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轉型的兩難》一間公司如何讓求生的短期轉型,兼顧長期目標?

亞洲最大旅遊平台KKday,過去3年為了挺過疫情危機,努力轉型「小微組織」(編按:指企業將傳統組織結構打散為多個盈虧自負、具有獨立決策權、用人權、分配權的小團隊),直到去年第四季邊境陸續解封,才逐步歸建原有組織。隨著邊境開放,公司去年營收創下成立8年以來新高!

本文與KKday營銷長黃昭瑛討論的重點就是:原本是不得不轉型的生存之戰,如何還能兼顧長期目標?

徐瑞廷(以下簡稱徐):我很少見到像你們所遇到的這種巨大變化,讓公司所有人都知道不轉不行。談談KKday在轉型時所面臨的挑戰?

黃昭瑛(以下簡稱黃):KKday的產品橫跨92國,尤其以台灣、日本、韓國的亞洲地區跨境自由行旅客為主。疫情讓我們的旅遊業務停擺,因此首先我們思考在轉做國旅的同時,怎樣還能開啟新的機會點?第2是如何讓團隊組織放棄過往框架,擁抱新的變化。這一點因為我們許多第一線同事都直接面對客戶,強烈感受到疫情衝擊,因此都能深刻了解不轉不行的現實。

徐:這些小微組織是怎麼形成的?

黃:我們採取自願制,我們告訴小老闆們,自己找主題,並且要負責該專案的損益表(P&L)。只要願意扛責任,我們就讓他試。其他同仁如果看好這個主題,相信小老闆提出的願景,或因個人興趣專長,就自行選擇加入不同專案。我們近百人在一週之內就分配到不同的專案裡面。

徐:實行小微組織這3年有什麼心得?

黃:第一,我們發現成本預測不必做太細,因為電商的特性是市場回饋很快,試錯成本不高,而題目變化可能很大,所以不必浪費時間做太細的成本預估。

二是資源分配。我們本來設計了很多規則,初期10個專案各分配十分之一的資源,但後來發現,因為每個專案的潛力不同,行銷渠道與目標客戶的匹配性不同,所以不是每個資源都需要公平的分配才叫公平。

第三是專案小老闆與同事們的心理素質。很多二十幾歲的小老闆有企圖心但不一定有足夠能力,何況還要去領導比他專業或資深很多的同事,因此壓力會非常大。而資深的同仁雖然願意貢獻,但如今要向資淺的同事報告,雙方心理上都需要一些調適。因此主管需要多關心輔導,避免優秀的同事陣亡。

徐:有沒有激勵或其他設計?

黃:有與年終績效獎金掛鉤。但目標設定上,我們不只看當下目標,還堅持設了一個長期目標,就是會員數,包括新增會員數和舊客回購這2個指標。這的確讓我們在解封之後得到一些好處,以台灣市場來說,解封後3個月內,海外商品銷售較解封前成長6倍,網站整體流量暴增7倍;入境旅遊業務則保持每週約2成到4成的成長。這都是過去3年的累積。

另外,我們有個額外指標叫「關鍵資源」,指的是能夠拿下熱門場館、餐廳的獨家或免排隊權利,屬於戰略型資源,在顧客體驗上是非常重要的,每季目標好幾十個。解封後,這些關鍵資源變成我們入境旅客一定要跟KKday買的很大原因。

思考6大面向,小微組織也能發展長期目標

(來源:資料來源:波士頓顧問公司)|放大原圖

很多企業在生死存亡時都只在乎當下,但如果能在團隊DNA裡同時注入長期思維,把它設計成助攻的指標,而且夠堅持,那麼累積下來,你就能和對手拉開差距。

徐:你們現在有900人,組織可望繼續成長,你覺得到時你們會怎麼做?

黃:如果你每天只盯著績效,或只靠密集的溝通為何而戰,是絕對不會成功的;同事要了解公司的願景和使命是很重要的。另外我們是跨市場運作,甚至跟整個產業協作,所以協作能力會是選才時很重要的考量。

徐:我們以上討論到的幾個面向,剛好都涵括在組織轉型的關鍵要素中,而KKday給了我們一個活生生的範例。但我也要提醒,如果你公司是固定成本比較高的製造業,試錯成本高,就不一定適合採取像KKday的某些做法。或如果你只是要嘗試新事業,你只要把核心事業和新事業做適當的切割,而不需要把整個公司轉型成平台型組織,每家公司做法應自行考量。

完整內容,請收聽「商周Bar」Podcast:{DS}https://linktr.ee/Bwnet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