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一塊布,苦三年、爽十年

選擇做容易的事,是人性;但如果事事都順著人性,終究平庸。這是我常提醒自己的。在《商周CEO學院》訪問儒鴻董事長洪鎮海,這提醒再度被深化。

這是一家四十二年的老公司了,織布為生,本應隨著夕陽沒落,如今股價卻上四百元,毛利率近三○%,秘密何在?

這要從一塊布的故事說起。三十幾年前,日本流行一種彈性纖維布,遠紡、新纖等六家大咖跟進研發,當時的儒鴻規模不到同業的十分之一。但一年一年過去,「要維持彈性,又不捲邊」這技術門檻過高,大廠紛紛棄械,一千天之後,竟然讓無名小卒給開發出來!

「這塊布,辛苦三年、爽了十年。」洪鎮海回想當時投入的資金,是股本的四倍,相當於把一年營收的一半都砸在這塊布上。

我問:「這是一個理性的決策嗎?」

「不理智。」他不假思索,「我不喜歡做千篇一律的事情,每天看起來都一樣,不如不做。我喜歡做別人不喜歡做的事情。」

我再問:「萬一失敗怎麼辦?」洪鎮海說:「我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情在做。」所以在那塊布量產的當年,他才娶了老婆。

到這裡,我看懂了紡織股王的秘密。為了築起護城河,他總是挑別人覺得麻煩的事、困難的事來做,因此,從織布出發,他往最辛苦的上游染整去整合,「染整很辛苦、很悶熱又不能裝冷氣。」同時,他也往下游做起成衣代工的生意,盡可能把許多環節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這才換來連續七年EPS超過十元,因此他說:「只要多賺一塊錢,都是血汗錢。」

不只是生意邏輯,洪鎮海的人生也是如此。從致理商專國貿科畢業後,他謊報自己是小學畢業,進入染整工廠的基層,從掃水溝做起,兩年爬到副廠長,升遷速度讓同輩眼紅。基層的實作經驗,為他日後創業打了基底。

為什麼不選擇坐辦公室當白領?「我國貿做得再好,競爭對手太多;我有一技之長,總是比較強。」

為什麼年輕時就知道要差異化、挑難的做?「我從小看到周遭的叔叔伯伯坐辦公室,但是沒有什麼表現,(我發現)有一技之長總是比坐辦公室來得好。」

這個邏輯也讓他在二○一六年營業高峰時選擇了深蹲轉舵,把低於兩成毛利率的訂單全往外推,即便面臨內外壓力,但他沉住氣,只接高毛利、有未來性的新單子、小單子,如今終於守得雲開。

「走路要找難路走,挑擔要揀重擔挑。」這是觀音山硬漢嶺上的碑文,也是洪鎮海的硬漢寫照,更是強者都有的面貌。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