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癌症救星」可望出自他!緯創、宏碁搶投的外科教授揭密
一劑要價近千萬元的台版抗癌救星,幕後推手來自這位台灣教授。他放棄英國高薪教職,返台創業,獲緯創、宏碁投資,施振榮稱他有突破性的商業想法,「跟一般醫師不太一樣」。這項治癒率40%、吸引全球藥廠關注的抗癌療法CAR-T是什麼?林成龍如何平衡理想與現實,創造更大價值?
一位教授,如何讓台灣不輸國外大廠,有機會拚出國際矚目的癌症細胞療法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技術)?
出生:1962年
學歷:牛津大學醫學博士
經歷:倫敦帝國理工大學講座教授、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外科教授
現職:沛爾生醫創辦人暨董事長
榮譽:英國皇家外科學院院士
二○二三年底,瑞士藥廠諾華(Novartis)的抗淋巴癌新藥納入健保給付。這款要價高達八百一十九萬元的藥物,便是運用近年火紅的CAR-T技術,預計每年嘉惠約百名患者。
全球市場複合年增率近2成
輝瑞、嬌生都砸重金投入
「患者經過傳統免疫化療,一線、二線用藥都無效,再復發,臨床上才能用(CAR-T),」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吳尚儒解釋,目前市面上CAR-T產品對癌症患者的根治率約四成,「但這些人過去被認為百分之百沒機會(根治)。」
臨床研調機構艾昆緯(IQVIA)指出,全球CAR-T市場規模複合年增率達一八.五%,二○三○年將超過新台幣四千六百億元。這促使全球前十大藥廠就有八間競相投入,包括輝瑞、嬌生、AZ,都豪擲數十億美元投資。
但這門創新技術,並非國外大廠專利。由創辦人暨董事長林成龍領軍的沛爾生醫,產品也已經進入臨床二期試驗,是台灣最接近產品上市的業者。
而且攤開沛爾生醫投資人名單,猶如科技巨頭點將錄:緯創資通、宏碁集團名列前兩大法人股東;廣達電腦共同創辦人梁次震亦以個人名義投資。
這群投資人願意注資沛爾的關鍵,就是林成龍。
在英國求學、任教多年,林成龍累積免疫治療的研究實力,除了發表多篇重要研究,至今也累計超過一千例免疫治療經驗。
「Steve(林成龍英文名)在免疫治療這塊有獨到之處,有效幫助我身邊的人延長壽命、提升生活品質,體會到他在臨床實力跟學術成就的連結,」宏碁集團董事長陳俊聖表示。
他棄高薪教職,返台創業
盼「至少為台灣幹過這事」
林成龍身上擁有許多醒目標籤:參與過台灣早期器官移植的醫療團隊、牛津大學醫學博士、曾任世界排名前十的倫敦帝國理工大學(Imperial College)醫學院講座教授(編按:等同台灣的主任級)。
他也總快人快語。當媒體詢問,上市儀式會不會有舞龍舞獅、走紅地毯?原本笑臉迎人的他立刻否決,「這是病人的救命錢,不要張揚,」看氣氛嚴肅,他趕緊解釋,如果你每天都有病人死於Cancer(癌症),不會有敲鑼打鼓的心情。」
被問及,為何放棄英國高薪教職,砸大筆積蓄返台創業?他論述的是,希望台灣生技業者們能藉由CAR-T新藥串聯產業聚落,共同站上世界舞台。更直言,年逾六十,賺更多錢都只是遺產,遊子久違家鄉,只盼,「告別式那天回想,至少為台灣幹過這件事。」
然而,能打動這群久經沙場的科技大老,林成龍可不只有醫學實力與崇高理念。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觀察,「林醫師不是只談技術,他很有突破性的商業想法,這跟一般醫師不太一樣。」
「到國外才知道,不該以學界跟產業界的結合為恥,」林成龍回憶,在台灣學界,教授開公司會被說不務正業,但,「倫敦開了我的視野。」
他說,英國教授的研究經費豐厚,他五年拿到約合新台幣一億元的經費,這全是民眾血汗錢,「發表文章在《Nature》(編按:科學領域頂尖期刊)又怎麼樣?你做的研究對這社會有沒有貢獻更重要。」
當時他的學校位在西倫敦,開車約二十分鐘的距離,是世界前十大藥廠葛蘭素史克(GSK)。藥廠會有專人篩選教授的研究領域、關注進度,若有興趣,就會約在週五下午喝咖啡交流,「及早判定有沒有商機?如果有,就透過藥廠轉為商業化應用。」林成龍說。
當時,教授甚至還得上台「拉贊助」,實際體驗商業世界的殘酷。林成龍解釋,英國大學鼓勵教授申請專利、開公司,由於每年維持專利的費用約十萬美元,相當高昂,「學校只幫你出三到五年,接下來就要自己找人投資。」
該校每年會舉辦媒合大會,邀請摩根大通、高盛、花旗等投資銀行出席。為此,每位教授都得盛裝穿上教授袍,十分鐘介紹自身研究亮點、五分鐘問答。
因「愛錢」獲投資人肯定
平衡商業現實,實現好點子
「這對我衝擊非常大,」林成龍回憶,當時一名投資銀行家在問答環節搶先舉手,只問了一個問題:「你愛錢嗎?」
他坦言,當下感覺被冒犯,身為醫師,投入研究是為了病人,卻被如此質問,「但我愣了一下,回他,誰不呢?」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對方旋即兩手一攤,明顯鬆了一口氣。這才說明,太多醫師都回答不愛錢,只在乎人類健康,但,「我不可能把客戶的錢交到不愛錢的人手裡,你不愛錢,就不會珍惜這份資源,」那人後來選擇投資林成龍的公司。
「原來教授不愛錢,就沒有人要投資,你的好點子很難影響社會,」林成龍解釋,這讓他轉念,腦袋要變,才能發揮影響力。一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指出,林成龍平衡理想與商業現實的能耐,也體現在他的企業布局。不只是做CAR-T產品,也建工廠,要自行生產關鍵原物料,也就是CAR-T的載體——慢病毒(Lentivirus)。
前述投資人回憶,林成龍曾說,好的原物料能提升產品性能,如能以自行生產的載體取代進口貨,更能穩定品質。林成龍也觀察到,許多國外CAR-T產品都因為慢病毒供應量不足,成品製程延宕。
未來,沛爾每年有三百例的慢病毒產量,不只自用,也能滿足同業需求,增加收入來源。這顯示林成龍具備產業鏈的思考能力,「不會只想到手上在做的事,(而是)一塊一塊把拼圖拼起來,創造更大價值。」前述投資人說。
上市前的一次茶敘,媒體積極詢問林成龍,預期市占率、營收,以及何時損益兩平?他即使早有具體規畫,卻一反生技業樂於擘畫願景的常態,僅低調表示,「可以說我們走得比較前面,這樣就好。」
即使私下追問,林成龍仍解釋,目前更關注如何提高產品良率、降低生產成本,「要讓更多病患享受到負擔得起的醫療,才有談市占率的意義。」
聽聞此事,認識林成龍多年的施振榮認同,「創造價值,客戶滿意才會賺錢,如果一心想賺錢,就是錯誤的開始。」他認為,生技產業不缺源頭的研發能量,但要能把價值擴及市場端,就會是企業營運很大的挑戰,「他(指林成龍)的成就感是來自對客戶的服務成功率,那是對的,越高,才有公司存在的價值。」
生技產業的商機,起源於對抗疾病的決心,但若只重研究、輕商業,通常新藥也難真正問世;可是,若只問商機,不顧人性,那企業也終將走向歪斜。
林成龍的創業起源於醫者仁心,但能兼顧商業思維,先自助,才能獲得有力資源相挺,促成心之所願。
一劑近千萬元、治癒率40% 全球藥廠關注的CAR-T是什麼
T細胞是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會攻擊外來病原或癌細胞,消滅疾病。CAR-T療法指的是,從病人體內分離出T細胞後,透過基因工程改造T細胞並大量複製,重新植入患者體內。這批改造後的T細胞就稱為CAR-T,只須注射1次,就有機會治癒癌末病人,目前成功率約4成。
由於工序繁瑣,且每個病患的CAR-T療法皆是以自身細胞客製化,製造成本極高,每劑要價將近新台幣千萬元,對於癌末病人是龐大負擔。
為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針對癌症、精神病與罕病等3大類,需求孔急且尚無有效療法的藥物,開出綠色通道,只要通過臨床二期試驗就能上市。以5年為限,先上市,邊販售、邊補完三期臨床數據。假如5年期滿,未能通過三期臨床試驗,臨時藥證就失效,不得繼續販售。
目前沛爾旗下的抗淋巴癌CAR-T產品,是台灣唯一進入臨床二期的產品,最接近上市階段。
(文●游羽棠)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