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把「我太老」掛嘴邊?當心騙倒自己

書名:大格局大思維/作者:大衛.斯瓦茲/出版社:遠流

只要探究成功人士的生平,就會發現一件事,平庸之輩找的每個藉口也都適用於成功的人,可是成功的人並沒有這樣推卸責任。

如同任何疾病,藉口症萬一缺乏適當治療,病情也會惡化。這種患者的思路是這樣的:「我的表現不如預期,有什麼說詞能替我保住顏面?身體不好?年紀太大?太輕?時運不濟?遭逢變故?」

每次把藉口搬出來,那個藉口就會在潛意識中留下更深的烙印。起初,藉口症患者心知肚明自己的推託之詞多少是騙人的,但越常重複,變越發堅信那是無庸置疑的真相、越發認定這就是自己沒那麼成功的真正原因。

聰明藉口症(也可說是我沒那個頭腦)相當常見,我們身邊差不多95%的人都有,只是程度不等。跟其他幾種藉口症不同的是,聰明藉口症的人會暗自煎熬,畢竟沒幾個人願意坦白自己不夠聰明,但這些人卻會在心中為此頹喪。

大部分人常犯2種基本錯誤:低估自身才智、高估旁人才智。許多人會貶低自己的價值,不願面對挑戰,因為覺得「聰明人才做得到」。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智商多高,而是你如何運用自身才智。你的思維決定你如何運用智商,這比你的腦力強弱重要多了。

美國首屈一指的物理學家愛德華.泰勒博士說:「當科學家需要的不是快如閃電的思考速度、一等一的成績,唯一重要的只有是否對科學抱持強烈的興趣。」

無論做的是家事、工作,還是計畫案,只要懂得堅持把一件事做到完成為止,你都會得到比空有智商更好的回報,就算有天才級的智商也一樣。

行動能滋養、增強信心,無所作為只會餵養恐懼。要對抗恐懼,就採取行動。

一個人的能力若是出眾,有95%是「持之以恆的能力」。

為什麼有些聰明人會淪落為輸家?我有位多年的好友天生智力超群,卻是我所知最一事無成的人。

由於負面思考主導了這個人豐沛的腦力,他具備能讓他大獲成功的智力,卻缺乏思維的力量。記住,你如何使用智力的思維遠比智商高低更重要!

幾年前,我和菲爾成為好友,他是一家大型廣告公司的資深職員。後來菲爾當到市調總監,表現相當亮眼。

菲爾是不是智力超群?菲爾對調查技巧、統計學幾乎一無所知。但他是很有人情味的主管,總能在士氣低落時鼓舞別人,也能引發熱忱;他了解人,而且能體察人心。對公司而言,菲爾的價值比智商高的人多了好幾倍,原因不在於腦袋,而在他如何運用腦袋。

先有行動才會引發後續行動,用「明天」、「以後有空」模式思考,往往只招來失敗的「永遠不會」。

年齡藉口症患者總覺得不管什麼年紀都不對,這種招致失敗的病有兩種形式:「我太老」、「我太年輕」。

想必各位也聽過幾百次了:「我太老(或太年輕)了,雖然我想做,也有能力做,但我不能,因為年紀不對。」

這個藉口讓成千上萬的人關上了通往絕佳機會的大門,他們覺得自己的年紀不適合,甚至連試都懶得試。

以「為什麼你40歲就會被淘汰」為主題的文章廣受歡迎,原因不在於反映現實,而是它們讓許多尋找藉口、充滿焦慮的人心生共鳴。

年齡藉口症是可以根治的。幾年前我主持了一個業務訓練課程,有位學員叫塞西爾,他40歲,希望轉換跑道,但他自認太老。

我和塞西爾聊了幾次,我卻不停被反駁。最後,我發現一個有效的方法:「很多人過了70歲還是很活躍,你今年40,你還剩多少年?」「30年。」他應道。「換句話說,你連一半都還沒過完。」

塞西爾的年齡藉口症就此治癒,因為他明白自己還剩很多年可以嘗試各種機會,思考模式就從「我已經老了」切換到「我還年輕」。

年齡究竟是個優勢,還是障礙,完全是取決於一個人面對年齡的態度。

我有位前同事比爾,在證券經紀打滾24年,後來想改當大學教授。比爾的朋友警告他未來會十分艱辛,但比爾決心實現目標——他55歲取得學位,如今任教於一所優秀學院的經濟系。他笑著說:「這輩子我還有將近3分之1的美好歲月等著我去過。」

在年齡藉口症中,「我太年輕」也造成相當大的問題。1年前,傑瑞找我幫忙解決他的難題,當時他23歲,在一家大型倉儲公司跑業務,他說:「公司想聘我當業務經理,我要管其他8個業務員。我該怎麼辦?我應付得來嗎?」

我說:「記住以下3點,首先,不要在意年齡,當你證明自己能勝任業務經理的工作,你的年紀就已夠大了。第二,不要濫用你的職權,尊重業務員,徵求他們的意見,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在為團隊領袖工作。第三,習慣有些下屬的年紀比你大,各行業的領袖很快會發現,他們比許多自己帶領的人還要年輕。所以你要習慣比自己年紀大的人替你做事。」

「記住,年齡絕不是個問題,除非你認為那是問題。」

只有在你認為年輕是缺陷時,年輕才會是缺陷。真正重要的是你多了解自己的工作,年齡跟能力沒有實質關聯,除非是你對自己洗腦。

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因為年輕而受到阻撓。的確,職場上可能有人用年紀阻撓你,可是,只要展現自己的能力和正面態度,年輕將被視為優勢。

最近聽一位交通工程師討論道路安全的問題,他這場演講主要想傳達的是,我們稱之為「意外」的事件其實是源自人為因素或機械,或兩者兼有。

這呼應了過去眾多智者所說的:事出必有因。然而,你幾乎每天都會聽到有人把自己的問題歸於「運氣不好」或把另一人的成功歸於「運氣好」。

最近我跟3位基層主管共進午餐,那天的話題圍繞在喬治身上,因為他被公司拔擢擔任重要職位。為什麼是喬治?3人絞盡腦汁:運氣、勾引、拍馬屁⋯⋯,但沒一個是事實。

事實單純就是喬治能力比較好、更優秀,跟人打交道更有成效。我還知道,那間公司高階主管花了不少時間考慮應該從4人中提拔誰。

試想,假如通用汽車的人事根據運氣徹底重組,會發生什麼?為了重組,把所有員工的名字放入籤筒,第一個抽到的當總裁,第二個人當副總裁。

聽起來很瞎?嗯,靠運氣就是這樣。無論什麼行業,有人能爬到最上層,是因為他們的心態正確,外加刻苦務實、懂得活用思考。

不要急著下定論說別人只是運氣好,你會發現對方靠的不是運氣,而是準備、規畫和贏得成功的思維;想要成功,須付出有助於自己成功的努力、精通能帶來成功的原則,你該專注於培養能讓自己成為贏家的優勢。

作者:大衛.斯瓦茲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1日

大衛.斯瓦茲 簡介
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喬治亞州立大學行銷學教授、消費金融學系主任,世界公認的勵志和成功學大師、著名演講家和作家,並創辦以培訓領導力為核心的顧問公司。世界500強公司、政府單位等,皆以他的Think Big思考法培訓員工、管理者,創造優異的營運業績與管理成效。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