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你不愛惜玩具,就送給別的小朋友玩吧」為什麼父母對孩子說這句話很糟糕?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你不愛惜玩具,就送給別的小朋友玩吧」為什麼父母對孩子說這句話很糟糕?

「你不愛惜玩具,就送給別的小朋友玩吧」為什麼父母對孩子說這句話很糟糕?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44790869
撰文者:尹建莉
暖心讀冊 2015.09.17

就像「潛規則」經常是左右事情走向的暗力量一樣,潛台詞往往是最能說到人心裡的無言之語。

教育中,為什麼經常會出現目的和願望的背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育者往往只關注自己說了些什麼,沒關注自己話語表象之下的潛台詞是什麼。潛台詞,雖然無聲無息,甚至難以意識,卻是真正對受教者產生影響的部分。說對了,就是教育;說錯了,就是反教育。

比如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把玩具弄壞了,說「你不愛惜玩具,就送給別的小朋友玩吧」。且不說「愛惜玩具」的要求本身就是錯誤的,什麼是愛惜,讓那個玩具總是乾乾淨淨地放在那裡就是愛惜?被孩子拆卸了就是不愛惜?更糟糕的是,這樣說,孩子聽到的是這樣的內容:第一,自己是個不愛惜玩具的人,媽媽對我不滿意;第二,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是對我的懲罰──有這樣的印象墊底,那麼以後孩子出現不珍惜手中玩具、自尊感低落、不願意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等,幾乎是必然的。

廣告

教育不是簡單的告知與被告知,因為大腦具有對資訊進行處理和加工的能力,兒童之所以對潛台詞比成人更敏感,在於他的意識尚未受到世俗社會的浸染,處理和加工系統還沒有被過分擾亂,所以能敏銳地捕捉到成人話語中的弦外之音。如果家長們總是在意自己說了什麼話,不考慮孩子加工出來的是什麼資訊,這反映的其實是成年人在孩子面前的不成熟。

有一位爸爸來找我諮詢,他遇到的問題是,5歲的女兒總是不好好吃飯,並且經常發脾氣。據這位父親陳述,他和媽媽對孩子都很用心,每天都會把飯菜做得美味可口,也從來不對孩子發脾氣。他們總是採用激勵的方法和孩子說話,比如經常在開飯時對孩子說:「寶寶是好孩子,爸爸媽媽一招呼,就馬上過來吃飯。」這一招不行的話,就會採用激將法:「你不喜歡爸爸媽媽了嗎?不和我們一起吃飯了嗎?」等到終於把女兒招呼到飯桌上來,孩子卻總是不好好吃,不是拿著玩具玩,就是要求父母餵,父母就會說「寶寶是懂事的好孩子,吃飯時不玩玩具」,或「好孩子都是自己吃飯,不用別人餵,讓爸爸媽媽看看你是不是好孩子!」

表面看,這位家長的話語都很正面,實際上卻句句都有不良暗示。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一下她聽到的是什麼:

「寶寶是好孩子,爸爸媽媽一招呼,就馬上過來吃飯。」如果你不立即過來,就不是好孩子。

廣告

「你不喜歡爸爸媽媽了嗎?不和我們一起吃飯了嗎?」和我們一起吃飯就是愛的表現,不一起吃就是不愛。

「好孩子都是自己吃飯,不用別人餵,讓爸爸媽媽看看你是不是好孩子!」事實上你經常讓爸爸媽媽餵飯,所以你不是好孩子。

設想孩子整天處於這樣的語境中,她怎麼可能不對吃飯這件事深惡痛絕,怎麼能不發脾氣?

分析家長的話,他們把孩子吃飯的表現和「好」、「壞」以及與父母的感情聯繫起來,讓吃飯這件簡單的事情背負了道德、責任和情感等太多的東西,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依天性,兒童都想討好父母,所以我們可以想像,最初父母這樣說時,孩子會努力迎合父母,努力做得令父母滿意。但由於孩子對吃的興趣已轉移到如何討好父母上,而吃的方式如何、吃多少,又成為父母衡量「好」、「壞」與「愛」的尺規,吃飯這件事就慢慢變成一項任務。

這個任務的艱巨性在於它天天出現,一個幼小的孩子無論如何也無法每回都讓父母滿意,無法長期擔當。在父母這些「激勵語」之下,孩子會經常懷疑自己、否定自己,感覺自己不能令父母滿意,內心因此產生愧疚,並且對父母之愛產生不確定感,陷入惶惑。這種挫折感一再發生,孩子不但形成穩定的厭食心理,更有可能形成穩定的內疚感和違逆心理,對吃飯這件事更加痛恨,並且情緒煩躁、發脾氣,這就是潛台詞所造成的後果。

所以我給這位父親的建議是,在孩子的吃飯問題上不要再和孩子糾纏,「放下」就是最好的解決,這本身也是一種潛台詞,可以最有效地告訴孩子,吃飯是人生的一種享樂,而不是負擔。

如何才能把握好自己的潛台詞?關鍵是你的話語中,你的意識中是否給了孩子信任和尊重。這是說好潛台詞的底線。

從理論上說,人們都知道「耳提面命」與「潤物無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境界,效果大不相同,哪個好哪個不好幾乎沒有歧義。但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有太多的家長和教師只關注自己告訴了孩子什麼,而不去考慮孩子聽到了什麼。他們的話聽起來沒錯,甚至很動聽,可到了孩子那裡卻從來都是無效的。

某知名作家寫給她兒子的一段話被很多人在網路上轉載,這段話是這樣寫的:「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這段話看起來句句成理,否則不會有那麼多人轉載,不過它肯定無效,因為孩子真正聽到的是:你以為媽媽要求你用功讀書只是為了跟別人比成績,錯了,媽媽要的不是成績,是未來。你不懂得,現在有好成績,未來才有好工作,好工作意味著閒暇、尊嚴、快樂,這之外的生活,都沒有意義,都是被迫謀生,這些都要我來告訴你?當媽的把人人皆知的普通道理當作自己獨有的觀點陳述,自以為高人一籌,但其中的潛台詞,既輕賤了自己孩子的智商,貶低了其他人的認識水準,也很市儈氣,沒有境界。雖然從道理上孩子無從辯駁,但憑直覺,孩子會讀出另外的這些東西,這令孩子心底生厭,本能地排斥。所以,這段看似金科玉律的話,一點都沒超越人群裡最平庸的認識水準,區別僅僅在於措辭更美麗一些,掩蓋了內涵的無聊,但對孩子來說,它一樣不中聽。

社會精英的孩子並不必然成為精英,人們常歸因於他們太忙,沒時間照顧孩子,或孩子自己天賦不佳,是扶不起的阿斗。可能有這樣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精英們在和孩子相處中出了問題。並不是高學歷的人都會教育孩子,高官都善於培養孩子,富商都不嘮叨孩子,這樣的家長如果在和孩子相處中不得法,破壞力可能比其他家長更大。

生活有萬千細節,在和孩子相處的每個細節中都有教育,所以成人應該時時關注自己的潛台詞。把潛台詞說好,並不是說每句話都要小心謹慎,都要設計;而是要不斷觀察孩子,經常反思自己,從觀念上提升自己。因為潛台詞並非是理性思考的結果,而是下意識的表達。意識提升了,話語自然也就到位了。

有位家長告訴我,她兒子從小就喜歡聽故事,經常拿書要求媽媽讀給他聽。但當時家長沒意識到閱讀對孩子有多重要,只是把讀故事當作哄孩子的一種辦法,而且最主要是家長工作忙,也對閱讀沒有太多興趣,而孩子總是要求媽媽一個接一個地講故事,一本書會反反覆覆地讀好多遍,讓媽媽覺得有點煩,就總說自己講得口乾舌燥,講故事真累。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雖然識字量已很大,但卻不肯自己看書,到了二年級,父母一再跟他說以他的認字量可以自己讀書了,可孩子還是拒絕自己閱讀。為此父母又經常批評孩子太懶,責怪他不肯自己看書。

後來,這對父母反思自己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這才突然意識到,可能是這幾年家長無意中說的那些「口乾舌燥」、「看書好累呀」之類的話給了孩子不良暗示,讓孩子覺得閱讀是件累人的事,而批評又進一步強化了他不喜歡自主閱讀這樣的心理。但畢竟孩子從小領略了讀書的樂趣,愛閱讀是人的一種天性,所以孩子既喜歡閱讀,又逃避閱讀。

接下來,他們改變了方法。她和丈夫決定不再說一句要求孩子自己看書的話,而是首先給孩子做榜樣。他們開始買書,每晚都各自拿本書看,看到精彩的地方,就說出來分享。有時,一方故意在講到精彩的地方時找個理由停下來,去做別的,另一方就會拿起書來自己看,看得津津有味,讓孩子生出好奇和羡慕。他們自己越來越感受到閱讀的重要,盡量享受閱讀的樂趣,並且把這種樂趣真誠地表達出來。比如爸爸調侃地說他的人生有三大樂趣是:和鐵哥們一起喝酒,暈而不醉;陪老婆買衣服,好看又不貴;躺沙發上讀一本書,不用加班不用開會。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孩子沒有任何要求,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干涉。孩子有時還是會要求他們讀書給他聽,他們就會很痛快地讀上一會兒,在讀到孩子很有興致時,找個藉口說媽媽現在有點事,你自己先看一會兒,待會兒媽媽再給你讀。

這樣一直堅持下去,孩子逐漸發現了自主閱讀的樂趣,就像一個一直喜歡大人抱著的孩子,突然發現自己走路比被人抱更自由、更有趣一樣。於是孩子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要求父母給他講故事,而是經常自己捧著一本書讀得如醉如癡。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觀念變了,潛台詞就變了;潛台詞變了,孩子就變了。

在人類生活中,形而下的財富、物品可以直接贈與。比如我有十萬元,送給孩子,他就有了十萬元,不多也不少。但形而上的經驗、意志、理想、價值觀等等這些東西,卻難以直接贈送,也不能簡單拷貝。因為孩子是有獨立意識的人,他會對各種資訊下意識地進行加工,做出自主判斷,然後做出相應的意識整合和行為調整。

成人一定要把教育關注點從「我告訴了你什麼」轉移到「孩子接受到了什麼」,關注到後者,才是關注到教育。這就是本文所說的「潛台詞是最重要的台詞」的核心關鍵點,也正是教育的為難之處和微妙之處。

【商業周刊圖書】官方粉絲頁

名人書單、商管心法、高效成長、趨勢新知、精選書摘,所有商業周刊新書資訊、限時優惠都在這!閱讀,讓你看見台灣,掌握世界大未來。

立即加入官方粉絲頁:商周讀書會
看更多書摘:商周讀書會專欄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孩子 小朋友 玩具 父母
暖心讀冊
暖心讀冊
出版社
展開箭頭

愛書人來讀冊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