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你也是「答人」嗎?

商周集團執行長郭奕伶

商周集團執行長郭奕伶。(來源.本刊資料)

那是一場CEO聚會,聚會主題是「開口問,全世界都會來幫你」。我邀請CEO們輪流提出問題,讓其他人集思廣益,提供可協助的資源與經驗。

討論聲鼎沸。問題五花八門:我要請業務,但現在好業務難找;我的資深主管缺乏安全感,做事總留一手、不傳承;我要擴張業務、但現在資金成本變貴……。

一桌桌,我聆聽各組的討論狀況。不妙!幾乎近8成的組別,CEO們熱心而自信的發表自己的看法、解法。

我叫停討論,拋出問題:為什麼急著給答案?問題被定義清楚了嗎?我邀請大家靜下來反思:這個情境是不是也常發生在你的領導日常?

「迫不及待的就跳進問題裡」,是這一代台灣人的共同特色,領導者也不例外。

我們這代人從小被訓練成是非題、填充題的「答人」,於是養成「盡快找出答案」的行為慣性。然而當問題沒被定義清楚,似是而非的答案將「製造」更多問題,最後彼此糾結形成理不清的毛線球困境。

譬如,好業務難找,是什麼樣的問題?很多人立刻跳入薪資的限制框架,但有沒有可能是:好業務的定義不清楚,開出的求職條件不具體;關鍵不是薪資,而是雇主品牌;部門主管指揮無章法的同業口碑不佳……。

「多問一些對的問題,就可以減少去找所有答案的需要。」這是我常警示自己的。

一個問題發生時,我總反覆思考:1.這是什麼問題(具體陳述);2.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深究核心);3.問題從哪來;4.這是誰的問題;5.我真的想要解決它嗎?

我反覆檢查:問題陳述是否真實、是否自我設限、是否隱含情緒、我的潛意識是否預設了特定解決方案。

我提醒自己,千萬別急著答題,得先花95%的時間定義問題。

此外,我也看到許多企業的團建活動、高管共識營中,只要教練一說要比賽,所有人立刻摩拳擦掌,當題目一發下來,大家就開始動手執行。

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特色:習慣當執行者(doer),而不是思考者(thinker),動作總是比思考更快!

立刻答題、立刻動手,這兩個習慣造成的困境日漸嚴重。因為市場、技術巨變,此刻的問題超過一半是「陌生問題」,它們是過去未曾發生,或者現存技術無法解決的。

這些陌生問題沒有現成答案,更不存在SOP,它必須經過探索才可能解決。而問出好問題,才是探索過程中的關鍵能力。

「過去的領導者可能是一個知道如何解答問題的人,但未來的領導者必將是一個知道如何提問的人。」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早就指出,此刻的AI時代更是如此。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