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救國產貨,不惜打出寡頭壟斷牌
中國推奶粉國家隊 對抗「西洋牛」
中國賣的外國奶粉,比國外貴近兩倍,市占率仍達四三%,為了整頓奶粉業,中國祭出《反壟斷法》等強硬措施,還欽點六家國產品牌企業重點扶持,效應值得觀察。

中國消費者普遍不信任國產奶粉,為了心肝寶貝寧願花大錢搶購外國品牌,使中國成為全球嬰幼兒奶粉最貴的國家之一。(來源.達志影像)
中國整頓奶粉業再出重手,從《反壟斷法》重罰聯合抬價的奶粉品牌後,破天荒建立國家代表隊,想養出中國「大奶牛」對抗「西洋牛」,下重手展開大企業吃小企業的大整併,夢想用政府直接介入奶粉市場的方式,提升國產奶粉品牌形象。
九月底,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正式發表由中國工信部欽點的國產奶粉品牌,分別是伊利、蒙牛雅士利、完達山、飛鶴、明一與高原之寶等六大公司,這六家成了中國政府重點扶持的奶企,因此又被暱稱為中國「奶粉國家隊」。
為什麼要組國家隊,原來中國小孩不僅愛喝外國品牌奶粉、還付出比其他國家近兩倍的代價。自二○○八年三鹿毒奶粉事件重創中國國產奶粉形象,中國家長寧願多花比國產奶粉高出一.二倍至二倍的價格,選購進口奶粉,縱使昂貴,但超市的熱門品牌仍舊賣到斷貨。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