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別干預我的夢想!」給八年級生建議:好好對爸媽!以免5年後你在追夢途中餓死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別干預我的夢想!」給八年級生建議:好好對爸媽!以免5年後你在追夢途中餓死

「別干預我的夢想!」給八年級生建議:好好對爸媽!以免5年後你在追夢途中餓死
圖片來源:||-SAM Nasim-||@flickr,CC BY 2.0
撰文者:鍾子偉

我們常從小孩和父母雙方聽到這些話:

年輕人常說他們有很多想法想要做,不想像上一代一樣找個無聊固定的工作,每天做一樣的事然後重複40年。他們想冒險、追夢,用自己的方式過人生,不想後悔。而父母總是擋著他們,告訴他們不可以做這個,他們的夢想不切實際,他們不應該想太多。為什麼他們不去大公司找個穩定的工作?好像父母總是把小孩從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中拉回來。

而父母,老是說他們不了解年輕人,當他們問年輕人想做什麼時,他們總是說不知道,而當他們依據過去經驗提供建議時,年輕人總是生氣拒絕,好像父母的壓力是他們無法出去追夢的原因。

廣告

我想這類的對話,在台灣或亞洲各地家庭中總是不斷上演。

上週我跟一群家族朋友聚餐,這對話就真實上演。我們坐在一個中式圓餐桌上,除了我們父母,還有幾位我們這年紀大約20到30歲的年輕人,我們多半是從小就認識彼此,全都跟我們父母的工作有關聯。

其中有位家長的孩子稍微年輕一點,姊姊大約24歲正要從研究所畢業,兒子剛好22歲正要從大學畢業。餐桌上其他年輕人則稍微年紀大一點,快30歲或30出頭,都在工作,也在分享一些各自的職涯生活。當然,其中也聊到這對姊弟畢業後想做什麼。

他們的媽媽立刻表示:

廣告

「過去幾年我們在家裡幾乎每天都在吵這件事。我們問他們,他們想要做什麼?他們未來有什麼計劃?他們聳聳肩,搖搖頭,說他們不知道。我們建議他們去考老師或公務員。他們就非常生氣地說不。他們不想像我們一樣,做他們覺得是無聊的工作。他們說他們有自己的夢想和道路,要我們不要干涉。我們問他們那是什麼?他們說,他們不知道。然後全家人就開始吵架。沒有結論,沒有任何進展。」

媽媽忿忿地嘆了口氣。我們可以從她的表情看出在過去幾年這個問題帶給她很大的壓力和憂慮。兩個孩子都看著其他地方,假裝沒注意到他們,很明顯感到不舒服,厭倦了一再被這個話題疲勞轟炸,而這次還是在外人面前。

他們的父親則邊搖頭邊說:

「我真的不明白他們這一代。做為父母,我們不是要傷害他們或給他們壞建議。我們很關心也擔憂他們的未來,自然想要給他們一些我們覺得較安全、沒風險、根據我們經驗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你不想接受我們的建議,那沒關係,告訴我們你有什麼更好的想法?」

小兒子比較外向,這時開口了:

「我告訴過你們很多次了,我不想要跟你們選一樣的工作,就是因為你們覺得那是比較安全無風險。我還年輕,我想要一個工作可以讓我走出去,見識世界,去冒險。即使我失敗了,那我也沒有遺憾。等我年紀大了,我總是可以挑更安全的選擇。我有一個計劃,我告訴過你很多次了。我想要創業,畢業之後開公司,但你跟媽總是不聽,也不支持我。」

父親說:

「好吧,你說你要開公司,那回答我這些問題:什麼時候?什麼產業?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是你的商業模式?你需要多少資金?你如何跟投資者募錢?什麼是你的銷售和行銷計劃?你要花多少錢才會損益兩平?你要燒多少錢才能自給自足不會餓肚子?」

兒子看著遠方,生著氣,沒有回答,不舒服的沉默在房間裡揮之不去。

那晚看著這場對話上演,是一個難得機會可以從第三者角度,看兩個世代從非常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和規劃他們的人生。

平心而論,從老一輩的角度來看,不難想像為什麼他們感到沮喪。我們是你的父母,我們在你人生中作的每個重大決定第一反應都是要保護你,並且提供我們覺得最安全最好的選擇。自然,這可能意味著,根據我們上一代的經驗和思維,有些想法可能已經過時,所以如果你不同意我們的建議,那告訴我你覺得怎樣比較好?你有什麼想法?不要只是拒絕一切然後依然告訴我你不知道,並且開始生氣。

從年輕一代角度來看,當我們父母每次不分日夜都在嘮叨我們同一件事時,我們當然會反感,看起來好像是要我們在開始做之前就放棄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只是要去接受他們給的方向,即便我們覺得他們的想法已不再適合這個時代了。

然而,那天晚上的對話,確實提供一個有趣的觀點:

夢想,不管是創業、見識世界、拒絕當公務員或加入一個比較冒險的產業,比如說藝術、娛樂或甚至你父母沒聽過的公司;所有夢想都有我們需要去滿足的最低門檻。

我們是否有做功課?我們是否足夠了解自己的計畫和目標,讓我們說服家人?

當我們對他們的建議說不時,我們是否能夠立刻回應我們的夢想是什麼、什麼產業、什麼工作、時程表是什麼,里程碑是什麼,或我們想要創的公司到底是什麼?

可以這樣想:

如果我們沒有做好足夠功課去回答所有相關問題,並說服家人,我們該如何去說服未來的商業夥伴?招募人才?投資者?客戶?

長遠來看,如果我們一直對父母說不希望他們干預我們的夢想,不要多問,但在未來五年,我們依然需要他們金援,以免我們在追夢途中餓死,這樣不是很奇怪嗎?

也許最簡單、最有邏輯贏得我們父母信任,或至少不擋在我們去嘗試的路上的方式,是做好功課,能夠回答他們所有問題,然後盡快取得成果,這樣他們就不需要擔心我們會餓死了。

作者簡介_鍾子偉(Joey)

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是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28歲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現年30歲,離開三麗鷗在台北創業。著有《放膽去闖,上海職活的故事》、《記得你22歲的眼神》。

「哈佛之後的人生」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夢想 干預 八年級生 爸媽
哈佛之後的人生
哈佛之後的人生
Joey Chung (鍾子偉)
展開箭頭

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是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28歲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30歲離開三麗鷗在台北開始創業。

出版作品:《記得你22歲的眼神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