得一團亂。每次一進門,一看到全家亂糟糟,就忍不住先開罵,然後又看到孩子的作業都沒完成,就整個的大失控,最後必上演潑婦罵街劇碼。

當了十多年的全職媽媽,以上的每一種情境,我都經歷了無數次,對每一個情節會如何地發展,早已瞭若指掌。因為太過厭煩於每一次混亂讓我產生的憤怒與失控,我終於揣摩出一個道理:與其事後責罵,不如事前規範。要避免事後生氣,一定要事前管教!

孩子之所以為孩子,正是因為凡事依照當下自己的心情與興致,率性而為。也就是多數孩子在任何情境之下,若沒有接受到特別的規範與指示,其行事準則絕對是「好玩」怎麼做比較好玩有趣,孩子一定就會選擇這麼做。

廣告

還未被是非善惡強烈規範,也還未完整發展出強固道德良知的孩子,多半難以自動自發的規範自己,也就是還沒辦法做到「自律」,而必須依賴別人的管理,也就是「他律」。

多數孩子並不難管教,而是在每一種「非例行性」的情境中,他們的腦袋裡缺乏一套大人期待又習以為常的「行事準則」,於是,毫不遲疑的就會以他們的第一標準「好玩」作為準則。

任何「非例行性」的情境,都不在平日的規範之內,孩子最無所適從,也就最容易製造混亂與麻煩。

以上所舉的狀況,都是典型的「非例行性」情境,我們大人的腦袋裡,理所當然地早有一套符合道德規範與人際期待的行事準則,那是因為我們經過無數次的社會化經驗所形成;但是,孩子並沒有經過這樣的歷程,面對每一個新的情境,該怎麼行事,該怎麼說話,腦袋是一片空白。

於是,父母在每一種非例行性的狀況發生之前,一定要有「預想」的能力,也就是針對每一種狀況,孩子可能產生的反應,做一番沙盤推演:孩子可能會出現哪些不適當的行為?該如何防止?孩子可能會說出什麼不禮貌的言詞?該如何提醒?

回到最前面的情境,要帶孩子逛賣場之前,父母必須先預想到,容易受到商品誘惑的孩子極有可能當場要求父母買玩具、買零食,如果不得逞,還會大吵大鬧。所以出門前,就要跟他說明,這次會帶多少錢出去,要去購買的物品是家裡的生活用品,不打算買玩具。

因為知道孩子看到喜歡的玩具卻沒辦法購買,一定會很傷心或生氣,為了避免這樣狀況發生,甚至要在事前預先想到如何減除孩子的遺憾感,預先想到解決之道。

比如,跟孩子約定,如果在賣場有看到喜歡的玩具,孩子必須使用自己的零用錢購買;或是等到他有好的表現時,爸爸媽媽才會買來送他;或是累積點數之後,才可以跟爸爸媽媽換取。

而如果是到親友家作客,那麼更要從孩子進門、玩耍、使用主人家空間或物品、用餐,到上廁所等,都仔細的沙盤推演一番,儘可能把適當的「作客之道」在出門前提醒一番,並且約定好獎賞或處罰的方式。

我會提醒孩子,一進門,看到長輩要大聲喊「伯伯好、阿姨好!」不可隨便進別人的臥室,要玩別人家的玩具前,要先徵求主人的同意;玩好之後,請收拾整齊、物歸原處。

吃飯時,要坐好,不要第一個搶菜來吃;吃完飯,要把菜渣收到碗裡,然後幫忙把碗盤餐具放到廚房水槽。

上廁所時,要記得沖水,不要弄汙馬桶,也不要弄濕浴室;不要大聲喧嘩吵鬧。這些原則提醒完之後,最重要的是跟孩子約定當場的提醒方式以及事後的處罰方式。因為在外作客,為顧及孩子的顏面,爸爸媽媽不方便當場責罵,但如果孩子忘了約定,不守規矩,失控忘我,該如何當場提醒?

我會跟孩子約定,看我的眼神很嚴厲時,就要注意自己是否不守規矩;如果我走到身旁拍一下肩膀,就要注意,已經很過分;如果讓媽媽在手臂上輕捏一下,就是回家後會被處分。

而處分的方式我也會事先講明,被我輕捏手臂三下,回到家之後就會被剝奪一些該有的權益。 但如果表現良好,也會在事先跟他們言明,能得到什麼樣的獎勵,以激勵他們在當場做好自我管理。

事前的預告、約定與管教,讓孩子能做充分預備,是避免現場產生混亂的最有效方法,是最輕鬆的管教之道。特別是非例行性的情境,聰明的父母,一定要做好預先設想的工作,因為不僅省事,更能讓孩子學習在每一種情境中做好自我管理。

如何培養孩子自動自發的好習慣?
爸爸媽媽不在家,孩子當然很難自動自發。這時該怎麼做?
如果是孩子在中年級之前,我會幫助他列出要做的事項,然後約略估計,幾點到幾點要做什麼事,幾點到幾點要寫什麼功課,讓孩子有清楚的依循。
孩子高年級之後,則請孩子自己列表給我看,有疏漏的,我則會提醒他補上去。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約定好「未完成任務的罰則」以及「依約定完成的獎勵」。孩子心裡有一套清楚的行事程序,又清楚有處罰與獎勵等著他,必定會按部就班的把事情做好。

最具時效性的「當下管教法」

最有時效性的管教就是抓緊當下,尤其是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立即管教。

但最具傷害性的管教,也是在當下卻急就章的處分錯誤,愈大的孩子也愈需要尊重其顏面。否則,當下管教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讓孩子懷恨在心,撕裂了親子關係。

在演講中,父母常常會問一個問題,就是每當孩子犯錯時,疼愛孫子的公婆總是捨不得爸媽對孫子疾言厲色,往往都會挺身而出,充當孩子的擋箭牌,推說:「孩子還小,不需要那麼嚴格,長大之後,他們就會慢慢懂事!」。

這些父母卻發現,孩子們都機伶得很,犯錯後都會找阿公阿嬤當靠山。

等到把孩子帶回家想要跟孩子重述之前的錯誤時,孩子卻會狡辯說:「我哪有?」、「我不記得了!」、「沒像你說的那麼嚴重吧?!」、「阿嬤都說沒有關係,你為什麼還要管這麼多呢?」

跟公婆一起住的美華總是和我訴苦,她說為了教好孩子,實在很想搬出來自己住,但是,房價太貴,暫時買不起,公婆又把他們照顧得很好,所以也就一天過一天!但每每看到孩子壞習慣一大堆,到現在連碗都不會洗,而犯錯時,阿嬤又不准她嚴格管教,實在非常焦慮。

我建議美華:「如果孩子犯錯,你還是要勇敢的站出來,然後,立刻把孩子帶到一個單獨的房間,好好的管教,好好的說道理!」

「公婆會出來阻擋!」

「你要堅持,然後堅定的告訴他們,請他們放心,你絕對不會隨便揍孩子,只是要跟他們講道理。然後沉下一張臉,迅速地把孩子帶到房間去管教!千萬不要等到孩子吃完飯,離開現場好一陣子之後,再來管教孩子!」

孩子的注意力有限,年幼的孩子只能注意到當下,只能思考他看得見的情景,因此,管教對孩子而言具有「時效性」。孩子犯錯,一定要立即的管教、在當下就管教,尤其對愈小的孩子,愈要如此做。

如果經過了一段時間再來矯正孩子的錯誤,孩子基本上已經忘得一乾二淨,或是忘記了很多細節,因此對事情的來龍去脈無法連貫,這時候就會覺得父母罵得莫名其妙,因此難以心服口服,如此不但收不到管教效果,還會引出孩子無限恨意。

而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如果父母當下沒有管教,事後即使他對自己的錯誤瞭若指掌,但也很可能藉機耍賴、矢口否認,而以此方式得逞之後,必定就會繼續使用下去,反正無從對質,那麼就打死不承認到底,這會造成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犯錯,然後不斷否認;再犯錯、再否認,最終讓壞習慣根生蒂固而無從矯治起。

因此,孩子犯錯,最能收到效果的管教時機,就是當下。

不過,對於愈大的孩子,在當下管教時,還要注意一個更重要的管教原則,顧及孩子的自尊心,否則,當下管教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讓孩子懷恨在心,撕裂了親子關係。

有一個喜歡對別人動手動腳的小男生小凱,每次跟小朋友玩,都會因為喜歡推擠拍打別人而被告狀。小凱的媽媽很無奈,總是被人認為沒有好好地管教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長甚至不太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跟小凱玩。

小凱的媽媽很心急,常常在別人一告狀之後,就立刻把小凱抓過來,在大家面前痛打小凱,打得小凱哇哇大哭。小楷的媽媽意思很明白,就是要告訴大家:「你們看,我都有管教我的孩子,我沒有寵他,我很嚴格!」

小凱升上小學中年級,每次有媽媽來告狀,小凱媽媽仍舊用同樣的方式來教訓孩子。終於有一天,小凱一被揍完,便用最快的速度立即逃跑,一溜煙的不知去向,媽媽焦急地找了很久才找到他。

「小凱為什麼要跑走?」我問。

「他說在別人面前一直被我揍,非常丟臉!」

「是啊,小凱長大了,自尊心已經出來了!」

這就是「當下管教」最難處理的部分:又要收到立即管教的效果,又要在眾人面前顧及到孩子的自尊,特別是孩子逐漸長大之後。

當孩子從五歲開始,便逐漸發展出自尊心,或許不少大人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但此時孩子的自尊受到傷害,已經懂得暗暗的把情緒掩藏起來,但是堆積太多這樣委屈受傷的情緒,最終便會形成低落的自我感受,進而演變成低自尊、低自信的人格特質,同時,也在心底埋下恨意。

不顧週遭是否有旁人,就隨意痛罵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劈頭就亂罵孩子一通;一氣之下,拿到什麼工具就亂揮亂打,這些都是大錯特錯的「立即管教」之道,不僅收不到抓緊當下管教的效果,無法幫助孩子正視錯誤,反而讓孩子因失去自尊而喪失向上求好之本心,不可不慎!

小孩教不好,丟臉丟到家門外?!
在公眾場合或是親朋好友面前,進行立即管教時,請務必做到:
1.先使用表情或肢體動作取代「口頭責罵」來提醒孩子。例如:使眼色、拍肩膀、暗地裡捏一下臂膀……
2.若無效,或是孩子的錯誤很嚴重,則迅速而堅定的把孩子帶到隔離的場所或是角落,進行立即的管教。
3.若是有長輩朋友執意干涉,即立即溫和而簡單的保證:絕對不會隨意責打孩子,請他們放心,但為了幫助孩子,有需要立即管教孩子,然後迅速而堅定的把孩子帶到隔離的空間,以適當的方式立即處理孩子的錯誤。

書籍簡介__管教的勇氣:該館就要管,你要幫孩子變得更好

書名:管教的勇氣:該管就要管,你要幫孩子變得更好
作者: 彭菊仙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6/01/19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為什麼要怕孩子生氣?
管教孩子≠撕裂情感,孩子生氣≠孩子不愛你

愛孩子,請拿出管教的勇氣!

親子之間不可能沒有衝突,然而,適當的管教,也絕不會讓孩子不愛你。

現在有太多的家長因為害怕「激怒」小孩、失去孩子的愛,拱手放棄了父母的教養權,將孩子寵溺上了天,結果造成了許多的社會問題。也有的父母誤解「愛的教育」,以為放任孩子、不加干涉、無條件支持就是最好的管教方式,結果卻失去了矯正行為的良機,製造出一群無法融入人群、終身依賴父母的啃老族。

隨著家中的三個男孩逐一步入青春期,暢銷親子作家彭菊仙十多年來最深刻的體認就是:在教養與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大人絕對不能沒有──勇於管教的勇氣!要敢放膽「得罪」孩子,該管就要管,該疼就要疼,溫柔而堅定地運用「愛與責備」的教養心法,讓孩子懂得為自己設想,練習安排學習與生活,學習承擔後果,面對受挫,嘗過失敗,最終成為懂自己、會做人、能做事的孩子。

有效「管」,用心「教」,孩子會知道,在管教背後,是愛的力量。

 

【商業周刊圖書】官方粉絲頁

名人書單、商管心法、高效成長、趨勢新知、精選書摘,所有商業周刊新書資訊、限時優惠都在這!閱讀,讓你看見台灣,掌握世界大未來。

立即加入官方粉絲頁:商周讀書會
看更多書摘:商周讀書會專欄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原則 乖小孩 輕鬆 玩具
暖心讀冊
暖心讀冊
出版社
展開箭頭

愛書人來讀冊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