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頭市場除權行情掃描

選隻能下金蛋的「電子」雞

素來有「冷凍櫃」之稱的店頭市場,原本就有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今年的除權行情更活像是一隻軟腳蝦!投資人要耐心等到第三季時,填權行情才有可觀之處。

華碩雖是超級績優股,但連年增資之後,未來股價的爆發力已經相對降低。 (攝影者.駱裕隆 )

由於目前股市資金有退潮之虞,加上主流電子股資本額已經過於龐大,因此今年除權行情顯得有氣無力。而素有「冷凍櫃」之稱的店頭市場,原本就有流動性(Liquidity)不足的問題,今年的除權行情更活像是一隻軟腳蝦;所以,投資人介入時必須留意上櫃公司的成長性,同時對除權行情也不要寄望太大,應該要等到第三季時,填權行情才有可觀之處。

店頭市場的兩大主流股是證券股及電子股,不過,證券類股去年雖然都有高達四至五元的獲利,可是配股水準卻是令人失望,平均三‧五元不到。除了建弘證券配三元股票、一元現金外,龍頭股元大證券配三元股票、黑馬股寶來證券也只有二‧四元股票,股利水準反而不如永昌、康和等二線股。

其實,證券股的股本已經過於龐大,籌碼太過凌亂,元大股價要想再出現類似去年八月一百九十五元的高價,希望實在非常渺茫。尤其,證券業是「看天吃飯」的行業,券商大老闆個個心知肚明,一方面股利不能配得太高,以免股本膨脹快,稀釋每股獲利;二方面,手頭保留一點盈餘或公積,可以等到空頭行情來臨時再拿出來分配,免得惹小股東生氣。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