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撲克與打麻將

農曆年假全家去南部度假,大人們教小朋友打麻將、玩撲克牌。小朋友學得很快,過程中總會問:「要怎麼樣才算贏?」在這過程中,我體會出一些東西方文化思維底蘊,反映在撲克牌(代表西方)與麻將(代表東方)當中。

一副撲克牌有四種花色,每個花色從2到A共十三張牌。不論哪種撲克牌遊戲,基本上擺脫不了同一種獲勝邏輯,就是由大勝小、實力取勝。同花順最大,再來鐵支壓葫蘆,葫蘆壓同花,這樣一路比下去,到最後比到對子贏高牌,中間雖然依據各遊戲規則而略有技巧變化,但原則上皆為牌面誰大誰贏。如果你拿到一手好牌,就要想辦法極大化好牌的價值,若牌不好就要想辦法防守,趨吉避凶,不要讓自己被一次殲滅,拳頭大小決勝負,誰拿的牌大或是實力強,誰就是贏家!

但東方的麻將不是這樣的概念,以台灣麻將為例,三個為一搭,拼湊五搭,最後再配上一對眼睛,湊到十七張胡牌。所有的排列,沒有誰大誰小的問題,也沒有誰壓誰的問題,九萬沒有比一萬大,九筒也沒有比一筒強,重點是你左右搭配順不順暢,有沒有形成一個個的「搭子」。而最後所謂的贏家,就是在所有排列組合中,最快最好組合成功的那個人。在求勝過程中,大家是互相連結的,不論吃或是碰,進攻與防守常常是一體兩面,你有捨牌,才會造成連動式的進牌,麻將的本質其實是「和諧的組成」,用最高的機率,輔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來達成一個最有效的組合,可以是因為別人放炮而讓你勝利,或是你透過自己的努力來達成勝利(就是自摸),如果你是靠自己成功,那理當就會有更好的獎勵(門清自摸算三台)。贏的關鍵,不是因為你最強大,而是因為你最和諧!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