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隔壁小孩乖乖吃飯,你怎麼不聽話?」荷蘭爸爸:台灣的「盲從教育」無所不在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隔壁小孩乖乖吃飯,你怎麼不聽話?」荷蘭爸爸:台灣的「盲從教育」無所不在

「隔壁小孩乖乖吃飯,你怎麼不聽話?」荷蘭爸爸:台灣的「盲從教育」無所不在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40815459
撰文者:韋岱思

上個禮拜,我們全家出門去餐廳吃飯的時候,隔壁桌也坐了一個小家庭,爸爸、媽媽跟小孩都安靜地享受晚餐,但是我們家狀況卻很不一樣。那天寶貝女兒可能因為沒睡飽,向來像個小天使的她,完全變憤怒小惡魔,通常我們只要用一些小東西就可以稍微轉移她的注意力,不過那天完全失效,玩具被摔到地上、餵的飯全都吐出來、也不願意讓大人抱著,怎麼做都不對。最後,我們沒招了,太太就說出我一直以來覺得很恐怖的一句話。

「隔壁桌的哥哥都有乖乖地吃飯,你怎麼都不乖呢?」

其實,這種比較式口吻在台灣還滿常見的。無論在甚麼地方都能聽到這樣的比較式句型「你看誰誰誰都怎麼乖/棒,你怎麼都不會!?」我可以想像家長用這樣的句子,目的是提供一個值得模仿的對象,不過拿這個對象跟你的小孩比較真的適當嗎?

廣告

隔壁桌的哥哥比我女兒大上3、4歲,已經學會了自己坐好並用筷子吃飯,但是寶貝女兒還不到兩歲,發展階段完全不一樣,要求她做出她做不到的事情,難道不會只讓我女兒很挫折嗎?

同齡的小孩發展的速度還是會有一些差異,有的小孩比較快學會走路,有的小孩比較快學會說話;此外,有的小孩個性比較安靜,有的小孩比較好動,這些因素都讓小孩成為一個獨立且不同的個體,要求這些獨一無二的個體去模仿父母指定的對象,真的合適嗎?

我的女兒已經可以開口說幾個簡單的單字,雖然還不會跟我們討價還價,但她只要反問:「所以呢?別人跳到河裡,我也要跟著跳嗎?」就可以讓利用比較式教育的大人語塞了。

這句話背後的問題是:小孩可以模仿外在行為,但是他們是否理解這個行為是好還是壞呢?一味的讓小孩模仿,卻沒有建立「好行為」背後的正確價值觀是不妥的,沒有正確價值觀的孩子,遇到新的狀況時可能就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因為沒有人可以模仿了,還可能因為選錯模仿對象而誤入歧途。

廣告

當父母對不同孩子做比較時,常常說出「你怎麼都不會」這樣傷人的話,父母只指出了小孩做錯事情,卻沒有講清楚「好行為」的原則,錯過了關鍵的教育機會。換句話說,父母教育小孩的時候應該要清楚傳達的好的行為是什麼?為什麼好?這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訊息。

除了溝通不清楚之外,要改善小孩的行為,光靠批評是不夠的。小孩子要知道什麼事是不對的,但是也許更重要的是,當小孩展現好的行為的時候父母能給予肯定。教育也是要棍子與胡蘿蔔並用,只用棍子不拿蘿蔔的比較式教育,效果當然比較不好。

在我家裡,「比較式句型」算是最後的大絕招了,因為爸媽自己當下也不知道怎麼辦,情急之下才採取這種缺乏溝通跟鼓勵的教育方式。教小孩,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希望透過時時刻刻的自省,讓我們的寶貝女兒了解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成為一個有原則且正直的人。

作者簡介_韋岱思

韋岱思,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女兒長大的過程,把女兒的學習進度視為人生最大的成就。成為爸爸的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的育兒文化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開始思考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聽話 乖乖吃飯 台灣 乖乖 小孩子乖乖 小孩 吃飯 乖乖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韋岱思
展開箭頭

韋岱思,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女兒長大的過程,把女兒的學習進度視為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就。不過,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育兒文化大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在思索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在2017年出版「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一書。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