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為什麼比起「冰雪奇緣」,芬蘭的幼稚園老師反而比較喜歡給小朋友聽「艱澀」的古典音樂?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為什麼比起「冰雪奇緣」,芬蘭的幼稚園老師反而比較喜歡給小朋友聽「艱澀」的古典音樂?

為什麼比起「冰雪奇緣」,芬蘭的幼稚園老師反而比較喜歡給小朋友聽「艱澀」的古典音樂?
圖片來源:Stephen@flickr CC BY-SA 2.0
撰文者:凃翠珊

還沒當媽時就聽專家們說,讓嬰幼兒聽古典音樂,可以刺激腦部的發展。當了媽後,我也不免俗地買一套給小寶寶的古典音樂給孩子聽,聽古典音樂會不會「變聰明」,對我而言並不是最重要,但我想這至少是一種好的「美感薰陶」吧?!

等我開始有機會帶孩子參加各式音樂活動時,才發現芬蘭人的想法更寬廣,他們鼓勵孩子聽各式各樣的音樂,包括饒舌、搖滾、民族、流行音樂等,並不限於古典,因為他們相信孩子有能力接受各種類型的音樂,毫無偏見地讓各種音樂都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似乎才是最重要的事。

正當我覺得芬蘭人其實沒有特別強調「讓孩子聽古典音樂」時,他們又讓我吃了一驚:因為一旦有機會讓孩子聽古典,他們就讓孩子聽芬蘭音樂大師「西貝流士」的樂曲,甚至幼兒園的孩子也不例外!

廣告

雖然我不是音樂專家,但我直覺地認為,西貝流士應該算是「比較難」的古典音樂吧。

西貝流士成長的那個年代,正是芬蘭人開始努力尋找「自己是誰」的時期。芬蘭曾經被瑞典和俄國統治數百年,本土的語言文化發展也因此受到壓抑,西貝流士和很多同期的藝術家,努力從芬蘭的自然與史詩中吸收創作靈感,用文化藝術來凝聚芬蘭人的民族認同,讓芬蘭人逐漸從文學、音樂、繪畫中,找到自己。直到今天,每年芬蘭獨立紀念日的音樂會演奏西貝流士的「芬蘭頌」時,我總看見很多芬蘭人偷偷地擦眼淚,因為那個努力從苦難之中站起來、證明自已的年代,其實不是那麼遙遠。

這樣的音樂,結合民族特殊的歷史背景,原本在我心目中,不是最適合幼兒聽,總覺得對他們來說,好像會很「困難」?但是芬蘭人顯然不這麼想。他們不「低估」孩子,相信他們有能力接收各種音樂,包括西貝流士。

所謂的「難」或「簡單」,常只是成人的定義?

廣告

今年芬蘭正好慶祝西貝流士150周年誕辰,抓到這個「機會」,城市的家庭中心就特別安排一個早上,為孩子講西貝流士的故事,同時用西貝流士的音樂做背景音樂,編一齣半小時的偶戲,邀請3歲以上的孩子來欣賞。幼兒園的老師也在晨間故事時間,說西貝流士的故事,同時放西貝流士的音樂,讓孩子隨著旋律帶來的感受自由作畫。

於是,我家孩子也開始對西貝流士好奇起來,一回家就問我們:「西貝流士作的曲是什麼樣子,放給我聽好嗎?」放給他聽之後他又說:「好好聽,我還要聽更多!」看到4歲半的小孩對西貝流士興緻勃勃,讓我心中有種奇妙的悸動,也發現自己原先想法上的盲點。

也許,所謂的「難」或「簡單」,其實是成人心目中的定義?對幼兒來說,他們是用感官在感受音樂,不是用邏輯在分析難易,所以他們最容易欣賞各種類型的音樂,只要成人給孩子機會接觸,也許就為他們多開了一扇窗?

大提琴家,努力讓小學生也喜歡西貝流士

芬蘭人相信不同類型的音樂可以打開孩子的視野,所以兒童音樂會的音樂都很多元化,不限於一種類型。然而西貝流士既是代表芬蘭的大作曲家,音樂中又充滿芬蘭人尋求民族認同的精神,能把西貝流士介紹給孩子,就是將文化遺產和歷史傳給下一代。孩子不一定要喜歡西貝流士的音樂,但如果知道他是誰,曾創作出什麼樣的音樂、與芬蘭又有什麼關係,就會對芬蘭的文化多一分了解。

一位著名的年輕大提琴家尤西.馬可寧 (Jussi Makkonen),有感於許多年輕學童不知道西貝流士是誰、甚至以為西貝流士是外國人,決定要將西貝流士帶到孩子的生活中。於是他從2010年起與芬蘭音樂會中心合作,拿著大提琴到許多小學,邊拉琴、邊將西貝流士的生平故事說給孩子們聽。

短短四年的時間,25萬以上的芬蘭孩子藉由大提琴家的演出,聆聽到西貝流士。他在學校音樂會的影片中說:「孩子如此專注安靜地聆聽,你可以感覺到他們全身心地吸收音樂與故事。」學校的老師們也很高興西貝流士開始受到學生歡迎,不再只是「活在遙遠年代的某個爺爺」。

因為大提琴家的用心演出和說故事的感染力,原本離孩童很遙遠的西貝流士和古典音樂,這幾年來竟然成為最受小學歡迎的節目,這樣的實驗與努力讓人相信,只要找到適合孩子進入的方式,看似遙遠的「音樂遺產」一樣可以走進孩子的生活。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創作,引導孩子感受美

把握住西貝流士150周年誕辰的好機會,大提琴家尤西又與插畫家合作,創作出一本名為「旋律森林」(Melody Forest)的兒童音樂繪本。從西貝流士小孫女的角度,引導孩童了解「西貝流士爺爺」的生活 ,並附一片CD,介紹六首與書中主題相關的西貝流士樂曲。

為了提高孩子的興趣,他們將書中主角設定為西貝流士的小孫女,藉由她的觀察、和爺爺奶奶的對話,道出西貝流士爺爺的生活故事。

為了如實傳達大作曲家的思考方式,他們特別與西貝流士的兩個孫女聯絡,從她們口中得知「西貝流士爺爺」生前說過的話語,做為繪本的核心。

為了讓作品貼近生活,音樂家們實際走訪西貝流士的故居花園,跟當年的西貝流士一樣,站在花園中聆聽風吹過樹木的聲音,同時比較不同的音樂表現手法帶來的美感差異,思考最適合的表現方式。

最後誕生的成品,帶領孩子感受西貝流士如何在故居花園中,從風吹樹梢的聲音中聽見旋律,如何從身邊所有事物中看見旋律,還包括他連蜜月旅行也要帶著鋼琴上船的一些趣事。

他們創作這本繪本的過程與用心,讓我體會到:沒有孩子不能欣賞的藝術,關鍵只在於,成人是否能想辦法,引導孩子感受體會。

給孩子感受美的能力

比方,書中沒有任何艱難的話語,只是藉由有趣的故事、和祖孫的對話,來引導孩子認識西貝流士、同時感受美。

當故事中的小女孩想抓蝴蝶時,西貝流士爺爺對她說:「音樂有如蝴蝶,如果你將它放在手上,四處端詳檢閱,牠的翅膀將失去光彩。牠仍然能夠飛翔,但不會再發出那閃耀的光芒」。於是小女孩打開窗戶,放蝴蝶自由飛舞,欣賞蝴蝶雙翅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的樣子。

我想這句話,其實也反映了芬蘭人介紹西貝流士音樂給孩子的初衷:他們不是要孩童去分析了解音樂、或死記大師生平,他們只是想透過故事、圖像、與音樂,引導孩童感受西貝流士對自然的尊重與欣賞,或只是單純地、直覺地體驗音樂與圖像帶來的美感。

其實,大師留下來的遺產,本來就不只是音樂本身,還有從自然生活中感受美的能力。能藉由故事與圖像,引導孩子學習放手,放生命自由,欣賞蝴蝶在自然中的舞動,就是美的潛移默化。

教育部並把這本音樂繪本,送給全芬蘭每一所小學!於是來自西貝流士的美感薰陶,將有更多機會隨著繪本裡的文字、圖畫、與音樂,在芬蘭孩子的心中生根。

放下成見,體驗不同的音樂之美

看芬蘭人如何將西貝流士的音樂之美帶給年幼的孩子,其實給我很多啟發。

原來,給孩子聽的音樂,既不限於「古典」,也無需分「難易」,最重要的是,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只要成人能夠想出方式引導孩子, 孩子就有辦法吸收。音樂可以直接聆聽,可以結合戲劇,可以當作背景音樂與繪畫結合,也可以在繪本中與插畫一起傳遞美。

孩子都是最好的觀察家與感受者,有著比成人更容易被美感動並且啟發創造的心靈,放下所謂難易或類別的成見,相信孩子的能力,就更能和孩子一起,從音樂遺產、從生活與大自然中,重新體會感受美!

作者簡介_凃翠珊

凃翠珊,網路筆名北歐四季,2003年隨夫定居芬蘭,曾任職於芬蘭教育文化組織,常透過不同媒體專欄和部落格,報導分享芬蘭新鮮事。著有《設計讓世界看見芬蘭》(獲2007中時開卷好書獎)、《北歐四季透明筆記》、《教養可以這麼自然-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

還未生養孩子之前,寫作題材多是分享芬蘭的創意設計與人文生活。成為媽媽之後,開始記錄日常生活中的育兒體驗,也喜歡關注芬蘭人如何在生活中,讓美感自然成為孩子成長的養分。專欄就從芬蘭育兒的角度出發,分享生活中體會到的人文價值觀,以及文化觀察所帶來的啟發與思考。

北歐四季透明筆記部落格: http://life.newscandinaviandesign.com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haninordic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幼稚園音樂
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
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
凃翠珊
展開箭頭

?翠珊,網路筆名北歐四季,2003年隨夫定居芬蘭,曾任職於芬蘭教育文化組織,常透過不同媒體專欄和部落格,報導分享芬蘭新鮮事。著有《設計讓世界看見芬蘭》(獲2007中時開卷好書獎)、《北歐四季透明筆記》、《教養可以這麼自然-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

還未生養孩子之前,寫作題材多是分享芬蘭的創意設計與人文生活。成為媽媽之後,開始記錄日常生活中的育兒體驗,也喜歡關注芬蘭人如何在生活中,讓美感自然成為孩子成長的養分。專欄就從芬蘭育兒的角度出發,分享生活中體會到的人文價值觀,以及文化觀察所帶來的啟發與思考。

北歐四季透明筆記部落格: http://life.newscandinaviandesign.com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haninordic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