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這個老師自費製作教具,讓國外教師都爭相訂購,為何還是「自願資遣」離開學校?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這個老師自費製作教具,讓國外教師都爭相訂購,為何還是「自願資遣」離開學校?

這個老師自費製作教具,讓國外教師都爭相訂購,為何還是「自願資遣」離開學校?
圖片來源:謝宇程提供
撰文者:謝宇程
學與業壯遊 2015.11.16

這幾年接觸過許多老師,總隱隱然覺得老師這個群體是由兩群人構成,彼此之間的教育模式截然不同。

其中一群努力地假裝看不到他們面前學生--學生們感受到無聊、挫折、無奈、思維沒成長與改善…。而另外一群老師,時時注意著這一切。

我在臉書上認識曹齊平老師已經一年多了,他因為近年來興起的「自造者」教育模式而頗有名氣,常在各級學校辦工作坊、實作課程。他以「實作」為教學重點,開發教具和教法,已經有16年以上。

廣告

當我實際認識曹齊平老師、參觀他的工作室、和他深談之後才發現,他之前被教育體系視為「不合作」人物,甚至最後被「自願資遣」。

在曹齊平這類的老師身上,我明顯的看到那一座把老師們分成兩群的分水嶺。

看見學生需要,發現未來趨勢

十多年前還沒有maker的風潮,當然也就不會有所謂「自造者」教育,什麼給曹老師這樣的遠見?其實,這個想法是學生給他的。

廣告

從曹老師開始教學之初,他就很認真觀察:學生怎樣才學得好,如何才會樂在其中,如何才學了不會忘,並能靈活運用?從教學的過程中,曹老師發現傳統教學,甚至課本編寫方式,其實根本不利學習。

以電子電路學來說,傳統教法總是劈頭就丟出數學公式定律,學生中招立刻呵欠連連。公式教完接著發招:應用解題,這時候許多學生不支趴下睡。而且曹老師發現,這種教法教的東西,幾年以後就忘光。

但是曹老師發現,學生玩電動車的時候都不亦樂乎,而電動車之中明明就充滿電子電路學原理的應用 -- 那他能不能用電動車來作為教具,引導學生對電子電路學產生興趣,更有效地學習呢?於是曹老師開始設計教具:科學魔法車,並且自己出資生產。

用科學魔法車學電子電路學,曹老師不從公式及原理開始,他從一台電動車,以及各種電子零件的實習體驗開始。他讓學生親手把玩電阻、電容、發光二極體、電晶體…先利用各種小實驗讓學生看到個別零件的功能,然後再逐一說明它們的運作原理。

接著,曹老師引導學生將這些電子零件用不同的方式插上電路板,造成電動車的各種功能:拍拍手就轉彎、自動閃避障礙物、沿紙上的黑線繞彎行走…。學生在過程中了解,只要擅用各有功能的零件,就可以組合成千變萬化的電動車。

這樣的課程,從來沒有學生睡著,常常開心又興奮。而且在總共12小時的課程中,學生對電子電路的基本知識,有了難忘的體驗。當他們後來學到理論公式時,不但能體會,還能舉一反三,終身不忘。

學到通透的好教材,其實不必昂貴

電子電路課程有了教具之後,其他的課程呢?曹老師看到,熱力學、電磁學…等各種課程也有一樣的問題:從公式和原理開始,以考試和成績恐嚇,學生既不知道所學何用,也提不起興趣 -- 但是曹老師知道,這些物理原理其實就在身旁的生活科技中,是非常有用、有趣的東西。

於是曹老師開始解剖家電,做成另一系列的教具。

曹老師到處蒐集廢棄家電,將它拆解、鋸開,露出關鍵功能零組件,並且將原理化成簡單的示意圖。學生看到平常身邊的家電被赤裸裸地剖開在眼前,都會很好奇地開始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有什麼用?」在觀察、發問、解答說明之間,學生可以從冷氣的結構學到熱力學原理,從音響的結構學到電磁學。

說起來慚愧,在參觀教具的過程中,經過曹老師的解說,我才明白電蚊拍的原理 -- 原來蚊子並不是死於直接用電池直接放電,而是電容器的效果!

因為材料常是廢物利用,製作常常親力親為,曹老師製作教具極為節省。學校曾經給他150萬的經費購置教具成立實驗室,結果他不滿意市面教具,決定自己製作教具,於是帶著學生一起製作,只花了20幾萬,其餘轉給其他老師使用,不但做出最合於操作使用的教具,而且學生在參與製作的過程中還得到珍貴的練習機會。

讓我意外的是,曹老師十幾年來的努力,從來不是來自上級的指示,沒有受到環境鼓勵,全是他自己的決定,只要學生眼睛發亮,跟大環境對著幹也會去做!

學生需要什麼 v.s. 長官需要什麼

曹老師工作的學校從工專步步升格改制成科大,過程中,學校為了符合教育部對「科大」的期待,要求教員攻讀博士學位,將心力投入發表學術論文,並且從國科會競爭研究計畫 -- 這是過去十幾年來體制上對於科大教師的期待。

曹齊平認為:「我服務的是一所私立科大,學生日後不太可能會走入學術界,他們需要的是啟發,需要培養思考能力,需要有人陪伴他們追尋成長,需要養成進入社會建造事業的實務能力。如果我去修博士、寫論文、做研究計畫…這會是我的學生需要的嗎?我要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論文升等這些事情上嗎?」

當別的教師將時間力量用來拼教育部評鑑指標的時候,曹齊平老師把時間投入製作教材、研發教案、教學授課。這很花時間的,一開始每台電動車都是他親手做,每根螺絲要親手一根根地鑽。他選擇了立場,他也付出了代價。雖然許多同事或行政主管很敬佩他、肯定他,但是迫於大勢,他最後選擇自願資遣(註一)。

在被資遣後,曹老師並沒有放棄教育,他繼續改進自已開發的教學用電動車,研發了更多的教材,夏威夷、日本、紐西蘭、杜拜、法國...都有老師來信向他購買。他繼續到全台各地教學, 十幾年來已經有超過300場科學研習活動採用曹老師研發的教具,連資遣他的學校,也繼續在和曹老師合作。他在教育體系中沒有名分,但是一點也不改變他教育的行動。

就在眼前的,常常最難看到

在我的觀察,有一群老師是努力假裝看不見學生 -- 他們眼中,有體制、有長官、有督導、有評鑑、有預算、有課綱…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學生。沒有那些當下在他們面前受挫折的學生、恨上學與恨學校的學生,更沒有畢業後抱怨所學無用、浪費青春的學生。

另一群老師的眼中,學生是唯一的目標:是否在學習中眼睛發亮,是否走向更好的人生…當成他們最重要的行動依據。他們不很在乎是否在制度內得到肯定,不很在乎獎項、頭銜、排名、級別,甚至有些冒著自己被體制對付的風險。

當我對他的努力表示敬佩時,他堅持:「我只是做該做的事罷了,台灣很棒的老師還有很多」。但是在我眼裡,他為第二種老師,也就是將學生當作唯一目標的老師,做了很徹底的示範。

註一:自願資遣,是指學校想要減少教師員額,請教師在自願的基礎上離職,學校給比較高的離職津貼。

作者簡介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最新著作《人才,自造者》。台灣年輕人,以及關切教育的讀者,可在本書中找到啟發與行動方案。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人才自造中!

「學與業壯遊」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曹齊平
學與業壯遊
學與業壯遊
謝宇程
展開箭頭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