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高學府鑽進偏鄉小校,一舉聯手十家企業
商界國師的轉彎人生 李吉仁:孩子多救一個也好!
一位企業界口中的「國師」,為什麼要跑去做偏鄉教育?可以質詢、挑戰大老闆們的他,在孩子面前卻曾手足無措?
李吉仁是商界赫赫有名的策略大師,他當過台大EMBA執行長、拿了十餘次台大「教學優良教師」,也是企業最愛的獨立董事——歷任玉山金、宏碁、台達電等企業,曾經被郭台銘邀請到鴻海培訓人才,甚至被王品董事長陳正輝稱為國師。
出生:1958年
學歷: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企業管理博士、台大商學碩士
經歷:台大EMBA執行長、管理學院教學與資源發展副院長
現職:誠致基金會副董事長
他,卻在屆齡退休前好幾年,毅然從台灣最高學府轉身,一頭鑽進偏鄉國中小學教育裡,更進一步打算開辦培育社會創新人才的「School 28學校」。
「這些事再不做可能就來不及了,你看過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嗎?最後一幕德國戰敗,猶太人集體來送辛德勒,他講的話我一輩子忘不掉。他說:『我恨我自己,要是我多賺一點錢,就能多救一個人,如果能多救一個也好!』」
他嘆了一口氣:「台灣現在每年只剩下不到十八萬個新生兒了,只要有一個孩子因為制度、環境無法得到公平教育的機會,決定了他的未來,你會恨沒能多做點什麼,哪怕是多救一個也好!」
長期以來,教育被視為弱勢家庭子女翻轉命運的鑰匙,但是台灣的國中小明顯呈現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造成貧窮世襲。
偏鄉孩子比台大生還積極!
「我想給自己十年,去做之前沒做過而有熱情的事情。」
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方新舟因為進台大EMBA,成為李吉仁的學生,為他開啟關注教育不平等議題之門。二○一七年,誠致開始接手偏鄉小校,打造KIST(KIPP Inspired Schools in Taiwan)實驗教育,著重品格與個人化學習,目前全台有六所KIST學校,是台灣公辦民營學校最大系統。
「偏鄉孩子不聰明嗎?不,他們聰明積極,我在台大要花好大力氣才能讓資優學生發言,但偏鄉孩子們的主動程度讓我嚇一跳。」李吉仁多次到偏鄉訪校,但卻在教學現場手足無措,他自嘲:「大學教授一點用都沒有,偏鄉孩子有情緒管理、環境問題,我得重新學這些東西。」
他的急切其來有自。外表溫文儒雅的李吉仁出身偏鄉,祖先在三峽務農、父母都是小學學歷,母親生了九個孩子,只有七個活下來,然而其中有五個孩子是博士。他說:「如果我父親當年沒有跑來台北家具行當學徒,現在我應該在三峽種田。」
那個年代,只要肯努力,家具行學徒之子仍能成為博士;但今天城鄉資源落差是如何限制人的發展,沒人比在台大教了半輩子書的李吉仁看得更清楚明白。根據二○二○年的統計,八五%台大學生來自六都。社經地位弱勢在他的年代還可能翻轉,在今天,幾乎是無法撼動的鴻溝。
「我想給自己十年,去做之前沒做過而有熱情的事情,」李吉仁微笑說:「我總跟學生說,當你覺得未來徬徨時,只要問自己十年後想成為什麼,就可以得到方向;當你覺得眼前迷惘時,只要觀察自己早上七點半時,想跳起來工作還是賴床?就是你對工作有沒有熱情的關鍵。」
看遠與看近,他生命中的每個抉擇,大致上都是依據「十年計畫」跟「七點半哲學」兩個條件成立的。
他從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後,先在裕隆汽車當行銷企畫。某天他一抬頭,發現身邊比他資深十多年的同事都做著同樣的工作,他彷彿可以看到十年後的自己,因此立刻抽身到台大商學所讀書。
畢業後到德國藥廠工作,他是晉升最快的經理,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當時在新竹女中任教的妻子下班後,會搭車到台北公司等他一起回家。有一天李吉仁加班到十點多,一回頭,在會議室看到懷孕的妻子等他等到睡著。
「那個情景很震撼:原來我的工作已經影響家庭到這個地步,加上工作不快樂,每天要跟比你地位高卻意見不同的人工作,這件事就耗費你大部分能量。」早上七點半,越來越沒有動力去上班,他想找個沒有老闆的工作,於是辭了職、考公費留學、從四百多人裡脫穎而出,也申請上名校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企管博士。
「在產業界是第一人生,而教書是我的第二人生。這些年我常常問我自己:我是不是做得比以前快樂?雖然更常熬夜到天亮,但真的比較快樂。」
罹癌學生找上門點燃新熱情
「我對中小學教育很陌生,但管理與領導應該很擅長。」
但在二○一八年的某一天,答案忽然不那麼確定了。「我在台大二十五年,能教的都教過了、也借調到鴻海過、辦EMBA、創業學程,在學校、企業界能發揮的已經有限,真要說沒做過的,大概只剩NPO(非營利組織)了。」
二○一九年,兩度罹癌的方新舟找上李吉仁,希望他接下誠致。想多救一個孩子是一個的心情,加上老友的生死相託,李吉仁答應了,但他要老友讓他「助跑」,先任副董事長,二○二二年才正式接任董事長。
「這是我沒做過的事,我也不確定能不能做好,」六十三歲的李吉仁眉毛白了,但是眼神炯炯,如有火光:「我問我自己三個問題,這件事該做嗎?該!我有辦法嗎?我做比別人適合嗎?後面這兩個問題,我現在要來找答案。」
「我對中小學教育很陌生,但是管理與領導,我應該很擅長。」策略名師的第三人生,在教育現場一面學習,一面開啟新工作方法。
利用業界人脈辦學接軌產學
「我不跟企業沿門托缽,若他們認同這模式就捐人來。」
全台灣國中小五十人以下小校超過五百所,誠致的公辦民營學校僅有六所,根本杯水車薪,而且辦學資金龐大,一校六年就要一千萬。
既然無法快速增加,李吉仁乾脆改變策略,跟公辦公營學校談合作,當學校認同其理念,就輸出教育模組,從師資訓練到教學方法全都無償提供。他解釋的很易懂:「就是學校從『直營』到『加盟』的概念,」收效極快,下半年已確定會增加三所「加盟校」。
「我跟兩個孩子說,爸媽投資給你們的就是教育,現在你們長大成家了,我們要去帶第三個孩子了。」他說的第三個孩子便是誠致,夫妻倆不僅奉獻所學,還要投注積蓄,捐一所學校。
然而,非營利組織缺的不只是錢,還有人才,李吉仁便利用長期在企業界累積的人脈,準備開辦School 28。這個學校跟聯發科、宏碁、玉山金控、王品等十家企業合作,旗下員工若想參與社會創新,可免費上六個月社會創新課程,留職停薪兩年,進入NPO嘗試,兩年後可以再回企業,也可以留在NPO組織。
李吉仁(中)希望讓社會創新成為公平選項,不僅接手打造 KIST教育的誠致基金會,更開辦學校為NPO組織培育人才。(攝影者:駱裕隆)|放大原圖
十家企業,只花了三週,迅速在企業跟青年間打造一座橋,這是唯有跟產、學界都熟稔的李吉仁才能辦到的事:「現在企業需要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人才,這種人才流動對大公司也有利。」他希望這樣做能夠為企業培養ESG人才,也能為非營利事業引進新血,達到雙贏。
「他是能跟學生接軌的老師,能聆聽年輕人的想法;他又是企業最愛的獨董,跟業界接軌也很深,」為台灣而教(TFT)影響力發展部總監杜瀛說:「今天如果不是他,沒有辦法讓NPO與企業這麼快接起來。」
「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費,我不跟企業沿門托缽,如果他們真的認同這個模式,就捐人來,」李吉仁笑說:「每天要做的事很多,挑戰很大,我總說想不當老狗,就要永遠玩新把戲。每天早上七點半我都問自己,是不是比之前更有熱情?我想是有的。」
奇異(GE)前董事長威爾許(Jack Welch)說:「成為領導者之前,成功是使自己成長;成為領導者之後,成功是讓他人成長。」
眼見繁華富貴、眼見貧困難搏,李吉仁自問:「你十年後想看到怎麼樣的自己?」
或許李吉仁想看到的自己,始終是一座橋,是能夠把城鄉教育、把產學落差再縮短一些的人,即使只有一點點,也好。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