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坐最後一張椅子

我們要如何得知,當非理性繁榮浮誇已不實的推升資產價值? ~一九九六年,葛林斯班

我們的好友、前投資顧問葛林斯班在一九九六年底,用「非理性繁榮」這句名言來形容當時的股市,道瓊工業指數在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六年短短四年內,從三千點漲到六千點,不過,相較於接下來三至四年的網路泡沫而言,當時股市的本益比只有十二倍,最後證明當時的股市還算理性、合理的。

對於央行來說,經濟成長及通貨膨脹遠比股價波動、風險價差,以及人為壓抑的利率更為重要,葛林斯班的這個疑問,馬上就成為全球媒體的頭條新聞,也成為教授席勒(Robert Shiller)後來新書的名稱,及之後投資經理人的策略明燈。在葛林斯班發表這篇著名演說後,全球金融市場也經歷過兩次至三次的「非理性繁榮」,包括一九九八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二○○○年的網路泡沫,及二○○七年的次級信貸風暴,目前投資人都伸長耳朵、張大眼睛留意任何市場非理性的徵兆。

現在這個情況就像是玩大風吹、搶椅子的遊戲,每個人都提心吊膽、緊張兮兮,而不是像花旗集團前主席普林斯(Chuck Prince)一直沉醉在舞會的氣氛裡,對於次級房貸的危機渾然不覺。二○一三年全球的資產管理人彷彿都被這股「不容錯過」的氣氛催眠,搶著想坐上椅子。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