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芬蘭小孩上小學前,都要先花1年「玩遊戲」,喜歡上學更能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芬蘭小孩上小學前,都要先花1年「玩遊戲」,喜歡上學更能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芬蘭小孩上小學前,都要先花1年「玩遊戲」,喜歡上學更能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33789686
撰文者:凃翠珊

芬蘭孩子滿7歲上小學,比大部分國家都晚至少一年,然而他們在孩子滿6歲這年,也有個「學前班」,為銜接幼兒園和小學作準備。

「為上小學作準備」,準備什麼呢?我發現他們在這個正式開啟學習之路的起跑點上,既不是開始學寫字,也不是學習既定的知識,而是多面向的「啟發學習的興趣」。

「學前班」的重要目的:啟發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

廣告

芬蘭學前教師公會的理事長安妮塔兩個多月前曾在報社訪談中指出:「6歲的孩子是最有學習動機的一群。當我們用適當的方式引導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樣的興趣會跟隨他們一輩子!」

那麼什麼才是適當的方式的呢?「遊戲,就是學前班裡最重要的教學方式。」她說。 每次去幼兒園接送小孩,從旁觀察到的學前班活動,的確還是像在「玩」。也許,老師們都把想要孩子潛移默化學會的東西,「藏」在遊戲裡了,所以預備上小學的「學前班」,所有的學習還是從「生活」與「遊戲」中得來。 比方,老師們每週固定帶小朋友去森林裡玩,小朋友一定會撿一堆小松果或是葉子,老師就讓他們數數看今天森林裡撿回來幾顆果子。每天大家一起為午餐準備餐具時,也會讓孩子數數看夠不夠。有一次我正好參加幼兒園早上固定的晨圈活動,只見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手拉手唱歌,邊唱歌邊一個接著一個的唱名歡迎每一個小朋友,最後再一起數數看,今天有哪些小朋友沒有出現在幼兒園,幾個人沒有來,園中現在有幾個人。

於是,自然之旅的觀察、每日例行的午餐時光,都可以結合數理的概念,晨圈中在數幾個小朋友沒有來幼兒園的同時,也讓孩子們習慣每天一早先「關心」同學的動向,生病沒有來的小朋友,老師還會請大家手牽手,一起隔空傳送「星星的祝福」給他呢!

方式:讓孩子自己動手做!

廣告

既然學前班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孩子對自主學習產生興趣」,因此無論學什麼,老師都會創造機會,讓小朋友們自己去動手探索研究、作各種實驗或遊戲。

比方,想教孩子認識大自然,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帶他走進自然。老師會帶學前班孩子一起進森林採莓子,採完後,再一起在幼兒園的廚房裡,烤出莓子派。從產地到餐桌,既是真實的生活經驗,也讓孩子在動手實作中,建立成就感和自信心。

學習藝術時,老師就準備很多不同材質的布,讓小朋友自己觸摸選擇喜歡的布料、再從手作的實踐中發揮想像力,把布縫成袋子,老師也拿各種毛線讓孩子自由發揮,有一回還帶小朋友去看歌劇表演、參加工作坊、嘗試設計舞台呢。

媒體教育,也是學前班的內容之一。有一回,全幼兒園的小朋友自己動手做,把米裝在襪子裡、老師幫忙縫起來,做成一個又一個的獨特雪人,最後學前班的小朋友,再用大家做的雪人來設計佈景、擺設雪人來拍照,最後將不同的照片剪接在一起,就變成一個「雪人排隊坐火車」的影片。老師說,「讓雪人排隊坐火車」的概念和佈景,全部是由孩子自己想像設計,老師只在旁邊引導協助,讓孩子自由發揮。

幼兒園的教育計畫手冊中就寫著:「當孩子能自己動手作出美好的作品時,他也會自然地開始在環境中觀察美麗的事物。」每一個看似小小的活動,其實都讓孩子更具備創造、觀察、和欣賞這個世界的能力。

另一個重要目的:培養健康的「自我」概念和群體生活能力

幼兒園老師也說,學前班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學習社交能力」。既要學著認識自己,也要學著與別人相處。

其實,這部分也包含在日常生活的不同活動裡:一起烤莓子派、一起設計舞台佈景、一起設計拍照角度、一起構想影片主題,這些都是團隊合作的創造與練習。同時,每一次親手完成一件創作,或是與他人共同完成一個作品,對於自我的自信、與合作的正面經驗,都會從中成長茁壯。一如老師所說:「當孩子們一起設計、一起作作品時,他們也同時在學習耐心,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一回,我看見學前班的小朋友,在紙板上互相幫忙畫出跟自己差不多大的人形,把紙板剪下來著色,最後貼在牆壁上,每個人形都手牽手!因為每個「我」都很獨特,但是每個「我」都可以跟別人的「我」手牽手。這既是藝術教育、也是對自我的概念探討、並無形中鼓勵孩子與他人建立正向的關係。

運動,也是學習人生態度的好時機

有一回我去接阿雷時,看見佈告欄上貼著學前班今日的活動成果。原來這一天,老師們帶6歲的學前班孩子去滑雪,滑雪本來就是冬日的固定運動,然而這回老師還在滑雪前後,跟他們討論什麼是「堅毅的精神」,並將每個孩子對於「堅毅精神」的想法,用文字記錄下來。其中一個孩子說:「天氣雖然不好,我也滑得很累,但還是努力滑完全程,這應該是堅毅吧?」誰說滑雪課只是滑雪呢,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是人生態度的體會與培養。

難怪芬蘭的學前班也沒有仔細分「科目」,只列出啟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大方向,例如語言和社交、數學、品格和人生態度、環境和自然、健康、體能和細部運動發展、文化和藝術,讓各個幼兒園和老師根據大原則自由發揮。我所看見的學前班教學活動,常將不同的大方向融合在同一個活動中,一切就從生活開始。

起跑點的意義

另外,芬蘭政府今秋還有個新規定,將學前班從自願式改成強制式。以前家長們可以自由決定要不要讓孩子上學前班,現在每個家庭都有義務讓孩子上學前班,目的是要提供孩子「公平的起跑點」,因為學前班也可「及早發現需要額外支持的孩子,例如移民的小孩、學習有障礙的小孩」。

原來芬蘭人心目中的「起跑點」,不在於要跑得比別人快,而是要幫助較弱的孩子也有機會得到幫助趕上。同時,他們想在上小學之前幫孩子培養的能力,也不是各學科的先修知識,而是「對學習的興趣」、和「認識自我與和他人相處的能力」,這樣的起跑點,看的是長遠的未來,在乎的是孩子的全身心發展,相信的是從興趣出發的自主學習,因為唯有興趣,能讓學習長長久久。於是,起跑時的快慢從來就不是重點,重要的是給予每個孩子機會,從全人的角度出發,幫助他們開始跑出屬於自己的學習之路。這樣的「起跑點」,顯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精神,也讓學習真正有了意義。

註一:安妮塔理事長的訪談回答,來自赫爾辛基日報2015年8月9日的新聞「法律規定家長一定要送小孩上學前班」

註二:這幾年來芬蘭景氣持續不振,今年政府決定刪減教育預算,對學前班的影響是,以往學前班每天4個小時之後,小朋友可以繼續留在幼兒園活動,將來則改成開放各城鎮決定如何安排學前班的孩子,城鎮若想節省經費,可以安排讓家長另外付費的課後活動,此舉引起不少老師反對,批評「課後活動」的水準和品質無法實際掌控。此刻芬蘭政府的刪減預算,會對芬蘭教育帶來什麼影響,也將是當地人持續關注的重點。

作者簡介_凃翠珊

凃翠珊,網路筆名北歐四季,2003年隨夫定居芬蘭,曾任職於芬蘭教育文化組織,常透過不同媒體專欄和部落格,報導分享芬蘭新鮮事。著有《設計讓世界看見芬蘭》(獲2007中時開卷好書獎)、《北歐四季透明筆記》、《教養可以這麼自然-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

還未生養孩子之前,寫作題材多是分享芬蘭的創意設計與人文生活。成為媽媽之後,開始記錄日常生活中的育兒體驗,也喜歡關注芬蘭人如何在生活中,讓美感自然成為孩子成長的養分。專欄就從芬蘭育兒的角度出發,分享生活中體會到的人文價值觀,以及文化觀察所帶來的啟發與思考。

北歐四季透明筆記部落格: http://life.newscandinaviandesign.com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haninordic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小孩 小學 遊戲 芬蘭
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
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
凃翠珊
展開箭頭

?翠珊,網路筆名北歐四季,2003年隨夫定居芬蘭,曾任職於芬蘭教育文化組織,常透過不同媒體專欄和部落格,報導分享芬蘭新鮮事。著有《設計讓世界看見芬蘭》(獲2007中時開卷好書獎)、《北歐四季透明筆記》、《教養可以這麼自然-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

還未生養孩子之前,寫作題材多是分享芬蘭的創意設計與人文生活。成為媽媽之後,開始記錄日常生活中的育兒體驗,也喜歡關注芬蘭人如何在生活中,讓美感自然成為孩子成長的養分。專欄就從芬蘭育兒的角度出發,分享生活中體會到的人文價值觀,以及文化觀察所帶來的啟發與思考。

北歐四季透明筆記部落格: http://life.newscandinaviandesign.com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haninordic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