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我……

別問我對上海房價的看法,也別問我在上海買房賺了多少錢。十多年前,我在蘇州和昆山都買了辦公室,前者最近想用買進的原價賣出,但到今天為止,怎樣都賣不出去;後者雖然成交,但硬是被打了九折;至於上海買的辦公室就更讓人傷心了,別人十五年前買在上海的房產,不是賺個二十倍就是十倍、八倍,我呢……只漲了不到兩倍……。

所謂「一切都是命,半點不由人」,我雖是本專欄「透視中國」主筆,但我得承認我仍透視不了大陸房地產,也透視不了上海官方壓抑房價的決心。就在兩個多星期前,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宣布,為了進一步嚴控上海房價,七月起如果想以公司名義在上海買房,那這家公司得繳稅超過人民幣五百萬元才行,或是在上海繳稅超過人民幣一百萬元,但同時要有五年以上幫十個員工在上海繳納社保金的紀錄,看到這項新政策,我真是佩服上海的官員,知道大家都在利用設立新公司炒房,因為只要不用個人名義買房,就可以規避一個台灣家庭在上海只能買一套房子的限購政策,其實我們想幹點什麼壞事,人家早知道,只是不拆穿罷了!

大陸經濟運行軌跡中,處處可見官方行政手段與市場看不見的手,兩者較勁的痕跡,其實,當經濟出現類似二○○八年金融海嘯的危機時刻,強硬的行政手段可以在短時間內以最小成本達到救市目的,但以行政手段救市,卻常常會犧牲長遠的制度建設和法治基礎,就像近些年上海官方不斷推出壓抑房價的行政手段,表面上看起來是讓房價不再飆漲了,但實際上,湧入上海的外省市人口和台商等境外人士,才是推動上海房價快速上漲的主力,也才是上海房地產為何一直處於需求遠大於供給的原因,如果哪天調控上海房價的政策被排除,那上海房價會如何變化,還真沒人敢去預測。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