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執政十年

台灣命運與現代摩西

李登輝民主改革的同時, 身旁要人幾乎每隔一、二年就換上新面孔, 大部分的人最後也與他形同陌路。 這十年來,李登輝留給台灣社會的是 遺產還是遺憾, 最終都得由時間來證明。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下午三時五十五分,蔣經國總統過世,五個小時後,五院院長以及黨政軍大員趕往總統府,由司法院長林洋港監誓,副總統李登輝完成了總統就職儀式。

這是一九八○年代末期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天,台北鬧市街頭頓時變得冷清,西門町的豪華戲院剛好放映著諾貝爾獎得主作家馬奎斯的小說《預知死亡紀事》改編成的電影。偌大的招牌字樣對照著國家元首的驟逝,形成了特殊的意境,象徵著時代的轉折,以後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沒有人知道。剛剛接任的李登輝黨政資歷並不長,國民黨高層中有許多他的長者、先輩和伯樂,同時沒有什麼人欠過李登輝。他始終像是獨善其身,話不算多,更無任何驚人之語,身上不像具備改變一個時代的能量。唯一引起臆測的是他的背景──這是第一位台籍總統。在台灣情結的激烈震盪下,這個定位甚至可以提升為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台灣本土統治者。

現在距離那充滿臆測的一刻已有十年了,曾經被推測論斷的人與事不僅明朗化,而且也經過了時間的考驗。大環境變了、台灣變了,李登輝也走到其任期的尾聲。無論對李登輝的好惡如何,過去十年的台灣緊靠著李登輝的身影,以小跑步的方式向前推進,到底跑了多遠?跑向光明還是誤入深淵?十年是一個值得檢視的階段,儘管現有的情勢仍處於持續發展的狀態,但試圖了解它如何走到今天的,有助於預估它如何走向未來。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