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老是被爸爸嗆「誰更有經驗?」每天發生的家族兩代衝突,就是台灣經濟困境的縮影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老是被爸爸嗆「誰更有經驗?」每天發生的家族兩代衝突,就是台灣經濟困境的縮影

老是被爸爸嗆「誰更有經驗?」每天發生的家族兩代衝突,就是台灣經濟困境的縮影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鍾子偉

我們這群朋友已經大概快半年沒見面了。今天總共來了6個人,很巧合的是,其中有4位是家族企業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有些公司比較小,大約2、30位員工,有些比較大,已經上市好多年了。他們的年齡介在30到40歲之間。

我們是幾年前在一場企業座談會上認識,那天有場論壇是在討論跨國大企業以專業經理人身份被聘僱,和回去家族企業裡面工作有什麼差異。

台灣經濟過去幾年一直都不是很好,在外商大公司上班的人可能會感覺年復一年下滑的業績,投資金額也變少,但是真正開始感受到壓力和急迫性的,是那些中小家族企業。

廣告

其中有一個朋友分享了他的近況。公司是由他爺爺在50年前創立,現在是他的爸爸在營運。他們是作OEM、ODM的製造商,供應大的美國和日本電子品牌廠商零組件。

透過前30年的努力工作,他們逐漸發展起來,慢慢拿到更多訂單、聘用更多員工,建造了更多工廠。當他們越來越大,家族開始變得富裕,很快,第二代開始進入公司中。幾年後,他們股票上市了。也在中國或是東南亞建立了一些小型的辦公室或工廠。

但有些後來變成嚴重問題的事情,在大約15到20年前開始浮現跡象:中國加入WTO並對外開放、東南亞開始慢慢崛起、韓國開始製造越來越好的產品。遲早,一直從國外大廠商接代工訂單的方式不能永遠持續下去。總是會有像中國這種更大的市場,總是會有成本更便宜的國家像是東南亞。

但創業第一代,依然很有信心,認為過去40年做生意的方式是正確的,多數試著用降低成本、減少支出或是把工廠移到更便宜的地方去來維持競爭力。有一些試著靠塑造自己的品牌來打破單純做OEM代工的情況,但因為這一直都不是他們的核心事業或強項,大部分都失敗了。幾乎所有初代創辦人都是靠專注在營運和製造上來打拼事業。他們要如何能夠在完全沒有經驗和技能的情況下,突然轉型到行銷和做品牌?

廣告

我們問朋友現在的情況如何,我們上次見面他提到公司過去3年都在虧損。他回答,現在還是在虧損,股價在過去5年都很低,也透露了現在的現金水位。我們很快算了一下。發現如果他們持續虧錢,那公司很有可能在3年內就破產?他默默地點點頭。

事實上,那天在論壇上總共有6個人,其中有2個人的家族企業已經破產了。

許多方面來說,他們的故事和最近掙扎的情形,反映了台灣現在正面臨同樣的挑戰。透過努力工作和抓住全球化下正確的經濟機會,上一代打造了許多成功的中小企業,有些公開上市,不過他們家族依然持有多數股份。他們建立了許多工廠,聘用了數百位員工,他們支付薪水,帶給許多家庭穩定的生活和財富,也在過去30年讓台灣經濟起飛。這些成功的第一代創業家和老闆,通常都非常努力工作,意志堅強,也非常有自信。

但在多年的成功和不斷成長的業績之後,有些人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就像我朋友現在的故事一樣,有些人假設成功會一直持續下去,持續用同樣的方式在做生意。

企業界有句老話:什麼時候是公司創辦人或領導人需要最偏執的時候?當你在最成功、最賺錢的時候。因為在最高峰表示你很快就會走下坡,而同樣的產品、成功的商業模式或心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否則,如果我們只有在已經遇到問題的時候才反應的話,通常都太晚了。

我朋友的父親現在負責管理整間公司。他有些叔叔已經不跟他爸說話了,這種事情在台灣家族企業裡面是蠻常發生的,尤其是在第二代。第二代常常卡在中間;他們通常不像第一代那樣強悍,也夠年輕去了解老一輩的方式無法一直持續下去,新的點子、新的方式和思維需要被引入,但當他們承受巨大的壓力而需要選擇時,他們常常會選擇安全、習慣的方式:更有效率的生產製造、降低成本和蓋新工廠。

我的朋友總結:「如果我們在未來幾年不改變,我幾乎可以看到公司的末日,而我每次都試著告訴我爸這些。內心深處,我想他知道。他送我出國唸書,然後希望我回來幫忙這家公司,對吧?但每當我們爭論是否要投資開發一個新產品、我們自有品牌或是一個新方向時,他依然會獲勝,通常是用這個句子作結:誰更有經驗?你還是我?誰更熟悉這個生意?你還是我?聽你老爸的話!

這些日子來,我跟他關係非常不好,因為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吵架。但我必須繼續爭下去。有時候,他們的經驗是對的,但有時候是錯的,會對公司造成傷害而且浪費寶貴的時間。他們想要年輕有新想法的新員工,但依然想要維持面子和驕傲。有時候,真的該是年輕人的責任去平衡、去挑戰了。」

另外3位同樣是在家族企業裡面的人點點頭,或許能夠輕易想像同樣的問題。

通常當我們聽到或想到家族企業時,常常會自動想到被寵壞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想到夜店、壞習慣,或是大型家族企業賺了很多錢,但不斷消減努力工作員工的薪水。

對一些人來說,這可能是真的。但對許多台灣其他無數中小型企業來說,我朋友的故事或許也跟他們的故事非常類似,許多方面來說,這代表了以前的崛起和面對台灣經濟現況的挑戰。而這裡面有些企業確實變得越來越危險,越來越接近死亡。

上一輩一定要學會如何聆聽,有時候要真心的承認,永遠遵循舊的方式不會永遠管用。如果我們沒有真心想要聆聽新人的警告或想要說的事情的話,單純招聘新的員工是不夠的。有時候,當有必要時,這是年輕一輩未來經理人的責任,去挑戰老方式,當一個必要的平衡因子。

大量的經驗可以是一件偉大的事情,但有時候,有太多經驗並只依靠經驗來做決策會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作者簡介_鍾子偉(Joey)

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是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28歲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現年30歲,離開三麗鷗在台北創業。著有《放膽去闖,上海職活的故事》、《記得你22歲的眼神》。

「哈佛之後的人生」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爸爸 台灣經濟困境 衝突 家族
哈佛之後的人生
哈佛之後的人生
Joey Chung (鍾子偉)
展開箭頭

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是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28歲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30歲離開三麗鷗在台北開始創業。

出版作品:《記得你22歲的眼神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