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你老闆也這樣嗎?看不到產品上市的一天...錢又快燒光,只能接大公司外包賺小錢...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你老闆也這樣嗎?看不到產品上市的一天...錢又快燒光,只能接大公司外包賺小錢...

你老闆也這樣嗎?看不到產品上市的一天...錢又快燒光,只能接大公司外包賺小錢...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鍾子偉

我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在創業圈,也拜訪了許多台灣和大中華區的年輕創業團隊,看著其他團隊、創業家和投資人,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比較容易看出來參觀新團隊時,最關鍵的指標是什麼,以及如何判斷他們情況是好是壞。

過了一段時間,看了許多不同公司之後,一個重複出現的場景是這樣:

走入一個新創公司,比如說開發App的公司,大約有8個成員。公司已經成立6或9個月,還在努力完成他們第一個主要的產品。距離完成還有幾個月,對於之後的銷售或是行銷依然沒有具體的計畫。

廣告

跟團隊成員談完,並看到原始的時程表之後,你發現第一個產品預計完成的時間是3個月之前,時程已經延後2次,而現在很有可能要再延後一次,再拖3個月。為什麼?如果是公司成立以來要發表的第一個產品,那不是應該把所有的精力都專注在確保產品能夠好好開發,同時在對的時間推到市場上嗎?銷售和行銷不是應該也該準備好了嗎?

畢竟,對一個年輕公司,發表第一個產品是非常重要的,它會是未來的市場、競爭對手和投資人所緊密記得的事情,也會影響他們對你的想法,所有的員工不是應該全都日以繼夜的加緊趕工嗎?

進一步詢問後,他們說:「沒,這8個人中,只有4個人在做核心的產品。另一半被轉移到另一個專案上。」什麼樣的專案?答案通常都是幫另外一個比較大的公司作外包的案子。

如果這是一家IT技術公司,那他們可能會花團隊一半的時間在設計和維護某些大公司的網站和社交媒體策略,因為他們每個月會因此賺到一些服務費用。或者如果是一家App設計公司,他們可能反而會花團隊大部分的時間幫人家代工,替大公司開發和設計App,靠著接案來賺取費用。

廣告

為什麼?因為對這家新公司而言,他們想要盡快多拿一些早期額外的營收,不然很有可能每個月會燒太多錢。

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兩難,也是許多新創團隊遲早會遇到的一個問題:

假設投入了半年或一年,我們自己的產品依然還在開發,沒有營收進來,每天只有不斷在燒錢。突然之間,跟另外一個大公司開會之後,他們表示很喜歡我們,然後問我們願不願意接他­們的案子......應該接受嗎?

就像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依然不確定是否要全心投入一個產品或領域,有時候接案子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接案子可以讓你付房租、支付生活費,有時候還能給你更多時間去思考你的下一步。

對於年輕的新創公司,這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提案。但就像年輕的畢業生一樣,通常會發生的是,年輕團隊為了賺錢而開始花越來越多時間和資源在這些外部專案,並且慢慢不再專注於一開始團隊成立的初衷。

如果這些外部的案子可以支付帳單,而我們團隊做得很好,那有時候會自然發生的是更多客戶會透過轉介找上門來,而既然有輕鬆的錢可賺,我們就會接越來越多外包的案子,而表面上,一切看起來非常好、非常棒。

但是,就像那個年輕的畢業生,本來有著想要做點不一樣事情的點子,一些他真正有熱情的點子,想要改變業界或是生態,但要是這些幫人家「打工」的案子越做越多,越做越舒適的話,那慢慢地,他會失去專注和能量在追尋他原始的點子。

過了一段時候,我們常常看到的是,很快士氣開始被影響、員工開始變得焦躁不安。有一些原始的核心員工會開始質疑新的方向,最終可能會離開,認為新的方向不再符合當初的理想以及當初他們加入的原因。當公司失焦並迷失自我的時候,溝通和動機逐漸被破獲,過了一陣子後,團隊會開發瓦解,每個團隊成員都開始失去了他們的方向。

這真的會發生在很多年輕團隊的第一年或第二年中。

平心而論,其實並沒有絕對正確或錯誤的方向,有時候像這樣的外部機會可能的確很棒,因為他們在很棒的時間提供了好的營收,團隊還可能可以聚焦在正確的領域、可以有曝光,也可以練習他們的技能,同時也給這個新公司更多呼吸的空間,並謹慎的規劃他們下一步。

但我們可以從這些觀察和經驗學到的是,年輕公司,就像年輕人一樣,應該要盡可能的維持專注。年輕的公司,就像年輕人一樣,有很多夢想、點子和目標,但是在一個沒有太多金錢或資源去追尋每件事情的階段。

每一塊錢、每一天、每個產品、每個團隊成員、每個計畫都很重要,我們應該要最有效率的去解決我們最優先該關注的事情,而不是去追逐另外50件不同的可能性,想要試著一次解決所有的事情,但卻沒辦法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取得競爭優勢。

對於新的公司和新的職場生涯規劃,都可以考慮同樣的原則:專注,而面對短期可能是好事,但長期倚賴會是麻煩的外部誘惑時,理性的知道該何時說不。

作者簡介_鍾子偉(Joey)

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是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28歲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現年30歲,離開三麗鷗在台北創業。著有《放膽去闖,上海職活的故事》、《記得你22歲的眼神》。

「哈佛之後的人生」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上市 小錢 案子 老闆
哈佛之後的人生
哈佛之後的人生
Joey Chung (鍾子偉)
展開箭頭

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是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28歲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30歲離開三麗鷗在台北開始創業。

出版作品:《記得你22歲的眼神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