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奧運結束後
這次東京奧運熱鬧結束了,台灣代表隊取得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但成功的背後,有些地方值得深思!
摯友曾任職於知名大學體育學系,一次閒聊時談到了他的特殊經驗。某個暑假,他接到任務赴左營訓練中心幫國家培訓選手上課,國家希望他在兩週內為大學生國手們上完一整個學期的課程。課程結束後,他總覺得這群年輕人有些特別的地方,怪怪的,回家後想通了,這群國家培訓選手,雖然生理年齡是二十來歲,但是他們的談吐、思維,卻像是十五、六歲的國、高中生,這種違和感,就是感覺「怪怪」的理由。
這群體育菁英,從國中之後,就沒有經歷一般人的校園學習生活,生活中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投入專業運動訓練,他們少了那個年齡層該有的同儕互動,也少了課業學習與探索能力,在其他同年齡層積極投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階段,這群體育菁英們恰恰是反過來的,變成萬般皆下品,唯有「體育」高!而在這個階段該有的學習成長,從莘莘學子轉化為社會公民的能力,就被剝奪了。結果,除了少數站在世界頂尖的特例之外,其他運動選手在退役後,都會面對一個踏入社會血淋淋的考驗,就是,除了運動技能,我能做什麼?我要怎麼融入這個社會?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