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耕到深的狠勁!

我不是個貪心的人,自知沒有「樣樣通」的能力,一旦決定投入一件事情,必當全力把它做到最好,才肯放過自己。這是我的習慣,有好處,自然也有局限。

好處在於,只要把一個東西的邊邊角角摸到熟透,就能產生獨特的手感。這種手感,很難言傳。譬如同樣的場景,同樣五十個字,為什麼在有些人的筆下能揪心,有些人卻搔不到癢處?對照兩者文句,裡頭該有的人、事、物都有,甚至動作的形容詞也一樣,但僅前後句對調,或多了幾個標點符號、刪了幾個贅字,文章的氣味就大不相同。

這能教嗎?我嘗試過,能領悟者不多。多數人認為這是小節,沒必要斟酌;少數識得其中差別者,則因經驗不夠多,掌握得自然不純熟。

這算一種技能嗎?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說,這,是一個人的「火候」。同一種技能,人人都會,但會到什麼程度,大不相同;就像從一粒沙可以看到一個宇宙,當你越往裡頭鑽研,越能窺其堂奧。火候深者,看事情不只看表面,也不會只計較短期效益,這,也叫「層次」。

一個工作者的火候深淺,決定了作品的級數,當達到精品等級,自然不須被秤斤論兩以價格計,而能被以價值溝通。

有自覺格局大者,不耐煩往一件事的深裡鑽,他想,若為了最後那僅僅一分,卻要耗費十倍的時間去突破,極不划算。我的體會是,這並非傻蛋在吹毛求疵,因為LV與二線品牌的差距,有時就在那一分裡。

這期封面故事,是一部精彩的職人傳記。他們學歷不高,但都有一個狠勁,為了那最後的一分,願意耗上別人不願付出的代價。譬如不懂英文的阿三師,曾連續八年,每半年出國一次,砸下所有,跑遍四大洲,只為尋得修車材料;國中畢業的阿謐師,是林百里等人指定的木工,他永遠都在想最好的答案,也常跑到泰姬瑪哈陵,盯著一片剝落的磚,思考前人如何蓋出這麼偉大的建築……。

他們能出頭天,就像一棵棵高大的樹木,在長成前,那底下的一方土壤必須被深耕。唯有深耕,才能讓土壤夠鬆厚,飽含水分與空氣,醞釀成小水庫、小肥料庫;也唯有深耕,才能讓樹根往更深處發展,提供日後不斷向上突破的支撐。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