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發現手機河,一條流著銅水、泛藍光的溪

流經多個工業區,它被戲稱藍色多「惱」河》老街溪(位在圖左側)上游就是龍潭科學園區,一路流經平鎮、中壢、大園、觀音工業區,沿岸工廠密布。其支流大坑缺溪每日接受工業廢水量超過3萬噸,占總流量一半以上。(攝影者.陳宗怡)

那一條河,它從龍潭發源,先流經平鎮、中壢工業區、再流經大園工業區,最後流入台灣海峽。

那一條河,它每天接收電子廠逾3萬公噸的工業廢水,有時因為銅含量超標,河水呈現藍色,讓周邊居民很苦惱,被譏稱為藍色多「惱」河。

台積電、蘋果鏈、傳產工廠雲集
排放都合規,但總量卻使老街溪過載

那一條河,就是全長37公里的老街溪。它貫穿了全台灣最大的科技廊帶桃園市,產值近3兆元,規模是竹科的近2倍、工業產值全台最高。

因為它支撐了蘋果手機供應鏈產業,定居桃園超過30年的中央大學榮譽教授曾迪華說:「你可以叫它『蘋果河』。」

「供應鏈和AI業進駐,改變了污染物」中央大學榮譽教授曾迪華(圖)自稱上世紀的環境工程教授,學的是末端管理;但他認為21世紀環境工程應從源頭防治,才能永續發展。(攝影者:陳宗怡)|放大原圖

老街溪在晶片大戰中扮演重要角色。2014年,韓國三星因為重用台積電前主管梁孟松,領先推出14奈米技術,搶下了蘋果A9手機晶片訂單,而當時台積電僅推進到16奈米。

昔日戰友加入敵營、無情超車,逼著時任台積電共同營運長的劉德音、魏哲家不得不發動上任以來最大的一筆購併案:他們以26億元收購高通龍潭廠,改為台積電先進封裝廠,在這裡擴大先進封裝CoWoS的生產,成為台積電秘密武器,一舉拉開與三星的距離,自此在蘋果手機晶片市場獨大。

然而,晶片大戰的勝利,卻加速了老街溪的銅量超標與變色。

龍潭科學園區環境保護監督小組看到了這個變化。

翻開2021年8月30日的會議紀錄,當時召集委員曾迪華憂心忡忡的說,自從台積電入園後,雖然它的銅排放合規,但加上其他廠商的排放,卻仍對老街溪造成了影響,應該進一步檢討,園區重金屬銅總量管制的策略。

不僅銅,還有其他重金屬物質。老街溪上游是龍潭科學園區,這裡有蘋果研發新世代顯示器的基地。顯示器製程會造成氨氮廢水排放,也會使用到銦、鎵等金屬,是常見的河川重金屬污染物。

2021年12月16日,環境保護監督小組也針對蘋果龍三廠氨氮是否超標排放進行討論,列為長期污染追蹤對象。

重金屬銅會經過食物鏈傷害人體肝臟及中樞神經;氨氮則會導致河中生物死亡,影響生態鏈。過去10年,老街溪的銅不時超標、氨氮則在中、重度污染指標徘徊。

設備跟不上廠商成長,桃園河川裁罰金多數較10年前高

(圖表製作者:楊乃錚、劉怡廷)|放大原圖

一個人往河裡嘔吐,溪流淙淙能夠自清;但當成千上萬的人往河裡嘔吐呢?

單一廠商的排放合乎標準,但是當一家又一家的廠商進駐,總量管制標準卻跟不上廠商增加的速度,造成溪流的不可承受之重。

各家手機供應鏈大舉進駐桃園,帶來光鮮亮麗的經濟發展,背後是一條越來越沉重陰鬱的河流。

譬如攤開今年蘋果公布的供應商列表,45家台廠中,有20家設址於桃園,這些廠商橫跨蘋果的組裝、晶圓代工、電路板、電源供應器、鏡頭等業務,是蘋果海外製造的重鎮。

稻田、工廠隔條河!老街溪淪工業城排水溝》台灣欠缺國土規畫,造成工廠旁邊是稻田的荒謬景象。河川流的是工業放流水,也讓學者質疑這些稻米的食用安全性。(攝影者:陳宗怡)|放大原圖

「工廠都實驗室味,早晚會出事」
人口產業快速成長,河與土地難負荷

早期的桃園工業區以染整業為主,隨著台灣產業變遷,越來越多電子產業進駐,成為印刷電路板的集合區。老街溪所承受的污染物也跟著改變,但工業區的污水處理廠應接不暇、無法通用,專業人員也需要重新訓練。

曾迪華說:「蘋果供應鏈及AI產業大量進駐桃園,改變了污染物質成分,原本針對染整業廢水的污水廠設計就不適用。工業局一直在做改善工程,可是永遠趕不上產業變化,所以罰單還是那麼多。」

甚至,一個意外,就會造成老街溪生態浩劫。

2018年,手機、伺服器、電動車關鍵原料的電路板廠敬鵬發生大火,由於工廠內有大量化學藥劑,化學藥劑伴隨救火的消防廢水排放至老街溪,造成大量魚群暴斃,當地環保局也只有警告民眾不要碰老街溪的水,一度被稱為屠溪事件。

「我都跟廠商講至少處理一下通風,一走進去都是化學實驗室的味道,這樣是對的嗎?至少工廠環境要是可以工作的樣子,不然老實講,早晚會出事。」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說,他主管台灣電子產業、工業區,除了一邊加快工業區污水廠設備更新,也與電路板產業一起面對問題去改善生產線環境。

就連中央政府的環境污染主管機關環保署(現為環境部),都只能看到工業區總體排放的廢水超標,而不能看到工業區內個別企業的排放狀況,彷彿他們只能持續開罰工業區、促其改善,卻沒辦法釜底抽薪、改變層出不窮的污染事件。

「基本上我們是民眾檢舉才開罰。若認真(主動)開罰,罰單會更多。工業區的管理多少已經失能、跟不上企業腳步,我們應該先討論台灣土地容受度,例如產生多少污染物,我們有沒有辦法處理?河川、土地能負荷嗎?」一名環保署官員表示,基本上,他們很同情各個工業區管理單位的處境。

「上個世紀的環境工程教污染末端管理,但上世紀的環境工程不適用於這個世紀,這個世紀應該要做的是源頭管理。」曾迪華感歎:「企業也一樣是上一代教下一代,如果它有跟上國際的趨勢,就不會還有那麼多污染罰單。」

河川耐受度有限,經濟發展的列車卻急速向前。

老街溪長期銅、氨氮超標 危害人體也讓魚蝦死亡

(圖表製作者:楊乃錚)|放大原圖

「桃園河川容受力快破表!」
處置罰金不夠力,河岸再美也難親近

今年6月,桃園市人口正式突破230萬人,因為工業區帶來的就業機會,讓桃園市在過去10年間增加了13%的人口;不只工業區污水設備趕不上新污染物質的產生,桃園市的下水道普及率在六都之中也墊底,追不上生活污水產生的速度。

這一切都讓老街溪離乾淨越來越遠。「桃園的河川容受力已經快要破表了,政府要把棒子跟蘿蔔都拿出來。問題是今天棒子不夠力、罰的錢跟營收不成比例,企業乾脆當成自己每年在繳稅金。」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指出。

違章工廠在田裡偷排廢水、公部門管的工業區則成為污染大戶。「桃園以北你還會看到農田嗎?更多的是鐵皮屋、違章工廠,」李鴻源說:「可能在這些工廠中間有一、兩塊田,農民認真種起地來了,問題是這個米,你敢吃嗎?」

諷刺的是,隨著政府前瞻計畫不斷投入,老街溪興建各式親水建設,河岸第一排有豪宅,鼓勵民眾更親近老街溪。

民眾以為自己親近自然,實際上河道裡流著的是工廠放流水。曾迪華形容:「枯水期時,甚至不像河川,比較像城市的大排水溝。」

「我們現在講台商回流,但很多事情沒有真的規畫跟想清楚,台灣一直缺乏這種整體性的思考,政府應該讓大家知道,未來我們會面對一個什麼樣的環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曾虹文表示。

一條藍色多「惱」河映照的,不僅是水污染超標,而是瘋狂經濟發展、卻缺乏總體規畫的結果。河流淙淙從眼前流過,人們不再敢拿來種稻、拿來飲用、甚至不敢讓孩子戲水,只能拿去排廢水、發展工業。而台灣,真要這樣的未來嗎?

商周國土真相大調查》 七彩河川、禿頭山坡 換來台灣新經濟,值得嗎?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wevent/2023/plundered-island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