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吃飽

參與灃食教育基金會發起的校園「營養5餐」改造計畫,我因負責食器設計,著手調查了台灣與日本營養午餐內容,發現兩地對於在學校吃飯這件事,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

日本的學校營養午餐,光看照片就讓人充滿食欲,餐盤上有碗有盤,飯菜分離,嘗得到食物原味,兼顧視覺上美感,用完餐之後學生們得自己清洗碗盤,甚至用餐時,校內廣播還會介紹午餐菜單,講述每道菜餚的歷史和起源等。也就是說,在日本,他們用辦教育的觀點辦營養午餐,校園的午餐時光是食育、美育和生活教育的學習延續,也等於在替餐飲文化扎根。

反觀台灣,以我關心的食器來說,多數學校要求學童自備餐具,且須是有密封蓋的餐盤餐碗,因為帶回家給媽媽洗時,菜渣或異味才不會滲漏。因此,大部分學童,除湯碗之外,通常只帶一個餐盤或碗公,將所有飯菜混合裝在一起,固然方便,卻很難真正享受食物的原味,而看起來混雜在一起的食物,不只十分缺乏美感,更會打壞食欲。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