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一堂臺大程式設計課的啟發》當學校、父母、補習班聯手將孩子的時間填滿,也掐死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一堂臺大程式設計課的啟發》當學校、父母、補習班聯手將孩子的時間填滿,也掐死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一堂臺大程式設計課的啟發》當學校、父母、補習班聯手將孩子的時間填滿,也掐死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圖片來源:Jonathan Rolande@flickr,CC BY 2.0
撰文者:謝宇程
學與業壯遊 2015.07.20

參加討論公共議題的座談,談到台灣的困境,到最後通常歸結到兩點:政府失職、教育失敗。而關於「改教育」,多數的見解就是把現在忽略的重要知識、關鍵技能,通通都納入必修課程,修改課綱,加重學分…。

這類的想法,有個前提是:只要教育的內容足夠而且正確,下一代就會這樣就好嗎?這是正確的思考方向嗎?

最強的教師,有可能教出最爛的學生:我

廣告

我在台大時,讀的是商學院的科系。我那時候一點也沒有意識到電腦程式是一件重要的事,但那時候的教授們頗有遠見,在我們大一的課表裡用心良苦地安排三學分的程式設計課程。

這門課在系上的必修課架構中看不出來有什麼重要性,但看得出來系上也沒有怠慢––請了台大資管系教授、當時的系主任來給我們上課,資管系大一的程式設計,用的也是同一套。

坦白說,這位教授相當認真。我每次聽不懂舉手問他,他都很樂意再講解一次。問題在於…我「每次」都聽不懂。

從第一節課,我就沒進入狀況。後來課程緊湊地展開,一章一章向前進,我跟不上進度愈來愈明顯,這樣的經驗,是前所未有的。每次回家作業,都讓我想要撞牆,即使我硬寫,跑出來幾百個錯誤也把我嚇個半死。

廣告

當時程式能力已經很好的朋友,看著我的程式碼,我問:「怎麼改才行啊?」這位朋友伸出手,按了「全選」,然後「刪除」。我當時立刻奪門而出。

精心設計的教學,學生沒準備好,也是對牛彈琴

那個學期,每一分作業都是自己做到山窮水盡、油盡燈枯的時候,朋友出手「幫忙」之下完成的。

但我不是唯一怎麼趕也趕不上進度的學生。到第五個星期,幾乎有一半同學選擇停修。我也去問老師:「是否我也該停修?」老師說,如果我儘量學,就不會把我當掉。

這門課之所以演變至此,首先是學生的準備程度––就讀資管系的學生,有一部分在入學前就碰過程式、對程式有興趣;即使在高中沒正式學過,上了資管系,往往也有覺悟,在暑假的時候就去學一學程式,老師在教課時會先假設學生都有一定的基礎。

相對來說,我們系有許多同學連編譯器(compiler)都沒聽過沒用過,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走進教室。在這種情況下,老師還是用資管系相同的教材講義,而且資管系兩學期的課,卻用一學期來教,這樣的效果就適得其反。

最後我還是把課修過了,學分拿到了。但我什麼都沒有學到。除不完的錯,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不斷趕進度,在什麼都不會的情況下要交作業…快被勒死的緊張感,讓我再也不想碰程式。後來也有意無意地,揀了不會用到程式的路線來走。

教出高手的,不見得是名校名師的正式教育

近兩三年,我開始研究教育的問題,開始想解答自己長久以來的疑惑:到底程式高手們是怎麼教育出來的?

我知道自己不笨,也很努力,而這門課是在台灣大學的正式課程,教我程式的老師是台大資管系的系主任、正教授、美國名校博士––如果這樣的教育環境與資源如果不能把我教會,那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對的?

比爾蓋茲、祖克伯格(臉書創辦人)、陳士駿 (YouTube創辦人)、沃茲尼克(與賈伯斯一起創辦蘋果電腦的工程師),也包括台灣的許多年輕軟體行家…他們都不是在一個比台大更強的教育機構之下學會程式的。他們都是在小學、中學就開始,在非正規的環境下,自發性地「玩電腦」,他們遇到瓶頸就去找方法突破,東一招西一式地拼湊自己的程式能力。嚴謹的教育環境、優良的教案、高強的老師、完善的評分系統、巨細彌遺的課程講義…,這些通通沒有。

他們的能力高比例是「自學」而來;或者說得更貼切一點:「自己玩耍」而來––他們學會程式的過程,就和許多人在電玩裡打怪獸、破關卡是完全一樣的。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吧!

「教育」和「學習」這兩件事的意義被搞混,它們的先後輕重沒搞清楚,就是今天學生、教師、家長瞎忙痛苦的原因。

其實最好的情況是:學習主動先行,然後教育伺機跟上。教育先行,然後用分數和處罰的手段,迫使學生苦苦追趕,總是次等,或者是下等的模式。

回到我大學時代的教育情境,系上教授希望學生補足強化程式能力,那絕對正當。但並不適合在學生連學習動機都還沒被點燃的情況下開展這樣一門程式設計課程,不分學生的需求、原有實力、興趣特質,趕鴨子上架,將一套課程填給所有人。

在歐美大學行之有年的方式是,如果某學位要求一定程度的程式能力,系上的教授會和學生們討論,依學生的興趣、程度、未來規劃考量,引導學生在全校課程中選擇程度與內容最適合的課程。實力已經高強的學生,可以進深學習理論課程、進階應用課程;還沒摸過程式的人,可以從初階入門。

時至今日,學校更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線上資源,進行靈活而彈性的程式學習。Udacity, Codecademy這些線上教學平台,已經非常完善。學校可以引導學生使用這些網站,挑選自己有興趣的課程進修,教師只要負責串連與最終評核,就可以用非常少的人力與資本,創造大量多樣的程式課程供學生做最合適選擇。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吧!當「教育者」擬定課程、排定進度,要學生按表操課吞進知識與技能––常常,學習無法發生,或者,只有膚淺的學習,例如:排定時間複習筆記寫功課。

事實上,當學校、父母、補習班不在意「學習」有沒有主動發生,聯手將學生的時間表填得滿滿滿,他毫無機會自發學習任何他感興趣的事物,那麼,有機學習的動能也就死了。

「教育」在華人文化中被視為很偉大神聖的事情,我們社會中從來就不缺少有人熱忱地要「教育」年輕人各種事情,要將更多營養糧食往年輕人的喉管裡灌下去。我們很少注意到,有時候教育愈多,學習卻愈少。

作者簡介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最新著作《人才,自造者》。台灣年輕人,以及關切教育的讀者,可在本書中找到啟發與行動方案。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人才自造中!

「學與業壯遊」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啟發 程式設計 學校 設計課
學與業壯遊
學與業壯遊
謝宇程
展開箭頭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