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清大中文系教授:小孩偶爾看看「三字經」無妨,但是碰太多就不好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清大中文系教授:小孩偶爾看看「三字經」無妨,但是碰太多就不好

清大中文系教授:小孩偶爾看看「三字經」無妨,但是碰太多就不好
圖片來源:kimtetsu@ Flickr , CC BY-SA 2.0
撰文者:王士誠

要說支持讀經的人都心懷復辟古文化的念頭,那也未必—只要動動手指,上網稍作搜尋,就會知道,有很多家長、老師讓孩子讀經的理由是非常實際的。例如,在「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這個大型線上讀經論壇裡,就看得到有家長這麼說(註一):

帶孩子讀經至今剛滿四個月,我請兒子把《易經》其中一頁不認識的字圈起來,計算了一下,全部總共有115個字,而兒子不認識的字只剩下37個字,相信滿一年後,他們應該大部份的字都認得了…

同一個論壇裡,也有老師分享他在班上推動讀經的經驗:

廣告

很快感覺到小朋友學習力的增強,大部份小朋友學科成績進步…小朋友閱讀能力增強,多數養成自動閱讀的習慣…

雖然這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但由此看來,家長、老師們支持讀經的理由,並不是什麼「文化復辟」,而是覺得,讀經有助孩子認字、強化其閱讀能力,並能提升學習成效。積極推動兒童讀經的台中教育大學王財貴教授也說過:「3年的幼稚園讀經,可能認得3000字至5000字以上,在他升上國小一年級時,便可隨意閱讀。」(註二)

聽起來實在很合理—讀(其實是背!)了經書,認字量會激增、閱讀就沒有問題、學習也容易得多。

但是,事情有這麼簡單嗎?

廣告

閱讀,應是理解與思考。

且讓我們從閱讀談起。

目前,全球最具公信力的閱讀研究之一,是由國際教育評鑑協會(IEA)主導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該研究在台灣的主持人是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的柯華葳教授(現任教育研究院院長)。她怎麼看待閱讀呢?

「我對閱讀的定義是要能理解與思考。要提升兒童的閱讀能力,沒有什麼捷徑,只要小孩有興趣拿起書來讀,大人準備閱讀的環境,慢慢就會累積出閱讀能力。」她說。

柯華葳的話,相當符合人們的直觀—所謂閱讀,並不是「看過就好」,而是要「讀進去」才有用。什麼叫「讀進去」?那自然是理解、思考,大人想培養小孩的閱讀能力,就要帶他們理解與思考。柯華葳也是這麼說的:「理解與知識有關,閱讀增加知識,也就能增加理解。但是,現代的資訊、書的數量太多,有時候讀了也不會進腦袋,這時候就需要大人來帶領,例如帶小孩討論。」

然而,目前推廣讀經的人們,幾乎無一例外地採取「只背誦、不理解」的策略,又哪能提升閱讀能力呢?

可能有人會反駁:「所謂的『讀經提升閱讀能力』,是指讀經有助識字,識字多了,就能自行閱讀;談一堆什麼理解、思考,是在模糊提倡讀經者的主張!」

確實,提倡讀經者的閱讀論述從沒包含理解與思考,而只是單純地認為「認字多,就有助於閱讀」;那麼,我們不由得要問:只有讀經能幫孩子認字嗎?如果大人提供孩子能看懂、有興趣的讀物,長期讀下來,孩子不也能學到大量字詞?為什麼非得讓孩子透過他看不懂的文言文經典來認字?若是孩子就此養成不求甚解的習慣,又要如何期待他有好的閱讀能力,乃至學習能力?這無疑是對學習的一種傷害!

那麼,不能理解的就不讀了嗎?

想必有很多人會問:「可是,如果說小孩不能理解的東西,就不讓他讀,那麼,小孩幾乎什麼都不懂,不就什麼都不能讀了?」

「這不是說小孩要通通懂了,大人才教。」師大教育系的林玉体教授這麼比喻:「就像是,你要打籃球,卻發現對手是NBA頂級球員,根本不可能贏,你還會想打嗎?」

「而要是,對手的程度是比你高了一點,可是如果有人教、你好好練,就很可能會贏,這樣你是不是就會想挑戰?打贏了,是不是會很開心?既愉快,球技也進步了,更重要的是,你會一直想打下去!」

「也就是說,要讓孩子讀那些雖然不懂,但只要有適當協助、努力,就能學會的東西。那就會是快樂學習,也才會真的學到東西,而且保持興趣。」

讀經這件事,在林玉体看來,就是和NBA選手打籃球。他說:「大師王國維,都承認自己懂不了《尚書》的一半;以胡適資質之高,也自認到老仍然不懂《千字文》的頭兩句。這不就足夠證明小孩幾乎不可能懂經典涵意了嗎?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叫他們讀?」

當我們說「不能理解的,不該讓小孩讀」,並不意味著以小孩懂的事物之少,就什麼都不要讓他讀了;恰恰相反,我們要積極地找出哪些讀物是小孩的心智能力可以懂的,並且設法使他讀懂。

人本董事長史英就舉例:「森小很多小孩都讀原版的《三國演義》啊!它是半文言、半白話,小孩一開始看得迷迷糊糊,但是它有故事,小孩就可以自己作解釋,再不行,問一下也就懂了。我們贊成小孩讀這種『經典』。」

小孩該讀些什麼,必須經過嚴謹的討論。

如此說來,就真的完全不能讓小孩讀四書五經這類的經典嗎?

林玉体認為,這個問題要從「兒童讀物」的發展史來談:「古代歐洲人給小孩讀伊索寓言,裡面的故事很有趣,讓小孩覺得好玩,也學到一些東西。到了盧梭的時代,他說當時給小孩的『讀物』是『毒物』;他不是反對讀書,而是覺得讓小孩讀不合他們心性的書,對小孩沒有好處。

「盧梭之後的各種研究,讓我們知道小孩和大人的心理狀態不同,後世就有人研究兒童讀物,也就是讓小孩看得津津有味、達成教育的書。」

也就是說,之所以有兒童讀物,是因為人們理解到:唯有適合小孩心理發展階段的書,才能吸引他們閱讀,也才能對他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那麼,四書五經等經典是這樣的讀物嗎?林玉体說:「要認真找的話,經典裡應該也有適合小孩心智發展的,但我想大概不多。

「如果今天教育部很細緻地研究每個年級學生的心智需求,推薦適合的讀物,想必大家都贊成;但要是有人強行推讀經,沒有考慮經典合不合小孩的心理狀態,那就不行!」

曾參與研發基測寫作測驗的清大中文系蔡英俊教授也持類似的看法:「偶爾接觸一下經典無妨,但是碰太多就不好,那是過度學習,不符合小孩的發展。

「即使要讓小孩接觸,也要選擇適合他們的經典內容;國內懂教育、懂中文的專家很多,應該集合大家來討論、研究,看哪些內容適合哪個階段的小孩,不是一個人說了就算的。」

史英講得更明白:「學校的課程陷入一種困境—每科都重要,都想加自己的時數,卻又不能增加小孩的負擔,所以教育部開會的時候,各科代表吵翻了。可是,推讀經的人有和大家討論過嗎?憑什麼只說要讀經,就可以佔了孩子的學習時間?」

教育部頒定的課程綱要、時數,基本上就是合國內學者、專家之力,所研擬出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架構;與如此嚴謹的機制相比,讀經對孩子的必要性、適當性,似乎沒有經過細膩的研究。

若讀經只是一般民間單位推行的運動,在民主社會中,我們雖不贊成,但也不致於大力反對;然實際上,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讀經已強行進入校園(註三)。我們當然要問:讀經為何可以不經教育部的任何程序、沒有嚴密的研究,就成為孩子們的課程?

不合現代學理、未有翔實研究,為何還推讀經?

讀經倡導者其實也不是沒作研究,王財貴本人就指導了許多相關論文;其中,李美昭的碩士論文《兒童讀經對國小低年級兒童認字能力及國語成績影響之研究》,更發布在由讀經倡導者所建立的「台北市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官方網站上。這篇論文以實證研究比較了實施讀經教學五個半月的班級,與未讀經班級的認字能力和國語成績,而得出「讀經者表現較良好」的結論。

乍看之下,這說明了讀經有助認字與學習;然而,我們要指出:實施讀經的班級,比起未實施者,多接觸了五個半月的「課外讀物」,姑且不論讀物的性質,既有額外的助力,這些學生的能力提升,不是理所當然嗎?而我們要怎麼知道,若令未讀經者在這五個半月中閱讀其他課外書,效果不會比讀經好?這個研究只能證明,讓小孩讀課外書,有助於認字、國語成績,卻不能證明那課外書必定要是「經典」。

如此,我們又回到前文談過的那個問題—倡導讀經者要怎麼證明,非得透過讀經,才能達到他們宣稱的那些「成效」?而,若是由倡導讀經的代表人物王財貴教授所指導,並且發表在重要讀經教育網站上的論文,都不能合理地論證讀經的優越性,我們又要怎麼相信,兒童讀經的各種主張,不是空口說白話呢?

總地來說,目前坊間盛行的所謂「兒童讀經」,實際上是「兒童背經」,而從其強調「只需背、無需理解」,就能知道倡導者是如何地視現代教育學、心理學之學理為無物;當他們宣稱讀經能增進閱讀能力、學習成效,又意圖不經任何正式程序,就要推行「兒童讀經」進入校園時,為了保障孩子的學習品質,我們就不得不指出其主張之禁不起檢驗了。

不過,有個問題,我們一直想不透:提倡讀經者,為何老是想以如此禁不起檢驗的主張來說服他人?總不能說,是因為他們浸在古代經典裡太久,腦袋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了吧?那麼,或許還真如某些評論那樣—他們不是搞不清楚古今文化的差別,而是想將文化復古、想開文化的倒車!

註一: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網址如下:http://bbs.gsr.org.tw/cgi-bin/leobbs.cgi;本文所引的內容,分別來自其中的「親子讀經分享園地」、「教師讀經分享園地」區塊。

註二:引自王財貴著,《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第33頁。

註三:目前全台已有許多地方政府運用公權力,讓讀經進入校園。如,花蓮縣政府已擬妥「兒童讀經運動實施計畫」,並發文各校,參考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a/mail.czps.hlc.edu.tw/classic/news/hualianxiantuidongrtongdujingyundongshishijihua;高雄市政府也與讀經團體合作,在2012年寒假辦理了「讀經教育師資培訓研討會」,參考網址:http://163.16.154.100/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308。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人本教育札記》試圖用一種較寬廣的視野和角度來解讀「教育」,在掌握台灣本土社會脈動與兼具國際視野下,將教育改革與家庭生活結合,並引導社會對人文生活環境及弱勢族群的關懷與尊重。

每期均含特別報導、教育線上的父母/教師與孩子、教育時事評析等與社會脈動、教育議題相關的討論。對校園現場的描繪、對師生授教與受教心聲的體會、對教學態度與理念的深刻反省、對「人」更真實的理解及對現存社會問題的探討。

《人本教育札記》不在尋求單一的共識、灌輸相同的教化規條,而是要透過辯證與自主思考,為台灣的教育開啟更多元的可能。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兒童讀經 讀經的壞處 清大中文 讀經缺點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人本教育基金會
展開箭頭

《人本教育札記》試圖用一種較寬廣的視野和角度來解讀「教育」,在掌握台灣本土社會脈動與兼具國際視野下,將教育改革與家庭生活結合,並引導社會對人文生活環境及弱勢族群的關懷與尊重。

每期均含特別報導、教育線上的父母/教師與孩子、教育時事評析等與社會脈動、教育議題相關的討論。對校園現場的描繪、對師生授教與受教心聲的體會、對教學態度與理念的深刻反省、對人更真實的理解與整體的呈現、及對現存社會問題的探討。

《人本教育札記》不在尋求單一的共識、灌輸相同的教化規條,而是要透過辯證與自主思考,為台灣的教育開啟更多元的可能。

http://hef.yam.org.tw/product.html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