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鱷大戰告一段落後……

以時間換取空間,香港未必會輸

八月三十一日香港股市重開後,一旦香港特區政府不再進場拉抬股價,恆生指數便應聲暴跌了五百五十四點,祇要港府「小勝」之後不貪心地乘勝追擊,打完就跑,再換一種新方法去對付國際炒家,就有可能「積小勝為大勝」。

恰如許多香港經濟專家所預料的,經過八月最後兩周香港特區政府和國際炒家的激烈「官鱷大戰」,及八月三十一日香港股市重開後,一旦香港特區政府不再進場拉抬股價(托市),香港股市恆生指數便應聲暴跌了五百五十四點,以七千二百三十五點收市,指數下跌了七.○八%,總成交量也自破紀錄的港幣七百九十億元(約新台幣三千五百五十五億元),下降至只有港幣六十五億元(約新台幣二百九十二億元)。

這是不是代表香港特區政府進入股票市場干預股價,拉抬恆生指數,企圖夾殺已經買了不少期貨指數(對沖、看空)合約的國際炒家的打擊措施,已經完全失敗呢?真正的答案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這一切都要視香港特區政府入市的目標而定。如果想一下夾死炒家,那就絕不可能;如果只是打完就跑,那就可能成功。但是這場「官鱷大戰」一旦延長下去,香港特區政府是必敗無疑的。

不過,如果把香港特區政府大舉進場拉抬恆生指數,只在期貨指數(沽空、看空)合約結帳日(八月三十日)前幾天和當日全力出擊的措施,視為一種以「時間換取空間」的短期策略,香港特區卻不一定是輸家。因為,以八月二十八日當天的結算點數來計算,「國際大鱷」應該由於恆生指數被拉抬到七千五百點以上,至少虧蝕了港幣二十億元。換言之,祇要港府「小勝」之後不貪心地乘勝追擊,打完就跑,再換一種新方法去對付國際炒家,就有可能「積小勝為大勝」。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