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蛋撻兩件

新加坡粵式糕餅老店「東興」的雞蛋撻,豬油撻皮薄脆,雞蛋餡以豆漿取代牛奶,水嫩清爽。(來源.洪愛珠提供)

蛋撻重返流行,這一回合,是花朵形狀千層蛋撻,但難再重現1997年那樣炫風似的社會現象。那年全台一窩蜂開起(澳門式)葡式蛋撻店,又匆匆沈寂下去,衍生「蛋撻效應」一詞,描述暴起暴落的流行現象。

效應有遺跡,比如肯德基至今販售的酥皮蛋撻,配方就出自澳門瑪嘉烈蛋撻店。

澳門式葡撻,是瑪嘉烈女士的英國前夫安德魯(Andrew Stow)的創作,撻皮更近英式酥皮(Puff pastry)奶香酥鬆,蛋餡添加鮮奶油。厚滑味濃,與葡國本地版本有出入。比如里斯本元祖店Pastéis de Belém的版本,撻皮分層薄緻,酥脆如紙,更近薄脆酥皮(Filo pastry)的口感。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