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為什麼無印良品的員工都不會離職:把員工當「人」,而不是「人才」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創業心法

為什麼無印良品的員工都不會離職:把員工當「人」,而不是「人才」

為什麼無印良品的員工都不會離職:把員工當「人」,而不是「人才」
來源:Jean-Marc Bolfing@flickr, CC BY 2.0
撰文者:松井忠三
精選書摘 2015.08.30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無印良品的員工都不會離職?」

確實,我們員工留在公司服務的年資,每年都在增加。

雖然公司在2001年經營狀況惡化時,不斷有人離職,我們也曾經有過人手不足的慘痛經驗。但現在的無印良品,已經是一家經營狀況十分穩定的企業,甚至還能在「最想打工的品牌」票選活動中榮登第二名(資料來源:日本2013年「最受打工族歡迎的品牌企業」排行榜)。

廣告

為什麼無印良品是一家讓員工想要一直待下去的公司?主要原因有三:

一、很多人是因為喜歡無印良品這個品牌而進入公司

對很多員工而言,與其說他們「熱愛公司」,不如說是「熱愛品牌」。因為他們對無印良品那些簡約又實用的商品愛不釋手,所以也會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二、我們會從內部覓才,將悉心培育出來的人起用為正職員工

廣告

簡單來說,就是從分店挑選出有能力的打工者,並起用為正職員工的一種制度。這些成為內部覓才對象的員工,不折不扣就是「生在無印,長在無印」,全身上下裡外,都深深浸淫了無印良品的哲學與理念。

三、我們認真打造一個讓員工感覺值得在此工作的職場

無印良品致力推行「終身雇用+實力主義」制度。雖然與終身雇用制度式微的時代潮流相悖,但無法保證終身雇用,員工就無法安心工作。

此外,若提及「如何讓員工感覺值得在此工作」,就必須談到「如何逐步培育人才」,這次我打算要公開無印良品自成一格的人事制度,以及如何培育人才的技巧。

在無印良品,我們不僅是培育人才,而是「培育人」。公司全體上下都具有「一起培育人」的共識,認真的程度與別人截然不同。

我從不認為員工是公司的資源,反而認為他們是資本。

假如用「人才」來描述,會給人一種「員工純粹只是材料」的感覺。就好像公司只把員工當成是資源,利用他們來賺錢而已,一旦消耗殆盡,就再換一批新的進來。

但如果公司把員工當成是資本,他們就會變成經營事業不可或缺的寶貴泉源。我們非得好好照顧他們、好好保護他們不可。

員工不是老闆的所有物,更確切的說法是,部下不是主管的私有財。關於這點,不少人或許都抱持著錯誤的觀念,所以才會一直讓員工加班,或無視部下的感受,硬是塞給他們不合理的工作。

過去的無印良品,也曾經有過這樣的一面。但現在我們已經逐步脫離那種環境,因此員工的離職率也就逐漸降低。

另外,在培育人的時候,需要讓他們去體驗殘酷的戰場。

最能讓人成長的,當屬逆境。

這話說起來或許會讓人覺得有點老掉牙,但不光是我,那些一直以來克服過諸多逆境的企業領導者,應該也和我抱持著相同的看法。

反之,在安穩的環境中,就難擁有成長的機會。

那樣或許可以培育出公司覺得很好用的「優秀上班族」,這些人會絞盡腦汁調整工作內容、維持現狀,也很善於察言觀色。但是,這種員工能讓公司變得強大嗎?答案再清楚不過。

如果把問題改成:「這種環境能讓員工成長嗎?」答案也是一樣的。在安穩舒適的環境中,就沒有必要構思有別於現況的想法,遇到問題時,也就缺乏擺脫逆境、突破困局的能力。

有鑑於此,在無印良品,我們會刻意安排員工去面對一些較難克服的阻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人事制度裡的職務輪調。

無印良品的職務輪調,與一般企業相比,完全是兩碼事。簡單來說,我們的輪調大膽而積極。把資深員工丟到他完全沒有任何經驗的部門裡,在無印良品是很理所當然的做法。由於他必須從零開始去挑戰新的工作,所以就算是資深員工,也非得像新進員工一樣,耗費心力學習不可。我們認為,這樣才能讓人持續成長下去。

過去也曾有不少企業推行過這樣的方式,卻沒有成為既定的做法。如何才能把人培育好?關鍵在於自己是否已經掌握了培育人的祕訣。

而祕訣在於,培育別人,也等於培育自己。如果無法順利培育別人,問題或許是出在自己身上。當你在為如何培育人而苦惱時,也正是提升自己的好機會。

要讓新人親身體會「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年輕人進公司不到3年就離職,已成為外界重視的社會問題。

雖然有人說「最近這樣的年輕人尤其增加不少」,但其實在15年前,就已經開始存在著「(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每3人就有1人在3年內離職」的現實狀況了。這是一個長年盤踞日本的嚴重問題。

企業投入了成本與心力,培育新進員工。進公司3年,正是他差不多總算能夠獨立行事的階段。好不容易才培育出來的員工卻離開了公司,對企業來說,這種進公司不到3年,就早早離職的人,造成了企業莫大的損失。

我們該如何因應這樣的問題才好呢?

首先,我們必須先釐清「為什麼年輕人待沒多久就離職」。

他們早早離職的原因不一而足,但想像得到的第一個原因是,他們嘗到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也就是所謂「現實的衝擊」。

社會新鮮人進公司時,都帶著希望與理想;但實際上,公司卻是在乍看之下充滿矛盾的情境中運作的。而且,就算新進員工自己有想做的工作種類,公司也不會天真到隨隨便便就讓他做。

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新進員工不禁會覺得「這個世界和我想像的不同」、「應該有比這還更適合我的工作」。

碰到這樣的員工,我認為最好的處理方法是「事前就讓他認清現實」

無印良品對於已決定即將採用的員工,會讓他們到門市打工。不過這畢竟是一份工作,所以我們當然會付時薪給他。

等到當事人打工一兩個月後,就漸漸知道工作的內容了。

就算這個人是過去時常來消費的無印良品粉絲,等到他實際站在店裡工作時就會發現,自己過去懷抱的想像,與現實的狀況,是截然不同的。光是站著做事本身就很辛苦了;其他像是把廠商送來的商品運到倉庫去,或是把商品從倉庫運到門市來這樣的體力勞動,也挺多的。此外,在商品品項較多的分店,要記住所有商品也是很辛苦的事。搞不好還有顧客提出一些讓人覺得沒道理的抱怨。

我們會藉由這樣的體驗,讓他慢慢深刻感受到實際狀況是怎麼一回事。

再者,由於打工的學生也會和在分店服務的員工交談,他們漸漸就會知道公司內部的狀況了。像這樣事前讓他們體驗第一線的工作、事前知道企業這種東西實際上是怎麼回事,反倒能讓還是學生的當事人做好心理準備。雖然其中有些學生會在這個階段就打退堂鼓,但能在正式進公司前,就釐清自己不適合這家公司,對他本人來說也是件好事吧。

等到社會新鮮人開開心心成為新進員工後,公司便要視之為組織的一員,好好讓他理解公司秉持的哲學、理念,以及價值觀等思維(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無印良品才會準備MUJIGRAM和業務標準書等指導手冊)。

舉個例子,大家在剛進公司時,應該也曾被交辦過打掃、泡茶、檢視影印紙之類的工作吧。這些都是和業務無直接關聯的雜務,或許會讓你覺得「真麻煩耶」。

因此面對新進員工,公司必須讓他們思考「為何需要這樣的作業?」、「這項作業有什麼樣的效用?」之類的目的與理由。否則他們會排斥做雜務。

另外,新人一旦出狀況,便把原因只算在他們身上是不對的。假設在進公司前的教育訓練中,要教他「講究儀容」這件事好了。

如果主管們自己的儀容都不夠整潔,新進員工就會自我解釋為「不必注重儀容也沒關係」。大致來說,年輕員工之所以工作怠惰,都是因為主管自己也怠惰使然。

新進員工的眼睛會緊盯著主管或前輩的行為。公司應該好好確認一下,負責教導新人的同仁,自己是否能成為好典範。

在員工新進公司後三年內,就決定了他是否能成長為「生在無印、長在無印」的人。打鐵要趁熱,假如在還有熱度時沒把鐵打好,當事人不但成長不了,還會萎靡下去。新進員工能否成長,與教導者的關係很大。

懂得失敗,才是真強者

新人時期的那三年裡,對社會人來說是形成最初職涯的時期。

在那三年期間,公司會判斷新人的能力,評估他未來的成長性。那麼,新人時代拿到不及格分數的人,難道日後就不可能翻身了嗎?

我的想法是,拿到不及格分數之後的工作方式,反倒能建立起真正的職涯。

並非在無印良品當過店長的所有員工,都能把分店打理得很好。新人們到當上店長之前,彼此的差距不是那麼大,但當上店長後,差距畢竟就大了。

有的店長和店員之間無法建立良好關係,導致分店的氣氛變差;有的店長因為必須同時推動多項業務而陷入驚慌。視狀況的不同,我們會再把他異動到不同分店去觀察狀況,但還是有人無法脫胎換骨。

我們當然也有一套針對店長的完備跟催制度。區經理與區塊店長(意指各區域分成幾個區塊,各區塊中居領導者地位的分店店長)都是新手店長的主管暨顧問。不過,即便有他們的支援,還是有一些員工無法振作起來。

但我們並不是就此決定了該名員工的能力。

也可能他是屬於大器晚成型的人,這時候要他居於他人之上還太早,或者是他不擅長管理。

但這種進步不了的員工,一旦調回總公司,卻很快就開始發揮實力——這樣的例子,我們看過太多。

社會人的生涯很漫長,永遠都能重新站起來,沒必要把一次失敗就當成一切完蛋。和那些不知挫折為何物就一直成功的人,這種從失敗當中改變了自己生存之道或工作方式的人,反倒更能成長為有實力的社會人。這樣的人後來成為企業經營者的例子,也所在多有。我可以斷言,在商業的世界裡,懂得何謂失敗的人,會比不懂失敗的人要強上許多。

一個人會因為什麼事情的啟發而冒出成長的嫩芽,沒人知道。

各位的公司裡,或許也有一些新人,和同期進公司的同事間有些落差,或是遲遲沒有成長。假如你是這種新手的主管,請你謹記著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部下。

如果你就是當事人,請你不要隨便就覺得「這家公司不適合我」,而想要換工作。就算換了工作,恐怕還是會難以忘卻此時的挫折。

在某家公司失敗,你只能在同一家公司扳回來。在你找到再次站起來的契機之前,不要自己先放棄。

但有一件事很重要,必須要有「想要理解他人」的態度。

不考慮別人立場的人,無論做什麼都不會順利。工作不是只靠自己就能完成,除了同單位的團隊之外,還得和其他部門、往來對象一起合作推動。

無論溝通技巧好或不好,只要展現出很想理解對方想法的態度,永遠都有復活的可能。一方面正因為失敗過,所以比誰都還更能為對方著想;另一方面也可以不致於過度相信自己的能力。

無印良品有「團隊」,但沒有「派系」

大家都說,日本人擅於團隊合作。

即便是自視甚高的中國人,都不得不說:「一對一的話我們不會輸日本人,但團隊競賽的話,我們就贏不了日本人。」

然而,團隊合作一旦朝不好的方向發展,就會產生派系。

據說只要三個人聚在一起,就可能形成兩個派系。無論是企業、學校、政治還是行政都一樣,甚至連大家擁有相同興趣的社團也會有派系。

日本人尤其有一種群聚的特性,不太有自主行動的習慣。與其自己思考、自己採取行動,還不如跟著群眾走,會比較輕鬆。可能就是這樣,各種組織才會成為派系的溫床。

乍看之下,派系呈現出來的是成員間的連帶感。但真的是這樣嗎?

以我之見,派系正是腐蝕組織的「獅子身上的蝨子」。

一旦形成派系,就會產生一種意識:「想要守住自己和同夥們的利益」。掌握對自己團隊有利的資訊,就會想要藏私;能夠讓同夥們居於優勢的權力,就會想要占取。恐怕也會和其他派系開始互扯後腿。

這些行為背後的目的,都不是「為了組織」、「為了公司」。大家的想法都變成「只要自己和同夥好,那就無所謂」,這會使組織不斷衰退。

以零售業為例,商品部與銷售部,一直以來的關係都不好。我曾經待過的西友,也不例外。在高幹等擁有強大權限的人周遭,都會有一群拍馬屁的人。業績之所以低迷,或許這不是唯一的原因,但如果每個人都只為組織著想,而不是只為派系著想的話,我認為結果一定會不一樣。

無印良品基本上也是以團隊的形式做事。但我們雖有團隊,卻沒有派系。

過去固然存在著類似於派系的東西,但是在我們大膽推動員工異動的過程中,緊抱著特定的「人」或「立場」的做法,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派系無法形成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把業務標準化」。

無論任何人,在哪個時點到哪個部門去,所做的事都和一直以來待在那個部門的人一模一樣。不管你是進公司第一年的員工,還是十年以上的老鳥,都已經有這麼一套機制,讓你能夠處理同樣的工作。

首先,這可以排除掉「只要自己不在,工作就卡住」的情形。

這意味著「不是因人設事」。就算原本負責的人不在,業務照樣能夠運作,因此可以避免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手上。一旦察覺到「只求自己獨贏也沒有意義」,他們就會產生對團隊的歸屬意識。

再者,一旦不因人設事,也可以防止權力集中於一個單位。

光是銷售單位很行,也沒辦法拉著整個組織往前走。組織既需要商品開發的能力、展店的能力,也需要打理門市的能力,這些只要缺任何一項,組織都無法成立。

由於無印良品會讓員工到各種不同的部門親身體驗,「每個部門都很重要」的想法,就會自然而然深植於他們心中。

團隊合作之所以在無印良品能發揮功能,原因在於每一位員工都擁有相同的「目標」。

這個目標就是,讓無印良品這個品牌能夠繼續存在下去。

目標所朝向的方向,不可以是「社長」或「會長」(董事長)。它必須朝向「公司的未來」或「團隊的成功」。

各位應該會體認到,需要的不是魅力十足的領導者,也不是集結許多有如四棒打者般的優秀成員,就能讓團隊成功。

團隊合作只能靠每天的溝通穩固下去。假如疏於這樣的基本功,將會讓團隊不知何所往。

書籍簡介

書名:無印良品培育人才祕笈:內部覓才×職務輪調×終身雇用——創造低離職率的育才法則
作者:松井忠三
譯者:江裕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5/08/28

松井忠三

財經企管、經營管理、國外作家

京教育大學(現筑波大學)體育系後,進入西友Store(現西友公司)服務;1992年轉至良品計畫,曾任總務人事部長、無印良品事業部部長等職。2001年就任為社長,並從「企業文化」著手,改革陷於虧損狀態的組織,不但讓無印良品業績呈現V字型復甦,更在2007年創下公司史上最高營收1,620億日圓。2008年起擔任良品計畫公司會長一職,繼續肩負起為組織「打造機制」的任務。2015年5月退休。著有《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等暢銷書。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無印良品 無印良品工作 無印良品 員工 無印良品 工作 無印良品員工 無印良品 打工 無印良品工作心得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