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我不想為 Google 工作」10 大理由讓史丹佛畢業生拒絕15萬美元高薪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我不想為 Google 工作」10 大理由讓史丹佛畢業生拒絕15萬美元高薪

「我不想為 Google 工作」10 大理由讓史丹佛畢業生拒絕15萬美元高薪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Editor_Hank

本文編譯自 〈Why Stanford Students Turn Down $150,000 Entry-Level Salaries〉。

Business Insider 首席記者、《Marissa Mayer and the Fight to Save Yahoo!》一書作者 Nicholas Carlson Nicholas Carlson 最近在 LinkedIn 發表了一篇文章 〈Why Stanford Students Turn Down $150,000 Entry-Level Salaries〉,簡單地討論為何史丹佛大學的畢業生竟然會推掉年薪 15 萬美元(約台幣 465 萬元)的工作,他整理出了 10 大理由。

儘管矽谷的科技公司會對史丹佛大學主修電腦科學的畢業生開出令人咋舌的薪水,但根據 Hired.com CMO Tyler Willis 的說法,80% 的求職者最終不會選擇薪水最高的 offer。

廣告

既然最終決定因素不是錢(well,別懷疑,錢很重要),那麼這些史丹佛的畢業生他們對於踏出校門後的第一份工作,最在乎的是什麼?當然,這並不是一份正式的統計報告,理由也不全然令人信服,但我們還是可以從 Nicholas Carlson 與學生的訪談內容一窺史丹佛大學的學生們怎麼看待自己未來的工作。

1. 工作要能做出實質的影響

一名叫 Jessica Taylor 選擇在非營利組織 MIRI(Machine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機器智慧研究所)而不是在 Google 工作。(像不像影集《House of Cards》那位叫 Gillian Cole 的角色?)「MIRI 只有三個全職研究員,因此在人不多的情況下,我更有可能在那裡做得更好。」她這樣告訴 Nicholas Carlson。

Google 給 Jessica Taylor 的 offer 是:介於 10 萬到 15 萬美元的年薪,加上價值介於 10 萬到 20 萬美元的股票。

廣告

2. 他們想要為這個世界做好事

Jessica Taylor 告訴 Nicholas Carlson:「我職業生涯的主要目標是為這個世界做最好的事。」

MIRI 雖然只有 9 個人,但這個成立於 2000 年,致力於研究強 AI(Strong AI)相關安全議題的單位可不是什麼等閒的組織,其 2007–2010 年間的總監就是現任 Google 工程總監、人工智慧權威之一 Ray Kurzweil。人工智慧的安全議題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Elon Musk 就曾捐贈 1,000 萬美金給一個與 MIRI 有相似目標的研究所。

3. 使命感

一位史丹佛大三生 Myles Keating 告訴 Nicholas Carlson,企業喊出「我們致力尋找商業機會,因為這能讓我們賺很多錢。」並不怎麼吸引人,想找人才的公司最好說:「我們很在乎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4. 學習與成長

曾在 Twitter 實習過幾個夏天的史丹佛大學畢業生 John Yang-Sammataro 選擇與朋友共同創辦了一家公司 Silicon Valley Insight,不同於其他選定題材、接受創投投資的新創公司,他的公司選擇一邊承包大公司的程式外包工作(例如 Google 或 Facebook),然後利用賺來的錢去支撐未來的創業計畫。

相較於年薪六位數美元的同學,John Yang-Sammataro 賺的錢並不多,但是他告訴 Nicholas Carlson,除非一家公司能向他證明「未來兩年,比起自行創業,你可以在我們公司學習、成長得更多」,否則他寧願自己來。

5. 跟有趣的人一起工作

Myles Keating 告訴 Nicholas Carlson,企業可以整天談論宏偉的願景,但若每天的工作都很糟糕的話也沒什麼意思。他說,重點在於那些你一起工作的同事,你必須要能信任他們、享受跟他們一起工作。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公司,例如 GitHub,會出動多達 10 位以上的同事(包含會計師)為應徵者進行面試。大家可以參考這篇 〈充滿愛的越級打怪,邱慕安的 GitHub 冒險之旅〉。

6. 自由

研究生 Ben Zheng 今夏畢業後將會加入 Facebook,他之所以選擇 Facebook,是因為他在實習時「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自由。

7. 可以被栽培

Vinamrata Singal 即將在夏天成為 Google 實習生,她說 Google 有很強的導師文化——是一個可以獲得栽培的環境。

Google 的確有許多在業界受到高度肯定的培育計畫,其中最有名的可能是 Marissa Mayer 任職 Google 時建立的「APM 計畫(Associate Product Manager)」Google 前執行長,現任執行董事 Eric Schmidt 稱該計畫是 Google 的核心價值之一,他認為未來 Google 的執行長就會出自於這個計畫。(感興趣的讀者可參考這篇 〈如何成為出色的產品經理〉)

8. 不想被寵壞了

「我當然希望自己感到『有價值』,但我可不想被寵壞。」Myles Keating 會想為一些對他寄與厚望的公司工作。

9. 歡迎員工積極主動的公司

Myles Keating 還告訴 Nicholas Carlson,希望未來的工作除了可以讓他在做完主要的工作之後還能有多餘的時間,去找一些其他自己同樣感興趣的事情來做。

10. 解決有趣的問題

史丹佛大四生 Rafael Cosman 曾在「獨角獸」(The Rise of the ‘Unicorns’,紐約時報在此文列出了最新一份矽谷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新創公司。)等級的新創公司 Palantir,但最終他決定自己不想成為他們的全職員工,因為「的確公司裡的人都聰明極了,處理的問題也很有趣,但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在解決有趣的問題。」「你必須去修 UI 或是其他什麼東西。」「你不會想做那些事,但就是得做。」畢業後 Rafael Cosman 將會進入非營利組織工作。我們不難想像他在 Palantir 的待遇,畢竟那是一家會給實習生 7,000 美元(約 21 萬台幣)月薪的公司。

如果大家對 Nicholas Carlson 的深入報導感興趣,可以參考這篇 〈The truth about life in 2015 at Stanford, where 21-year-olds are offered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dollars right out of school〉。

本文獲「Inside」授權轉載,原文在此

作者簡介_Inside

Inside是台灣科技媒體領導品牌,成立於2009年11月底,係由一群熱愛網路的人所成立的共筆部落格。我們專注於觀察創新、科技、新媒體與網路的趨勢發展,報導新創公司、創業家、網站、行動平台、社群媒體、行銷與數位內容。

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網站首頁

「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Google 理由 工作 在谷歌工作 史丹佛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Inside
展開箭頭

Inside是台灣科技媒體領導品牌,成立於2009年11月底,係由一群熱愛網路的人所成立的共筆部落格。我們專注於觀察創新、科技、新媒體與網路的趨勢發展,報導新創公司、創業家、網站、行動平台、社群媒體、行銷與數位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