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製造業沒落、網路業輸人...別灰心!台灣還有一個比全世界都厲害的產業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製造業沒落、網路業輸人...別灰心!台灣還有一個比全世界都厲害的產業

製造業沒落、網路業輸人...別灰心!台灣還有一個比全世界都厲害的產業
來源:GotCredit@flickr, CC BY 2.0
撰文者:黃齊元

「同學,你一定要注意體重,少吃油炸,多喝水,早餐像我這樣,吃一個蘋果即可」。

在上海浦東摩天大樓下面,我和小學同學見面。他以前精壯結實,我卻瘦得像竹竿,現在正好相反,我體重過重,比他多了30公斤。

人到了一定年齡,所有話題都會圍繞在健康上,這是我最近的體驗,不管是見客戶或朋友,三、二句就談到保健養生、飲食運動,還有人送我健康食品。

廣告

換個角度看,生物醫藥相關行業的確是目前最熱門的領域。有的行業如電子商務,美國和中國大陸很熱,台灣尚未普及,但生物醫藥全球都是關注焦點,包括產業和股票。

今年以來,全球最大的併購案中,醫藥業占了一半,醫療器械和新藥開發皆有,而且這個熱潮還在持續地燃燒當中。

在中國大陸,配合龐大醫改預算,任何和「大健康」產業鏈相關的領域都吸引資金大量投入,有些還只是一個概念,讓人覺得腳步是不是太快了?

李克強總理提倡「互聯網+」,阿里巴巴馬上將集團資產重組,打造了一個「阿里健康」,在香港借殼上市後股價狂飆,將以「互聯網+醫療」手段,建立個人健康資料的大數據,徹底顛覆傳統醫療模式。

廣告

台灣又如何呢?不用慌,在這個領域,台灣人還能保有某些領先優勢。光以資本市場來說,就有100多家生技股,本益比都很高,一些新藥公司產品仍在開發階段,股票卻能受到投資人青睞。

即使大陸也認同台灣在這方面的實力,除了不少陸客來作健檢外,也有人來台考察。

上周我在一個宴會中,碰到一位優雅的大陸女士,她從事於醫療照護的某個特定領域,台灣在這方面相對比較成熟,她對我們的服務水平讚不絕口,表示一定要好好取經。

最近和一位創投先進交流,他對近日大家談論的年輕人創業以及網路商業模式創新並不看好,直言台灣已錯失了機會,到現在為止尚未有完整的電商ecosystem(生態系統)。

我問他未來可投資什麼,他表示生技是台灣還有希望的產業,因為技術導向,不需依靠ecosystem,收取權利金的獲利模式比較能長久。

我一直在思考他的話,其實我認為台灣的生技產業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是因為我們有自成格局的迷你生態系統,不同於美日和中國大陸,所以能走出自己的路,尚未被外界影響。

一般生態系統所需具備的條件,如人才、技術、產品、市場、政策和資金,台灣生技業都有。歐美大廠看不上台灣市場,中國大陸在這個行業缺乏有實力的企業,所以台灣生技業在目前還有不錯的空間。

但優點也是缺點,沒有行業能活在永遠的台灣格局當中,遲早要和中國大陸和世界接軌,台灣生技業的問題是規模太小。

任何行業中國一旦崛起,台灣就沒有機會了,所以一定要在大陸業者興起以前壯大實力,往更高層次創新,成為那個領域中的台積電,才能保持領先優勢。

以「中國製造」來說,無數台商從90年代起,享受了20年榮景,為什麼只有郭台銘一個人屹立不搖?因為大部分台商都只在彼岸維持小確幸格局,沒有藉機轉型。

至於「中國市場」,有兩家台商康師傅、旺旺賺到大錢,因為他們二十多年前就去了,創造了自有品牌,後去的人就很難了。

十五年前,尹衍樑先生率先布局大陸零售通路,奠定了今日大潤發產業龍頭的基礎。現在大陸自己也開始發展服務業,這個門檻已不是一般台灣人玩得起的。

目前大陸最流行的字是「創新」,但「中國創新」台灣只有聯發科一家賺到錢,靠著整合式晶片改寫了中國大陸手機業版圖,連台積電都沒賺到大陸市場的錢。

幾年前台灣號稱的四大慘(產)業中,只有半導體尚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大陸剛成立1,200億人民幣集成電路基金急起直追,全力併購世界同業;面板即將被大陸超越;太陽能早就是大陸手下敗將;LED因為大陸併購了飛利浦子公司也岌岌可危。

Lesson是什麼?面對市場大、資金足、企圖心強的中國大陸企業,台灣企業的生存之道就是跑在他們前面。

但跑得快還不夠,機會財的空間越來越小,未來必須賺「創新財」,而且要不斷精進。聯發科只賺到手機晶片的錢,電視晶片大陸就開始對其設限了。

台灣人才一定免不了流失,將來會被彼岸挖走,設立什麼法律障礙都沒有用,只能不斷努力創造更好的環境。

這個世界很公平,台灣是沒有大願景的,想要追求大夢請到對岸去,但必須付出代價,台灣比較安穩。

很荒謬的是,「開放」反而是保持人才的方式,觀光業就是一例。陸客不斷來台,所有新酒店都缺人,以前人才稍有經驗就跳槽大陸,現在不會了。

同樣的道理,國際醫療應該開放,至少人才會留在台灣。否則等到上海自貿區開放國際醫療,肯定又是大批台灣菁英流失的開始。

面對不斷改變的世界,台灣必須調整策略。以前我們想要做大,未來只能做小,朝向精緻、創新、服務、加值來發展,針對特定市場。

但生技業不同,台灣生技業有機會透過合作,打造一家類似台積電的公司,在中國崛起之前。

有人說,下一個阿里巴巴,會出現在生命科學產業,你覺得那會是來自台灣的「台生控股」,還是來自大陸的「阿里健康」呢?

作者簡介_黃齊元

大中華地區金融界最負盛名的投資銀行家,投資銀行界的領軍者 ,具有近30年投資銀行和創投經驗,曾主辦多件港股、紅籌股、H股、B股、台資企業股票上市、私募股權融資、企業兼併收購項目;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中國大陸併購公會理事,2008年度中國大陸併購公會"最佳併購交易獎",2010年度台灣證交所最佳證券承銷商(海外組)。美國史丹福(Stanford)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現職: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台灣沒落 台灣沒落產業
老總的兩岸手札
老總的兩岸手札
黃齊元
展開箭頭

大中華地區金融界最負盛名的投資銀行家,投資銀行界的領軍者 ,具有超過30年投資銀行和創投經驗,曾主辦多件港股、紅籌股、H股、B股、台資企業股票上市、私募股權融資、企業兼併收購項目;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中國大陸併購公會理事,2008年度榮獲中國大陸併購公會"最佳併購交易獎",2010年度再獲台灣證交所最佳證券承銷商(海外組)。美國史丹福(Stanford)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現職: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新北市-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共同發起人/蔚藍華騰智慧顧問公司董事長/智門SmartGate創辦人。

黃齊元網站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