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榮枯的十字路口

在《商業周刊》的一紙邀約下,來自全國各地的七十位頂尖企業負責人及高階主管,立刻放下身邊繁忙事務,十月八日晚間和本刊出動的三十多位工作人員,於台中緊急集合。在緊湊的四十個小時內,這群企業總司令們,化身為急行軍,深入奔波於中台灣的廣大災區。

企業領袖深入災區,挺進重建最前線,發願成為重建的長期義工。除了捐錢,他們還要做更多……本期封面故事為讀者完整報導「災後重建企業協進團」的理念和行動。

一般樂觀認為,旺盛的民間活力曾經為台灣締造經濟奇蹟,所以,此次災後重建的成果「應該」指日可待。然而,我們不得不在此提醒國人必須審慎以待。

工商活動固然可以依靠人民的單打獨鬥,最後聚沙成塔,創造經濟奇蹟。但是,此次災區重建卻牽涉廣泛,散兵遊勇的民間力量雖然效率可嘉,步調卻分散不一。人民各自為政的救災後遺症正在災區蔓延,已經有部分慈善團體,因為理念不同出現合作摩擦。

縱橫商場的企業領袖們,看到了災區重建的浩大複雜,也不敢托大自負,一致認為,重建要有結果,力量不能分散。除了要趕快整合所有民間資源之外,政府有效的統籌和領導力量,絕不能打折扣。

政府領導力是關鍵

政府的領導力是災區未來榮枯的最重要關鍵,可是,政府的效力在哪裡?一位中小企業處的官員慚愧地承認,「台灣的經濟奇蹟是企業自己開拓出來的,其實,政府沒做什麼。」然而現在,龐大的重建工程卻再容不得政府領導力的「缺席」。

災區的未來,正處於榮枯的十字路口,政府如何發揮效力,引導方向?政府「綁樁」式救災撫卹工作,或可稍助於初期的應變。接下來的重建階段,則需要政府發揮資源整合和管理效率的能耐。

除了救災,本期同時介紹企業家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理想和信心。施振榮出院後獨家接受本刊專訪,除了暢談未來接班,更津津樂道宏碁的標竿學院,要協助台灣企業加速國際化。施振榮的理想為何交給楊國安?三十八歲的他又如何端出「企管好菜」,讓各企業大老闆們心服口服,做出標竿學院的「口碑」?

香港僑生林百里來台創建廣達電腦,名震國際。香港特首董建華希望他「回國」發展,動之以鄉情,卻攻不破林百里的「戀台情結」。本期專文介紹林百里對台灣電腦產業的「堅定」信心。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