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沒有處罰,小孩就不守規矩?爸媽更該學習讓孩子說出「做不到的理由」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沒有處罰,小孩就不守規矩?爸媽更該學習讓孩子說出「做不到的理由」

沒有處罰,小孩就不守規矩?爸媽更該學習讓孩子說出「做不到的理由」
圖片來源:Adreamstime_l_41081131
撰文者:鄭禎樺

「數學想想國」每一學期的課輔班、寒暑假主題活動的營隊,都會有個開學日的儀式,除了介紹主題活動課程、認識環境之外,還會跟孩子們談「想想國生活公約」暨簽約儀式。家長們都反應這樣約定很不錯,那天小語(升小一)媽媽問起這件事。

小語媽媽(以下簡稱「媽」):小語回家之後,說起老師跟大家談「我們的約定」還有簽約的事。為什麼是「約定」?不是「規定」?

鄭楨樺(以下簡稱「鄭」):規定是某一方制訂,而要另一方遵守。想想國的生活公約是大人、小孩都要遵守、簽約。在簽約之前,公約內容都必須一條條清楚的解釋給孩子們聽懂,讓他們理解這樣做,對他們的好處,最後會請孩子們說說自己做不到的困難,討論可以怎麼努力。

廣告

舉例來說:孩子們通常最有意見的公約,就是「午休」。我們會先從人類的演化史談起,講睡眠對人的重要性,近代腦神經科學的研究,睡眠以及午覺時間對於孩子的情緒穩定、腦前額葉發展、學習吸收都有幫助等等,再則照顧小孩的大人也需要休息,這段時間是大家一起休息的時間。這些都談完之後,仍有小孩咕噥:我就是睡不著。那只好來談睡不著可以怎麼辦?閉上眼睛聆聽故事,想一些平常沒時間、沒機會想的事情…當然要小孩午休也必須有配套措施,如:環境的營造(氣溫是否舒適),協助孩子入眠的方法(按摩、說故事)等。再有困難,就個別約談看如何協助。

媽:可是沒有處罰的話,小孩會不會覺得:反正我不遵守,也不會被處罰。

鄭:是孩子真的有這樣跟妳說?還是這是我們大人的猜想?

(小語媽媽楞了一下)

廣告

鄭:定這些公約是希望生活在這裡的大人、小孩都可以愉快的相處在一起。我相信每個小孩都很願意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而當有一個目標,你很努力卻達不到時,究竟是會感到很得意自己達不到?還是會覺得很受挫自己怎麼辦不到?小孩是還在長大中的人,比較有能力的大人本來就應該協助他們釐清自己的困難,幫忙想可以改善的方法,讓他們從中獲得成就感。比起僅僅只是避罰的思維,我更擔心的是他們會想:「反正你就覺得我做不到了,我就當這樣的人吧。」

媽:我懂你的意思了。

昨天早上小語在廁所洗手時不小心打到妹妹的頭,妹妹很生氣,打了小語一下,沒想到小語用水潑妹妹。混戰之後,我請雙方冷靜,冷靜後,兩人又像沒事人一樣玩在一起。我問小語剛才為什麼用水潑妹妹?因為這是她第一次用水潑妹妹;小語說:「因為妹妹打我,我也會痛,但我的衣服上寫我不打小孩,妹妹是小孩,所以我不能打妹妹,只好用水潑她,水潑她,她又不會痛!」這樣缺乏彈性的邏輯實在讓我好頭疼啊!我很好奇營隊短短幾天,卻能讓她把「不打人、不罵人」牢記在心裡,怎麼辦到的?

鄭:我們先討論她跟妹妹的紛爭。如果兩個人都說清楚自己對於事件的認知、感受,有機會聽到另一方的想法,問題也就解決了。小孩彼此之間吵完後,沒有困擾,那感覺就沒有什麼需要大人幫忙的地方。

 

再來談小語對「不打人、不罵人、潑水OK」的邏輯推論。如果是我,我會先讚美她可以遵守自己的承諾。然後再帶著小語想「不打人、不罵人」只是針對小孩嗎?還是大人對小孩、小孩對大人、大人對大人、小孩對小孩都應該如此?不打、不罵是為了什麼?是因為打罵都只是宣洩情緒的手段,讓對方不好受之外,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如果對方讓你不舒服,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讓他不要這樣?

像小語這樣對很多規定都有所堅持跟執著的孩子,跟她談任何約定都要很小心,提供她很多情境作為參考。他們比較不容易類化,所以每一次的事件都可以是她重新認知約定的好機會。嘗試去理解她的邏輯,包容她的想法,也有助於她去同理別人。

媽:謝謝妳的建議,以我的能力來理解小語常會遇到很多困難,有時候,連自己的情緒都很難釐清了。

鄭:我猜想其實媽媽想問的問題是:「是不是也可以在家裡跟孩子一起訂生活公約,大人小孩一起共同遵守?」我總認為家跟學校不同的地方在於:家應該是一個溫暖、包容,可以讓人卸下心防、放鬆的居所。大人、小孩在外活動與人交往,難免要去妥協、配合其他人,如果回到家,還有約定跟規範,人一整天就像繃緊的絃,難免失了彈性。如果感覺到有什麼困擾,我想好好的跟孩子們說,需要他們什麼樣的協助,他們應該都願意成為可以幫忙的主體,也有機會從大人身上學到如何說出自己不舒服的感受。

談話至此,媽媽的手機鈴聲響起,爸爸跟小孩大概已經在樓下等得有些不耐煩了。小語媽媽匆匆與我話別說再聊。能有一個那麼會自我覺察,願意提問、質疑與挑戰的媽媽,相信有特殊氣質的小語,一定會越來越有彈性。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人本教育札記》試圖用一種較寬廣的視野和角度來解讀「教育」,在掌握台灣本土社會脈動與兼具國際視野下,將教育改革與家庭生活結合,並引導社會對人文生活環境及弱勢族群的關懷與尊重。

每期均含特別報導、教育線上的父母/教師與孩子、教育時事評析等與社會脈動、教育議題相關的討論。對校園現場的描繪、對師生授教與受教心聲的體會、對教學態度與理念的深刻反省、對「人」更真實的理解及對現存社會問題的探討。

《人本教育札記》不在尋求單一的共識、灌輸相同的教化規條,而是要透過辯證與自主思考,為台灣的教育開啟更多元的可能。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處罰小孩 規矩 爸媽 學習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人本教育基金會
展開箭頭

《人本教育札記》試圖用一種較寬廣的視野和角度來解讀「教育」,在掌握台灣本土社會脈動與兼具國際視野下,將教育改革與家庭生活結合,並引導社會對人文生活環境及弱勢族群的關懷與尊重。

每期均含特別報導、教育線上的父母/教師與孩子、教育時事評析等與社會脈動、教育議題相關的討論。對校園現場的描繪、對師生授教與受教心聲的體會、對教學態度與理念的深刻反省、對人更真實的理解與整體的呈現、及對現存社會問題的探討。

《人本教育札記》不在尋求單一的共識、灌輸相同的教化規條,而是要透過辯證與自主思考,為台灣的教育開啟更多元的可能。

http://hef.yam.org.tw/product.html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