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百家爭鳴,今年殺聲震天
語音市場「本小利多」,肉搏戰正上演
國外的語音市場已行之有年,而台灣尚在萌芽階段, 業者因其「本小利多」的無窮商機紛紛投入。 但在市場尚未成熟之際,投資前景是否樂觀?
「股市今天又大漲,您知道要買哪一支股票才能大賺嗎?快撥○二○四……」、「週休二日哪裡去?您想知道娛樂的資訊,請按照指示按鍵收聽,並開始收費……。」這是國內新興的語音市場,每個月的通話量高達四百到五百萬分鐘。根據中華電信副總經理張豐雄的統計,以每分鐘二十元計算,一個月的營業總額約新台幣一億元。去年「語音元年」的市場營業額,則大約達十五億元。
這是從去年初電信局開放「第二類電信事業付費語音資訊業務」之後,短短一年半之間,迅速竄起的新商機。相較於行動電話與固網業務動輒上千億元的大餅,這一塊每月大約「一億元」的市場,並不是電信業的主流,但由於成本低,利潤潛力無窮,又沒有大型財團的圍剿,引起本土業者以及國外語音集團的積極搶攻,總計全國北中南共有三十餘家語音業者,廝殺狀況相當激烈。
天馬電信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景鴻就是靠著自己雙手,在這塊園地起家的經營人。葉景鴻之前從事電信系統買賣,對這個領域早有熟悉,也知道前景看好,因此,中華電信一開放語音市場,他便立刻申請,在去年二月份拿到第一波執照。如今天馬已在語音市場站穩腳步,每個月營業額約三、四百萬元。
...本文未結束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