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高層50歲轉彎攻讀諮商師:人生有很多座山能爬
你與目標最遠的距離,其實是被慣性困住的自己。
陳茂雄記得那段日子。那時他是IBM大中華區電信與媒體事業群的總經理,常在兩岸三地飛來飛去,但無論怎麼忙,他堅持要在週六中午前飛回台灣,因為兒子週六上半天課,他要趕在放學前在校門口等,接住因驚喜飛奔而來的孩子,父子倆手牽手去吃滷肉飯。
過去:IBM大中華區電信與媒體事業群總經理
現在:諮商心理師、企業領導人教練
年齡:69歲
學歷:美國德州休士頓大學MBA、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碩士
然而,那時也是他人生中最困頓的一段時間。雖貴為總經理,他卻覺得對工作失去了熱誠。他從台大經濟系畢業、在美國休士頓大學拿到MBA,在IBM待了18年,一路從基層工程師爬到高層。
一流的學經歷、工作與家庭都順風順水,但他察覺時,才發現不知為何、不知何時,對工作的熱情像斷了線般「啪」的消失了。
人生美滿,卻不敢參加朋友聚會
「不知自己要什麼」求神問卜都沒用
「我慌了,覺得不知所措,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他回憶,以往跟朋友聚會,大夥總天南地北的聊最近在忙什麼、開始做什麼新計畫。曾幾何時,陳茂雄在聚會裡無話可說,幾乎不想出席。
為了找回人生方向,他求教前輩、求神拜佛、找算命師……,統統試過,卻全都沒用。「算命師說我『虛心求教,堅持不改』,因為他每次給我什麼建議,我總說『對,對』,下一次回來又問同樣的問題。」
「我知道我不想要什麼,但我不知道我想要什麼。」他誠懇自剖。朋友建議他去心理諮商,經過諮商師引導,他開始進行自我探索、參加各種體驗工作坊、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我做了很久的管理職,管理要管『人』跟『事』,我漸漸發現我有興趣的是『人』這個部分,希望跟人產生較深的連結,那時工作已經無法滿足我的渴望。」他發現:「原來『助人』才是我最有熱情的工作領域,我想做的是心理諮商這個工作!」
他沒有貿然行事,在諮商師的建議下,他先利用公餘研讀心理學相關書籍,越讀越津津有味,甚至廢寢忘食,以確定自己對這個領域有興趣;接著他擔任「張老師」義工1年,進一步確認有能力做好諮商後,才辭去工作,走上心理諮商師之路,那年,他50歲。
50歲逐夢,陳茂雄認為,首先要盤點的,是經濟情況。「我跟太太認真算過,如果我從此沒有收入,會不會影響到生活跟孩子的教育?」他說:「幸好之前累積的財務基礎夠,我太太也有工作、願意支持我,我才能放心追夢。」
第2個關卡,是心理因素。「我曾經擔心親友會不會認為我是職場失敗、才去學心理諮商?」他坦承,但觀察自己原本從逃避與朋友們的聚會,到又重新願意出席,且能眉飛色舞的跟朋友分享人生下半場,他知道自己也克服了這個心理障礙。
「許多人被慣性困住,離目標就越來越遠;」他說:「但是只要新方向越清楚、舊事物對你的干擾就越少。」
「像水杯清空,才能裝新的水」
不怕當老學生,50歲返校念諮商所
在台灣若要成為諮商心理師,得先就讀諮商或心理研究所,完成論文、實習、取得畢業證書後,才能考執照,最快也得花上3年。然而考研究所門檻頗高,往往錄取率都只有個位數。
「我也算過:那時50歲,就算花5年拿到執照,假設我能活到80歲,還有25年可以用,投報率不錯啊。」他笑咪咪的說:「那我要趕快努力,不要浪費一分一秒。」
50歲重回校園,身旁同學多數比自己年齡小一大截,陳茂雄卻適應得很好。他說,有個朋友也是中年重回校園,因為看不慣年輕同學們的行事風格,很難跟他們一起做研究寫報告,跑來跟他訴苦。
「就像水杯,得把自己清空,才能裝得進新的水。」他回答,當然也有不習慣與年輕同學共學的時候,他卻把這些都當成訓練:「我要完全投入,包括了解年輕人在想什麼、行為模式是什麼,這樣我才能學得更多。」
陳茂雄兼具高階經理人跟諮商心理師資格,深知時間管理對主管的重要性,將經驗與學理融合成他的教材。(攝影者:楊文財)|放大原圖
(圖表製作者:鄭郁萌)|放大原圖
第一曲線走下坡前培養新專業
結合管理實務,他成為企業教練
陳茂雄花了3年半,正式取得諮商心理師的資格。求學過程中,他發現「企業主管教練服務」,是由企業聘用外部教練來提升主管領導管理能力的新興行業,當他發現這行業在美國正開始風行,心底又驚又喜。
「我原本以為若只能做心理諮商,過去20年的經歷就用不上了;但教練正可以結合我過去的管理經驗跟心理諮商,創造出個人品牌的獨特性。」他說。
陳茂雄成為台灣第一位把「薩提爾模式」這種溝通引導方法應用到企業界的教練。所謂教練,是以「非指導」的方式,協助他人發揮潛力、提升績效的模式。他以外部教練的身分,教導主管發現自己和部屬的盲點,讓雙方能夠順利溝通、激發潛力。他至今服務過IBM、惠普、3M、L'Oreal、Bayer、台積電、華碩電腦等企業。
「我會建議中場轉型者寫『人生使命宣言』,人生有很多座山能攀爬,每個人都有很多人生角色:總經理、父親、丈夫、朋友……,你要知道哪一座山對你最重要,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再以長期目標指導自己做短期工作。」
鮑伯.班福德(Bob Buford)在《人生下半場》中引用「西格瑪曲線」(The Sigmoid Curve),指出「不斷成長的秘訣,就是在第一個西格瑪曲線走下坡之前,開始一個新的曲線,理想的人生應該是由一系列重疊的曲線組成。」
陳茂雄的人生亦然,在第一曲線未走下坡前,便開始第二曲線,而且透過人生角色盤點,覺察到對自己最重要的事,不是更大的事業或更高的地位,而是對人的好奇、還有家庭。
「人生上半場追求適應,下半場追求意義。」他說。兒子長大後出國讀書、工作後回國,有次很神秘要開車載他出門,怎麼問都不肯說要去哪。
陳茂雄下車才知道,他曾以為從前牽著兒子手去吃的滷肉飯已不知去向,兒子卻費盡心思找到那家小店,原來從大直搬到五股,很興奮帶父親來回味當年。
滷肉飯的香味跟父愛,始終烙印在兒子心底,那一刻他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找到了意義。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