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孩子每天只顧低頭滑手機,該怎麼知道他在幹嘛?專家教你二招,看出孩子的心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孩子每天只顧低頭滑手機,該怎麼知道他在幹嘛?專家教你二招,看出孩子的心事

撰文者:海苔熊
PanSci 泛科學網 2015.07.28

「我家那小的,最近手機費爆貴,我問她是不是交男朋友了,她都不承認。都已經九年級了,都沒看到她在緊張。我實在想把她手機停掉。」

「但不是說現在免基測嗎?競爭應該沒之前這麼激烈吧?哎呀,這個年代的小孩,要是戀愛越禁止、反而會越想談……」

廣告

「可是你知道她多誇張嗎,半夜三更都在滑手機。導師也跟我說她在課堂上都在睡覺耶。你要我怎麼不擔心?」

家長問我,我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

霎時,腦袋中突然(名偵探柯南式地)想起和一個孩子曾聊到他的網路成癮。

「聽起來你的手機遊戲都玩不久,那為什麼還要下載來玩呢?反正馬上就會刪掉了不是嗎?」我問孩子。

廣告

「因為無聊。」他無感地說,繼續低頭滑著他的臉書。有時候「無聊」這兩個字,背後其實藏著很多意義。或者說,當孩子不想再感受自己的時候,無聊的感覺就會產生。

一、無法下線的世界

臉書(Facebook)與智慧型手機的興起,讓我們的孩子活在一個無法下線的世界。這些「少年f」們,已經不再像過去的我們,靠電話、寫信來維繫感情,而是用FB、Line、RC語音來建立關係、經營人際。當網路變成戀愛重要的媒介,孩子的戀情就不再單純了:他們可能會花很多時間在臉書上,瀏覽其他人的感情動態、玩著永遠無法破關的遊戲、回應朋友的訊息。一眨眼,大把時間消失,作業卻一題也沒寫。眼看段考、會考一天一天逼近,孩子卻一點警覺都沒有,到底該怎麼辦?

很多時候我們的恐懼是源自於未知,當我們逐漸清楚孩子到底在著迷什麼、熱衷什麼,或許問題就沒有想像中那麼令人擔憂。一般來說,「滑世代」的戀情,有幾種典型的現象:

1.當愛上癮,伴隨網路成癮

網路成癮最早由葛爾・柏格(Ivan Goldberg)所提出,指一個人花費大多數時間在網路上,而忽略了真實世界的社交。但在臉書興起的今天,這樣的現象也有一些改變了——孩子的朋友或男/女朋友,將不再只是虛擬世界中的夥伴,大部分是同班、同校的朋友。

這樣的改變有好有壞,好處是現在大部分的孩子不太可能「只把頭塞在螢幕前」,因為他們還是得和學校的朋友一起打卡、分享生活點滴;但壞處是,他們還是可能藉由臉書上面的按讚、分享、粉絲團,去瀏覽其他人的頁面、塗鴉牆等等,用這樣的方式認識一些「路人」。而且,孩子常用照片、留言、按讚的粉絲團來「認識」這個人,並不經太多審核就把對方加為好友。常見的情形是,小彤的朋友的朋友,小兵,被小彤的大頭貼照片吸引、丟她訊息,然後藉由塗鴉牆上的幾則留言搭話題、跟她聊上幾句。小彤可能會因此覺得對方很了解她、願意聽她說話、接著互留手機、Line(孩子通常會戲稱「賴」)、RC語音(線上語音聊天系統)等等。一段曖昧的戀曲,通常就此萌生,在你看不見的雲端——她甚至不知道小兵讀哪裡、幾歲、家庭狀況等等,就貿然當對方的「乾妹妹」或女朋友。

2.已讀不回,情緒糾結不完

如果一段戀情能穩定發展也就算了,當兩人交換Line、頻繁交談之後,常常是惡夢的開始。你的孩子開始花很多時間聊天、等待對方回傳訊息。如果對方一段時間沒有回,一整個心就會糾結地想著:「他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要『已讀』我?為什麼都不回我訊息?」

於是,他會花很多時間在等待、掛在網路上、重複刷新頁面、有時候只是等對方的讚或是回應。有時候對方的一則貼圖、一個表情,就可能讓孩子想很久。於是,他們不是在傳訊息,就是在等待訊息回傳的路上。

3.愛與不愛,能見度高

掛在臉書上的時間,孩子還會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去按別人的讚、更新別人的友情與感情狀態,甚至看前任情人現在跟誰要好。一些研究顯示,重複看舊情人的臉書動態、關注他們當前喜歡誰、和誰比較親近,反而會讓自己的情緒受到影響。

他們會在塗鴉牆上說這樣的話:

「傷夠了,還是會痛的……」──與太難過等48人在中山927~YA。

「你不知道我把你看得多重要嗎?」──與好想哭在寂寞是什麼可以吃嗎。

他們藉由這種「公開情緒表達」(Public Disclosure of Affection,PDA),討朋友的關懷和安慰。當然,有些朋友會給予支持、或是私下丟訊息給說這些話的人,你的孩子可能透過這些留言認識更多其他的人(比方說將滑鼠移到「等48人」上面看是哪48人)、重新從網友的安慰中開啟一段新的戀情,才剛從情傷中走出來,卻又跌入另一個感情漩渦裡。

二、「滑世代」的家長,該怎麼辦?

知道這些,並不是要我們與臉書為敵。因為很多時候,臉書提供孩子一個認識世界的機會,比方說核四議題、大埔案、洪仲丘案,甚至一些科學、健康粉絲團的分享等等,都增廣孩子對社會議題與生活常識的了解,這是過去不看新聞、不看書的孩子們,很難涉略的範圍。我們應該做的,是陪伴孩子在滑世代當中,用健康的方法經營自己的課業與人際關係。

下面提供兩個因應方式給大家參考:

1.有限的上網的時間

盡量不要讓孩子能夠「隨時隨地」的上網,因為重複暴露在網路的環境中,會讓孩子也來越難離開。一般來說,14~16歲上臉書的尖峰時間大約在晚間10點前後,如果你希望不打擾孩子的人際圈,又希望他能多花一點時間在課業,首先不要讓孩子有3G行動網路,並限制他在家中一週只能有固定的上網時間(例如每一、三、五晚上的10:00~11:00),如果延遲一分鐘,便扣除下次的使用時間。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必須在給他行動裝置「之前」就先約法三章,如果是「事後諸葛」,恐怕會造成反效果!

2.了解孩子的人際圈

如果你擔心孩子的交友狀況,一味的阻擋或阻止是沒有用的。其實,反過來把臉書當作陪伴工具也是一個方法。你可以創立一個臉書的帳號,換上紀卜心、江佩諭、或在不瘋狂就等死(新生代「網紅」)或卡通圖案(如海賊王魯夫、暗殺教室「殺」老師)的大頭貼,「神祕地」觀察孩子的臉書狀態、甚至跟他成為臉書好友。當你漸漸清楚他的網路生活,了解他最近的感情狀態,或許下次他發布「我好無奈、好寂寞」動態的時候,適時地提供關心安慰,拉近你與他之間的距離。

三、看見「無聊」背後的需求

孩子的「網海漂流」,有時候只是一種紓解寂寞與自我探索的過程,或者是透過和其他人建立連結,斷開與自己議題的連結(課業的壓力、父母的叨唸、青春期的各種矛盾、家中的爭吵紛擾等等)。我們真正該思考的不是如何切斷孩子的網路,而是如何增加他真實生活中的「拉力」,找回他對現實人生的成就感(柯慧貞老師的4fu是一個很好的反省開端,請參考此篇《神在創造你的時候加了什麼?四個構成人生的重要感受》)。你可以回頭想想,孩子要的是什麼?又是什麼樣的童年經驗,讓他跟你變得遙遠?

對家長來說,青少年時期的人際關係與交友,往往是捉摸不定又難以靠近的。但這並不代表你的孩子不需要關心,只是我們必須用溫和的方式陪伴他們,看見他們的傷口,與他們一起走過,而不是逼問或是強迫限制他們的戀情。適時提供規範,用心觀察孩子的交友圈,或許臉書成癮與網路戀情就不會那麼棘手、難為。

>>「7/29 PanSci Talk:青春,海苔熊不只和你談青春,更要和你一起看見叛逆背後的勇敢與傷痛。」

原文請見

專欄簡介_PanSci 泛科學網

PanSci泛科學網由台灣數位文化協會(ADCT)成立,邀請台灣科學研究者、教育者、愛好者、以及所有受科學影響的人們,共同暢談科學,將高深龐雜的科學發展重新放置回台灣公共論壇中,並且用理性思考社會議題中的科學面向。

「PanSci泛科學」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手機 專家 孩子 家教
PanSci 泛科學網
PanSci 泛科學網
PanSci 泛科學網
展開箭頭

PanSci泛科學網由台灣數位文化協會(ADCT)成立,邀請台灣科學研究者、教育者、愛好者、以及所有受科學影響的人們,共同暢談科學,將高深龐雜的科學發展重新放置回台灣公共論壇中,並且用理性思考社會議題中的科學面向。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