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麻.湖南鹹.貴州酸 味蕾終極大挑戰
火辣三省
天冷,人們選火辣辣的料理來暖胃祛寒,一下肚彷彿氣血都活絡起來。天熱,人們還是喜歡揮著滿頭汗享受辣味兒竄出毛孔的感覺,再配上一大口冰啤,暢快!總之,不管熱或冷,總是有吃香喝辣的藉口。台灣的吃辣人口算是大宗,無論是餐廳、早餐店、小吃攤,還是炸雞排,「要不要加辣?」是必備問題。講到辣,每個國家都有獨到,而中式料理,更是勇猛如成吉思汗,在辣版世界地圖裡攻城掠地。一條紅豔豔的小辣椒,在不同地區的中國人手上玩出了千變萬化的滋味。
先來說說「辣」在中國的歷史:辣椒燒出了中國料理的層次,然中國五千年悠長的飲食長河,卻直到三百年前十六、十七世紀的明末清初才初識辣椒味兒。辣椒原產於中南美洲,十五世紀末率先傳入歐洲,大約十六世紀末傳入日本,中國最早關於辣椒的記載是西元一五九一年明朝末年高濂所撰《遵生八箋》中:「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
至於它的路徑實不可考,有人說台灣的辣是荷蘭人帶來的,有人說東北地區是從隔壁朝鮮取得辣椒。一般認為最主要的二種途徑,一為藉由著名的絲路,騎著駱駝從西亞傳入新疆、甘肅、陝西等西北地區;一是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在南方的雲南、廣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後逐漸擴散全中國,尤其是西南內陸連成一線的四川(川)、貴州(黔)、湖南(湘)三省,被辣椒燒得一片紅通通。有趣的是,這三地並非辣椒最早傳入的區域,只是它一路從江浙、兩廣走來,不被當地口味青睞,跌跌撞撞終在西南找到歸屬感,落地生根。於是「四川人不怕辣,貴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一說就不脛而走,然這其中排列順序始終沒統一版本,大家各擁其省,形成一種「辣人相輕」的有趣現象。「誰最辣?」變成茶餘飯後爭論不休的話題。
...本文未結束
- 模式
- 字級