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糧食短缺救星還是全球生態浩劫?

基因轉殖作物讓人滿腹狐疑

台灣進口的農產品中,六○%來自基因轉殖作物。什麼是基因轉殖作物?它的爭議性在那裡?

美國《華爾街日報》四月二十八日報導,包括麥當勞等多家國際速食連鎖業者,近日要求旗下的原料供應廠商停止向以生產基因轉殖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聞名的孟山都(Monsanto)公司採購孟山都馬鈴薯。這項消息讓反對基因轉殖作物的消費者團體大聲喝采;然而對從事基因轉殖作物研究的科學家和生物科技公司卻是一大挫敗。

今年以來科學界和消費者團體間對基因轉殖作物的安全性爭論甚囂塵上,戰火從最早反對基因轉殖的歐洲大陸延燒至美國。三月底,全球最大規模的生技會議在波士頓召開,示威群眾就在會場外傾倒一百多公斤的基因改造大豆,抗議在安全性未被確認之前,不應該商品化。現在,這個號稱繼禁菸後最具影響力的消費者意識運動也蔓延至日本,不但超級市場開始推出標榜「非基因改造」食品,連麒麟、朝日和札幌等啤酒大廠,也公開宣示他們所使用的啤酒原料沒有經過基因工程改造。

到底什麼是基因轉殖作物?為什麼它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議?台大植物系教授葉開溫表示,基因轉殖作物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將一段植物或細菌的基因植入另一作物,讓新作物能更營養或增加抗蟲性。更重要的是,基因轉殖作物被認為是未來解決人類糧食短缺的救星:利用基因轉殖工程培養的種子,在土壤貧瘠的土地或海埔新生地都可以繁殖生長,不但地球上可耕地的面積大增,也可以發展高品質的精緻農業。因此,不但美國從五年前大量種植商業用基因轉殖作物,就連包括中國大陸和印度在內等人口眾多的國家,都將基因轉殖作物列為國家級重點產業。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