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的謬思:

學習台灣經驗?

亞洲金融風暴讓亞洲國家從日本、韓國到泰國,一路崩盤。似乎只有台灣的損傷最輕微,於是開始有人沾沾自喜地說,政府干預得好,國內企業體質好……。然而,台灣金融管理體系真的有任何過人之處嗎?金融危機之後,台灣的競爭力究竟在哪裡?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這一波亞洲金融危機中,台灣因為特殊的政治處境與良好的私人企業結構,僅受到輕微的波及,但是這並非表示台灣金融管理系統有任何過人之處。

台灣跟其他亞洲開發中經濟體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實施良好的總體經濟政策」目方擁有強大的外匯存底(八百三十多億美元)。財政預算掌控良好,政府部門幾乎沒有什麼外債。根據央行統計,國內銀行外債淨額為二十九億美元,占不到一%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而財政部金融局統計民營銀行總額外債(含債權金額)只占GDP的五.五%;比較起來,泰國對外總體負債為GDP的九○.六%,印尼為GDP的一九四.一%,馬來西亞為GDP的五九.三%,南韓則為GDP的五三.六%。

這種總體經濟政策的成效,得歸功於台灣長期被排擠在國際政治與跨國金融組織外,使得政府採取保守的財政制度藉以保障國家安全。美國標準公司評定,我國外幣的穩定性在亞洲僅次日本與新加坡。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