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一個餐飲系學生的辛酸告白:實習一年,每天工作12小時,月休5天,薪水不到2萬!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一個餐飲系學生的辛酸告白:實習一年,每天工作12小時,月休5天,薪水不到2萬!

一個餐飲系學生的辛酸告白:實習一年,每天工作12小時,月休5天,薪水不到2萬!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31799745
撰文者:謝宇程
學與業壯遊 2015.10.19

日前全球精品雜誌《Esquire》中有一篇文章,盛讚台灣美食:「亞洲的廚藝珍寶之一」、「世界上最熱門的美食之鄉」。美食可以成為台灣很有競爭力的產業,20年後的台灣,廚師也許能成為像醫生、教授一樣備受尊重、最熱門的職業嗎?甚至,可以成為台灣觀光旅遊業的支持助力?

朋友聽到我的想法,冷水當頭澆下:「別天真了,台灣的廚藝人才培育體系沒在進步,產業界對專業廚師更糟,餐飲都是血汗拼出來的,能持久嗎?」原來,他的哥哥柏睿正是一個年輕優秀的廚師。

過了幾天,我親自和這位優秀的廚師見面,和他細問台灣餐飲人才培育和工作的現況。真是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三跳。

廣告

高職餐飲科三年,不如餐廳苦練一年?!

柏睿(編按:因受訪者仍在業界工作,在此使用化名)就讀高職的工科,因為壓不住對餐飲的興趣,從高二開始決定轉戰餐飲。他並不轉學,也不願意等到進餐飲系再開始學。他直接到名聲卓著的餐廳,詢問當學徒的機會。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每天下課後就到餐廳報到,每周工作及學藝五個晚上加上星期六日--全無支薪。

當無薪學徒的期間,柏睿花許多心力練習刀工。他說:「一開始,他們要我練習切洋蔥碎,我想,切碎洋蔥還不簡單嗎?我錯了!原來洋蔥要切到半顆飯粒的大小,而且是要用「切」的 --如果用蠻力剁,會把水分都壓出來。我練好久,才讓洋蔥碎切出來是脆的,砧板上不留一灘水。」

憑著這樣的刀工基礎,柏睿拿下了亞洲青年刀工大賽銀牌。

廣告

台灣有三個大學是以餐飲著名,號稱「高南餐/中弘光/北景文」,柏睿就讀於其中一間的餐飲系。開學一個多月後,系上要選三名代表參加技能競賽的選手。有趣的是,一百多同學之中,八成以上都讀了三年的高職餐飲科,但是比實力的結果,沒讀過餐飲科的柏睿入選前三名。

大學餐飲系,學習仍然靠自己

柏睿的觀察是,大學餐飲系課程,教的非常基礎,高職讀餐飲的同學都在抱怨沒學到新東西,靠學校的教學其實無法達到專業的水準。

大學餐飲系,都和大飯店合作規劃的實習,在大三那一年,每學期4萬多的學費照繳,沒上課,每天到大飯店報到,做和正職人員一樣的事情,飯店對學生沒有任何「教學」上的安排。柏睿在實習階段挖空心思學東西,偷偷抄下不認得的食材,回家查資料,還將客人丟棄但還有殘酒的瓶子帶回家,建立自己的品酒資料庫。

「如果學校的幫助不大,要走餐飲,直接後作資深師傅學技能,是不是好方法呢?」柏睿又搖頭:「台灣的餐飲業培育新人,常是機械式的程序複製,教其然而不教其所以然。又加上封閉保守的風氣,對於新的器材、新的飲食美學、新的技法,都不太跟得上。例如我自己買來用的低溫烹調器、中心溫度計…在歐美有一點水準的餐廳都是必備,在台灣,還有不少資深的廚師不知道。一直埋在實務界,很容易遇到成長的極限。」

柏睿說,他要獨立研究食材、廚具、烹調方法,並且在了解原理後進行創新。老師會給點提示,但是幾乎都要自己找資料。好在,關於西餐,網路上有大量的資料和文獻,只要用對的關鍵字蒐尋,什麼都找得到。

學好廚藝,需要高昂的投資

柏睿逐項算給我聽「投資成本」之後,我才知道,培養一個卓越的廚師,原來成本比我想得高得多!

首先,大學每學期學費4萬3。學校表定少少的那幾堂實作課程,每學期材料費 1500,但是那絕對不夠。如果一個學生認真要精進廚藝,或是當選手為比賽做準備,他勢必要做很多課餘練習,以柏睿的經驗,一個學期用掉3萬塊的材料費很正常。

接下來是器材成本。柏睿發現,他需要用的許多器材,學校都不能提供,或是品質很差,於是他只好自己買。從刀具、鍋具、到西餐用的新式儀器,柏睿估算一下,4年加起來大約共20萬。

像柏睿那樣認真優秀的學生,爭取到機會代表台灣參加廚藝的國際競賽,練習嘗試創作的材料費,加上出國團費,每次要7萬上下。

台灣一般大學生,四年的學雜費加起來通常大約30多萬,而學要學好廚藝,成本可兩倍不只,課外的練習與磨練時間,絕對多於一般大學生讀書的時間。

在大學四年內,柏睿常常在學校上一整天課,5點進廚房練習到晚上10點,12點睡,隔天5點又要去市場買最新鮮便宜的食材。

在這一切努力和投資後,業界給廚藝人才什麼樣的薪資待遇?

一身功夫,待遇低得吐血

柏睿對烹飪有極高的興趣和熱忱,但是嚴酷的現實是:待遇低的可笑。

柏睿當學徒的那一年間,他做白工不支薪。

在大學階段,柏睿有一段時間到台北一個高檔日式料理店,他那個時候的料理能力,處理海鮮生食部分還要加強,但是熟食部分的能力還勝過店裡的廚師。他那時一三四上晚班 (白天上課),加上二五六日上整天班,一個月5天假,算是月休11天,他的月薪是1萬5。

而學校與業界合作安排的「實習」那一年,工作內容和其實正職無異。如果他值早班,需要四點半起床,5點半到飯店,六點客人進來,然後接連工作將近12小時,月休5天,3個月下來,他瘦了13公斤。這樣的工作密度,他的月薪(扣勞健保)是19322。

當他正式全職工作後,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月休5天,月薪仍不到3萬。

這不是他個人的困境。他點開104網頁,點開臉書上的廚師求職交流網,我們可以看到:有經驗的廚師,月休5天,薪水3萬8;飯店主廚6萬,經理6萬,月休五六日是常態。

台灣的餐飲界,薪水和待遇就是這麼可憐。他已經決定,一旦準備好,他要自己開業。

忽視培養、輕視人才,優勢的盡頭不遠

當台灣以美食為傲,以此為觀光、旅遊、國際形象的號召,我們可否知道在此背後,從業人員的薪資過低,工作過勞,教育培養品質低落?

如果連台灣高價位檔次的餐廳,都無法給關鍵技術人才令人滿意的薪資、基本的尊嚴,這個產業可能很難在品質和產品上研發、創新、進步。柏睿就是個例子--低落的薪資,逼得他不能繼續在專業道路上提升技能,得分心構思創業與經營。

在這樣低落的教育品質、薪資水準之下,許多從業人員還用自己的熱忱、才智、血汗,拼出台灣美食的聲譽。再過幾年,東南亞、中國大陸二三線城市的薪資水準提升,教育也會逐步提升。不管是對岸直接培養廚藝人才,或是吸引台灣的廚藝人才渡海求生,總之,台灣「美食珍寶」、「美食之鄉」的地位還能保有多久呢?

作者簡介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最新著作《人才,自造者》。台灣年輕人,以及關切教育的讀者,可在本書中找到啟發與行動方案。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人才自造中!

「學與業壯遊」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餐飲科出路 餐飲大學推薦 餐飲科高職排名 餐飲實習 高職餐飲科排名 餐旅管理出路薪水 餐飲科
學與業壯遊
學與業壯遊
謝宇程
展開箭頭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