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夕陽產業翻紅,還帶來創業契機!這部讓百萬人沉迷的「犯罪劇」竟然是「廣播」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夕陽產業翻紅,還帶來創業契機!這部讓百萬人沉迷的「犯罪劇」竟然是「廣播」

撰文者:Kelly

在影音娛樂蓬勃發展、視覺互動眼花撩亂、內容形式爭奇鬥豔的時代裡,已有10年歷史的廣播訂閱模式Podcast,顯得非常過時。但從去年底開始,這個陳舊的媒介迴光返照,在半死不活的時刻突然閃現生機,更甚者,眾多媒體紛紛宣告,Podcast的黃金時代,來了。

其實自 2004 年隨著iPod誕生以來,Podcast的技術一直沒有什麼厲害的長進,一樣都是錄製廣播節目,並以RSS檔案格式提供聽眾訂閱,隨時隨地聆聽。縱使不斷有一小群人熱衷錄製節目給一小群人訂閱聆聽,但是範圍一直不出小眾嗜好,技術宅聊技術、體育宅聊體育、政治宅聊政治⋯⋯而iTunes Podcast排行榜上萬年不變,總是談論美國人生活的「This American Life」與科學新知「Radiolab」等老面孔。到了 2009、2010 年,科技進展飛快的時期,絢爛的網路社群與影音串流秒殺人們的注意力,Podcast光景更顯淒清。

廣告

真實懸案 Serial 單集吸 220 萬聽眾

但就在去年,一齣名為Serial的犯罪劇,突然之間,闖入人們日常通勤時間,或變成睡前的晚安故事,或開車時的消遣,一時之間爆紅,躍上各大媒體。它既不是小說連載也不是影集,乘載它的,正是Podcast。

這齣由資深調查報導記者Sarah Koenig跟Julie Snyder製作的廣播劇,架構在一樁貨真價實、發生在 1999 年迄今未解的懸案上,一名18歲少女Hae Min lee遭到殺害,法庭認為她的男友Adnan Syed涉有重嫌判處終身監禁,但是懷有記者魂的Sarah Koenig認為漏洞太多,於是來回研讀判決材料、訪談相關人士,在16年後製作成16集的廣播劇,重現這個可能早已被人遺忘的案件。

廣告

活生生的人死了,卻不知道兇手是誰,本就是最容易勾人好奇的題材,加上這樁案件的要角都是少數族裔、又是年輕族群,Sarah Koening以懸案包裝司法不公的嚴肅議題,許多聽眾彷彿上了癮,每週隨著Sarah Koeing極具感染力的嗓音一同捲入時光漩渦,滿足自己扮演偵探的慾望,儘管沒有解答。

Serial每集平均引誘220萬人收聽;而在過去,單集Podcast能有30萬名聽眾就已經可以標榜為「成功」,可見它創造的效益多麼驚人。

這是Podcast「復興」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內容為王。

Serial爆紅前後,其實Podcast的品質就已與時俱進。New York Magazine作者Kevin Roose認為,過去Podcast常常是幾個人針對特定主題隨興所至的漫談,聊體育、聊商業、聊科技,當然能夠找到小群同道中人,但這種缺乏重點導引與清晰結構的業餘節目難以廣泛傳播。不過愈來愈多新聞從業人員投入資源,以專業的敘事法則,把新聞議題製作成一則一則訊息豐富又趣味盎然的故事,自然能夠吸引普羅大眾。美國媒體 NPR是箇中翹楚,後者甚至靠著Podcast 2014年營收翻倍。

製作成本低,廣告效益高

Kevin Roose分析的第二個原因則是,製作成本低、廣告效益高,只要一兩支麥克風、聲音編輯軟體、便宜的虛擬主機服務用來儲存聲音檔,就能開啟你的Podcast事業。而且因為夾在節目之前或中間或最後的廣告,通常都由「主持人」自己念出文宣,增加可信度與權威性,節目與廣告的區隔不大,聽眾不易分神。所以那些極受歡迎的Podcast廣告CPM多達20-45美金,比起傳統廣播、電視聯播、網頁數位廣告更高。

最關鍵原因:汽車聯網

但是,不少他所訪談的Podcast製作人卻說,以上兩點都不是最主要的因素,Podcast能夠重獲新生,關鍵源自汽車聯網的趨勢。被固定時段牽制的AM/FM廣播不再是唯一的選項,他們能夠使用USB、藍芽直接在車中喇叭播放手機裡的聲音檔。就如電視觀眾如今可以選擇Netflix,HBO等串流服務,車主也能隨心所欲、隨時隨地愛聽什麼,就聽什麼。

何況,擁有車子的人,不正是廣告主最求之不得的消費族群嗎?Podcast的製作人對產業的前景深具信心。

前景一片看好,帶來創業契機

Alex Blumberg

信心帶來Podcast的創業契機。Alex Blumberg,曾是NPR Planet Money等當紅節目的製作人與主持人,經常訪問矽谷創業者,受到旺盛的風氣感染,他選擇在40幾歲中年之際,脫離組織的羽翼,成立Podcast新創公司「Gimlet Media」。他的創業過程,就是自己的首季Podcast主題,從尋覓共同創辦人、雙方股權「喬」不攏、向矽谷知名投資者 Chrsi Sacca Pitch募資時的窘態(不過最終仍獲得150萬美金投資)、以及「是要做一間產製內容的公司、還是一間精進Podcast技術的公司」的兩難、甚至與家人的衝突,所有創辦人可能面臨的挑戰,毫不藏私,原音重現,通通透過Podcast 分享出來。若你也身處創業圈,可能會聽得著迷不已。

《紐約時報》指出,今年二月根據Edison Research的調查,17% 的美國人在上個月聽過Podcast,比2012年的 14% 微幅上升。其實就跟Serial一樣,Podcast的未來也並不那麼篤定,這個產業還有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像是勞力密集的廣告購買過程、聲音製作人短缺、還有難以界定聽眾的族群屬性。

不過,就如Tumblr首位技術長Marco Arment所言,Podcast的過去與現在並無二致,一直以來,都有「少數」但「熱情」的聽眾,忠誠的追蹤他們熱愛的主持人,而且逐年累積,儘管過程緩慢。Edison Research的數據也印證這點,「每天收聽Podcast的聽眾,一天平均花2個小時聆聽Podcast」,可見其強大黏著性。Marco Arment雖不同意Podcast有突然「爆發」的狀況,但他樂見媒體「炒作」,把幻象製造成真相,讓Podcast的發展更加生機蓬勃。

附錄:創業者必聽Podcast!

有太多Podcast等你去發掘!

我們整理了幾個平常通勤時會聆聽的Podcast,有些是美國工程師、設計師、創業者的訪談,有些是名科技產業分析師製作的節目,短則十分鐘、長則一小時,利用吉光片羽的時間,啟迪自己吧!可以直接使用iTunes訂閱,或是Pocket Cast、Overcast等 app 隨時連線或下載收聽。

What's TECH (The Verge)

以很簡單的方式介紹各種科技當紅詞彙比如Uber、Drone,英聽很強的讀者可以不用考慮。

Startup Podcast -- Gimlet Media

前文所述同步描繪創業歷程的Startup Podcast。目前Gimlet Media已有三個節目:Startup Podcast、Reply All、Mysterious Show。Startup Podcast已進行到第二季,訪問紐約新創公司 DatingRing。

Accidental Tech Podcast

前文所述Marco Arment擔任主持人的節目,適合關心技術發展的讀者。

Tomorrow Podcast

前The Verge總編輯、Bloomberg前科技編輯Joshua Topolsky擔任主持人的節目,調性前衛,主題跟他帶領The Verge時的風格相仿,多與科技如何形塑文化有關。

ShopTalk Radio

個人非常喜歡的Podcast,主持人是攝影師/設計師Nick Onken,邀請的來賓也通常是這個領域的傑出工作者,比如台裔美籍插畫家Sophia Chang就曾接受他的訪問。

The Unmistakable Creative

各種創意人士的訪談,最新一集是Ruby on Rails創始者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The Talk Show

在部落格「Daring Fireball」寫蘋果寫到出名的John Gruber所主持的節目。

Exponent

科技產業部落客Ben Thompson與James Allworth共同主持的節目。

a16z

鼎鼎大名的矽谷創投a16z同名Podcast。

好有格

專訪從事人文、藝術、設計的台灣人。不過似乎沒有提供Podcast格式,主要是直播節目後把音訊檔放上YouTube。

IT 公論

中國大陸IT人必聽。

本文獲「Inside」授權轉載,原文在此

作者簡介_Inside

Inside是台灣科技媒體領導品牌,成立於2009年11月底,係由一群熱愛網路的人所成立的共筆部落格。我們專注於觀察創新、科技、新媒體與網路的趨勢發展,報導新創公司、創業家、網站、行動平台、社群媒體、行銷與數位內容。

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網站首頁

「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契機 翻紅 夕陽 創業 夕陽產業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Inside
展開箭頭

Inside是台灣科技媒體領導品牌,成立於2009年11月底,係由一群熱愛網路的人所成立的共筆部落格。我們專注於觀察創新、科技、新媒體與網路的趨勢發展,報導新創公司、創業家、網站、行動平台、社群媒體、行銷與數位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